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密码》
第8节

作者: 长安射天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机会平等是指在市场经济法则主导下,社会应提供给每一个主动参与经济活动的社会成员在竞争、就业、投资、赢利等事项上相等或均等的机会。

  机会平等被认为是社会公正的根本表现,是三项平等中最基本的内容。机会均等的本质在于消除生产资料占有、劳动力拥有和信息把握上的差异和不匀,即参与相关经济活动的社会必要条件必须均等一致,不容许和支持例外情况,但需要注意的是它并非要求市场活动参与者自身条件的均等。
  对应于社会福利领域,收入机会均等通常是指针对目标人群的国家给付在每一个成员的待遇上不得存在任何歧视性、排斥性的差异。
  日期:2011-07-19 13:26:06
  收入结果上的平等是指社会成员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贡献获得对等的经济利益回报或收入。
  社会公平分配的原则在于遵循要素分配原则,即每个社会成员按照其向社会提供的生产要素的类别、数量和质量来获取相应的收入。换成我们中国人的话就是“按劳分配”,只是马列经济哲学里的按劳分配往往忽略了现实中的不同社会成员所拥有的生产要素在种类、数量和质量上一般都存在差异,即生产要素的自然分配可能本身就带有不均衡性,所以经典社会主义的“按劳分配”实际上通常异化为平均分配,还搀杂了依据政治地位、权力地位或社会地位高低而分配的封建等级分配制的杂质,最后导致“按劳分配”这种完全符合现代经济学及社会学原理的分配观念声名狼藉。

  收入结果的平等通常被理解为双重内容。首先是微观上要保证分配的社会性标准一致或均衡,即不同个体获得的收入要与其要素投入的比例大体相当。如果在市场中,不同的个体在贡献相同时收入基本相同,或者每个社会成员获取的收入与其提供的劳动、资本或技能等大体相称,则可认为收入结果平等。第二,从宏观的角度而言,收入结果平等体现为社会不存在严重的贫富两极分化现象。

  收入结果的平等被现代经济学家认为是保持市场经济效率的最基本的要求。
  日期:2011-07-19 13:38:32
  收入实现上的平等是指不同社会成员等量的收入可以在市场上购买到同等数量的相同商品或服务。
  收入分配的平等概念排斥特权,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主体地位和权利的平等。只是我们要注意,平等不等同于平均,这是对经济权利平等观念的歪曲。
  经济平等还经常被界定为横向平等与纵向平等两个基本概念。
  横向平等的含义是要求经济活动中条件相同或近似的人必须得到平等对待的待遇。

  纵向平等是指贡献不同的个人应该被不同的对待。
  这两个平等原则协调了现实世界里最容易引发争议的典型不公平现象,即具有同等能力的人遭遇不平等或歧视性待遇、能力和贡献不同的人在分配上没有拉开差异。
  日期:2011-07-19 15:31:01
  现代主要西方国家在宏观层面实现国民的经济权益平等上取得了相当令人瞩目的成就,反观我们中国却做得极差,国民收入机会不平等、结果不平等、权贵阶层在收入实现上享有特权特价,折射野蛮、愚昧与落后的种种怪事丑事层出不穷。西方国家一步步向社会主义状态靠近或实现了真正的社会主义,而曾经信奉苏联式社会主义模式的中国却在短短三十年间堕落为臭名昭著的俗名暗黑金权社会的权贵资本主义社会,实在是让我们对那些社会罪人的无知无耻感到无法掩藏的羞耻。

  反映收入分配的衡量指标也顺便向读者介绍一下。最著名的就是一般人都熟悉的基尼系数,与之类似功能的还有洛伦茨曲线;第二个指标是不同行业和职业的工资差异率;第三个是居民收入或家庭收入总量在国民收入或GDP中所占的比例。无论以那种标准来衡量,当下中国的经济权利不同等或分配失衡都严重到了触目惊心甚至将引发不测社会风波的可怕地步。

  这种状态显然是不可持续的,既违反人类的社会道德观念也不符合客观经济规律。只有通过加强国民福利这种再分配手段的有效调节和其它综合政治经济措施治理才可能有效改观,如果不主动加以纠偏,那么整个社会体系的坍塌崩溃就很可能在不远的未来发生,届时恐怕痛哭后悔的人们想改正并求得社会原谅的机会都没有了。
  日期:2011-07-19 15:35:34
  ④社会公正理论的应用
  实际上包括阿马蒂亚.森的社会公正理论(见“自由”部分的内容),西方经济学里有四种主流社会公正理论。这四种公平理论均以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为前提,目标在于实现社会分配的相对公平并减小或消除不公平现象。
  当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建设社会公正的实践中也依据理论不断调整和修复自身缺陷,可谓是与时俱进;很多在这方面原本落后的国家也在学习和借鉴更文明的模式,努力建设本国的公正社会。

  总体而言,自由、正义与平等构成了社会公正的主干,这些基本的信念或曰意识形态与民主宪政制度结合,保证了具体社会事务的实质公正与程序公正。
  在国家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体现出彼此相辅相成的两重涵义: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与环境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针对目标人群的财政转移支付,即二次分配作用问题。前者强调保障“社会权利”,后者关注于“削减贫困”。
  追求社会公正是人类社会的基本信仰之一,也是推动人类文明前进的强劲动力。无论古今中外、不管是资本主义制度还是社会主义制度都当如此,差异只在对社会公正的认识有区别而已,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在觉悟上有高下之分。
  社会公正或社会不公正都是客观真实的状态存在,不是哪个人或哪个集团通过简单的口号宣传就可以出现或消失,而是需要积极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就我们国家的现实而言,我们需要摒除陈旧落后的暴力诉求传统而遵循政治民主与市场博弈的新思维。

  打土豪分田地,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这些都是典型的乱世之术和暴力式公平解决方案,往往出现在极度混乱的社会状态或文明观念落后的国家。寻求真正有价值、可以给同胞们带来安全、自由、富足与正义的社会公正,我们也不需要“摸着石头过河”地盲目乱折腾。历史已经证明了缺乏深刻理性支持的上述革命或改革并不能将中国导向公平正义之国。当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可以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光明前程换装系统操作软件时,我们必须放弃暴力与贪婪而习惯合作与妥协。当然这种妥协永远不能以损害法治为前提,这才是一种真正的社会革命,是我们实现民主富强之梦的根本。

  日期:2011-07-19 16:35:53
  延伸解析:
  这应该是描写贵族公子郊外乡野邂逅“小芳”姑娘后情愫萌动的情诗。过去各家对它的解读虽大方向正确,但是细节上粗疏了。
  诗经里的比兴很多不是随心所欲、信手拈来的,通常都是隐秘的线索。“野有蔓草,零露漙兮。”表面上是描写原野上野草茂盛、露珠缀挂其上的自然景色,实际“蔓草”暗喻下层百姓,零露则隐约暗指下面出场的风姿绰约的乡村丽人,说明她的身份并不高贵。用这种口气或持这种立场看待偶然路遇的普通少女(野外没有乘车而步行,可以为路人看见,说明姑娘是贫民),作者其人必贵族无疑。

  接下来是在描写这位乡野姑娘的妩媚秀丽,眉清目秀、纯洁美好,立刻让贵公子砰然心动:没想到在乡下也能偶然发现如此秀丽佳人,正合我意,我一定要想法子追求她。
  这就是“野有蔓草”讲述的故事背景。贵公子多情儒雅,而那位让他心神向往的佳人,读来则有我心犹动欲怜之的冲动。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