《福利密码》
第13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市场失灵理论证明了政府参与公共物品供给及建立国民福利体系的合理性,而且由于政府积极作用在某些领域存在规模与效率上的优势,通常要比社会性的非市场机构或私人的善意选择覆盖面广、资源多样而充沛、信息透明度更高、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所以西方国家的人们也鼓励和支持政府在这些领域积极采取行动,并通过建立相关法律体系赋予政府行动的合法性。

  例如国人现在普遍关心的保障房及廉租房建设,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体现市场失灵与政府积极作为的案例。
  任大炮同志很经典地表达了开发商的立场和观点:他们是为富人建房子的。开发商不愿意介入在他们看来无利可图的保障房或廉租房市场,他们当然有权力做出这种选择,市场法则下我们不能强迫这个群体违反人家的自由意志。但是商品房价格超高运行,显然对党的“维稳事业”不利,群众意见很大,这个经济问题反映出了相当程度的社会不公正、不公平,所以中国政府效仿香港、新加坡的做法出面协调居民住宅市场失灵的困境。当然,我国政府在做出此项决定时没有像西方国家的政府那样先要履行必要的国民授权程序以获得行动的合法性,另外在很多技术细节上、比如说信息透明度,存在一些大家都熟知的缺陷。这些问题其实就属于政府做正确的事情与正确地做事的能力,细节上体现出中国政府在素质与水平上比别人观念落后的巨大差距。

  日期:2011-07-25 15:35:16
  【人权与人道主义】
  人权和人道主义是涉及个体与社会基本价值观的重大问题,维护与保障人权是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人道主义情怀则是支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价值观柱石。
  人权(Human Rights)是现代国际社会主张的“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按照《世界人权宣言》的声明“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人人都有资格享受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论其种族、肤色、性别、语言、财产、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其他出身、身份。这些权利和自由可分为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以及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两大类。”

  《宣言》中规定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包括:生命权、人身权、不受奴役和酷刑权、人格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无罪推定权、财产权、婚姻家庭权、思想良心和宗教自由权、参政权和选举权等等。
  《宣言》规定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权利主要包括:工作权、同工同酬权、休息和定期带薪休假权、组织和参加工会权、受教育权、社会保障和享受适当生活水准权、参加文化生活权等等。
  人权按照适用对象分为个体人权和集体人权两大类。各国政府普遍承认的基本人权分为生命权、自由权、财产权、尊严权、获助权、公正权、发展权与民族自决权八项内容。
  人权意识的诞生根基于西方自由主义的传统,它建立的基本准则是超越于一国政治体系的实在法而独立存在的自然法,即多数民族与民众信奉的反映人类自然本性与理性的道德伦理的正义体系。
  联合国各成员国于上个世纪缔结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与《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这两大国际公约构成了《国际人权宪章》,要求缔约国政府无条件承认、保护和尊重最低限度的基本人权,各国公民在享受权利时也必须尊重他人的权利,服从道德、公共秩序与普遍福利的需要。公约规定的诸项权利与义务在缔约国一致同意的基础上具有普世性与普适性的指导价值。

  现代国际社会达成伸张人权的核心目的在于保护各国公民免于遭到该国政府的非法侵害,所以从上个世纪后半叶伊始,维护和保障人权被视为一项基本道义原则,各国在保障人权上的表现成为评判一个该国政府在政治上及经济上的优劣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
  当今世界人权组织和西方社会普遍关注的人权实践焦点集中于落后国家的政府对社会矛盾的过度干预及对公民滥用暴力的领域,尤其是涉及司法裁判与执法环节,其著名的口号是:“贫穷不能做为国家恐怖和酷刑的借口。”显然,国际社会省察人权的重点现阶段主要体现在国际政治层面,然而同样值得中国社会践行的是据相关人权准则建立和完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以落实公民在生命、自由、财产、尊严、获助、公正和发展上的“人因其为人而应享有的权利”。

  日期:2011-07-25 15:37:49
  人道主义(Humanitarianism)是一种社会价值倾向或曰社会思想体系。当代人道主义精神体现在主张“自由”、“平等”与“博爱”,强调慈善与助人实践,推动社会改革,从而提高一国同胞及全世界同类之普遍幸福的现世追求。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人道主义旗帜的三原色,是人道主义者的核心世界观,人格平等、相互尊重、相互扶助、共谋集体与全体的幸福安宁的人道主义原则是一种真正超越并突破了民族、阶级与信仰限制的高尚人文情怀。

  我国传统价值观中并无人道主义的概念。虽然古老的《周易》宣扬“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礼记》中也提到:“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及“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但是经学中的“人道”是指“为人之道”,与西方哲学中作为“神道”对立面的“人道”完全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过中国古代儒学崇尚的仁义或仁爱精神,尤其是墨家主张的兼爱情怀,实际上与人道主义的博爱与慈善准则是相当接近的。关心人类幸福,以自由和平等为现代人类社会运行前提的人道主义显然比中国传统的仁爱价值观更完整且明确。

  日期:2011-07-25 15:40:30
  古典人道主义以古罗马西塞罗的表述为代表,意指能够促使个人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拉丁语humanistas)的教育制度。
  从15世纪到19世纪,欧洲各国酝酿和产生了文艺复兴运动与思想启蒙运动,为反抗封建专制、挣脱传统教会势力的束缚,西方社会兴起了以人文主义为最大标志和目标的新人道主义思潮,这种基于人文主义的人道主义又被称为“传统人道主义”。
  西方人文主义的根本特征在于世俗化。
  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推动了西方社会从“神道”即以崇奉上帝为中心向以人为本的新世界观的转变,这一时期的思想家和学者倡导继承和发展古希腊人道精神的精华,冲破中世纪教会的意识形态桎梏,追求人世幸福的天赋权利,认为人类的现世福利才是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因。

  思想启蒙运动则完成了欧洲人的第二次思想解放。基于理性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将矛头明确对准专制主义与教权主义,不遗余力地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
  在强调人的幸福、人的尊严、人的欲望及人的意志的人文主义大旗引导下,欧洲主要大国陆续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定。一个将人的存在、发展与幸福作为目的,而不是以上帝或其他更高尚的事物作为目的与价值取向的新欧洲横空出世了,并且将寻求人生快乐、争取个性解放、从事自由创造并建立公正社会制度等进步思想逐渐传播到了今天世界的各个角落。

  相比较而言,我们中国旨在解放同胞思想与开启民族智慧的文艺复兴与思想启蒙运动却半途而废,以至于今天的我们仍然不得不生存在一个亚封建专制的党权至上、政权至上的愚昧社会环境下。人文主义与人道主义,今天看来将是赋予我们民族新生的重要思想武器以捍卫人的价值与尊严。
  日期:2011-07-25 15:42:56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