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部分学者说这首诗志在表述战乱时节“男女失时”(意思是无法适时找到伴侣以成家立业)的“思遇时”或“思不期而会”,他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牵强!而很多人解读的多情男女邂逅相遇,一见钟情即携手藏入僻静处比翼双飞更是荒唐不堪,违背常识和人情。“与子偕臧”的“臧”并非“藏”的通假字,就是表示善、美的“臧”。
即便是认为这首牧歌般的情诗“意在描述先民自由恋爱的美好时代”的进步说法其实也明显缺乏婚俗文化历史沿革的常识。路上相遇即可成双配对,愚昧时代的史前野蛮人存在这种习惯,文明初萌的氏族时代都不流行这种落后风俗了,何况已经很文明的周代中原人。那个年代虽然中国男女交往相对自然,但却决不是自由放任,最起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要遵守的。
而且“与子偕臧”显然是男方的美好景愿,全诗并未有任何地方提到过人家姑娘当时的反应。开个玩笑话,中国式的文人一向也忒多情善感、想象力过于丰富了!
日期:2011-07-20 11:27:18
【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Social contracts)是指社会据以成立的利益协调规则的形而上原则与形而下体现。
在西方政治思想体系中,由于对社会与国家起源的研究而诞生了以契约关系来解释相关规则制度的政治哲学,人们一般将这种理论体系称为社会契约论。这种国家学说把社会和国家看作是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推崇一切政治权利与义务都应该基于严格遵守社会契约或政府契约以实现互信互利。从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到卢梭的《社会契约论》都倡导社会契约思想。社会契约政治伦理将契约分为两种,反映人与社会关系内容的是标准的社会契约,体现人与政治机构或政治权威之间关系的叫政府契约。
社会契约论并不能够完全解释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的所有社会形态与国家制度。关于社会与国家起源与运行规则的解释还有很多种理论,比较著名并流行的思想有信奉暴力的国家掠夺论(马克思对国家属性的认识就是个典型),体现折中思想的诺斯“暴力潜能论”,马克斯.韦伯的“奇理士玛(Charisma)型组织常规化理论”以及奥尔森的“坐寇国家论”。
马列学说对国家的标准认识是:“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使一切被支配的阶级受一个阶级控制的机器。”这种国家哲学强调阶级斗争,赤裸裸地鼓吹国家存在的暴力性,属于典型的政治至上的非均衡社会--国家观。马列国家观在特定历史阶段可以成立,但不是常态也非理性态,在今天的文明世界更显得不合时宜。信仰这种社会--国家理论必然会出现蔑视人权与生命尊严的无产阶级专政。
诺思的“暴力潜能论”认为国家可能并通常带有“契约”与“掠夺”的双重属性。如果暴力的潜能在公民间分配均等,便会倾向于产生契约性的国家或社会契约的比重大;如果分配不均等,产生掠夺性国家的概率便大出,政权将凭借暴力优势对国民实施剥削压迫。所以几乎所有主权在民的现代民主体制国家都坚持纯粹国民军队及国防军性质的国家武装力量原则底线,禁止军队对内使用暴力,将正规军事力量的用途严格限制在对抗外来侵略及对外主张国家权利的狭窄领域。例外的情况也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当国家内部出现规模化专业化的武装力量威胁国民利益、挑战安全秩序时,在得到绝大部分国民支持动用国家武力对付和消除此种威胁的授权后,国家军队采取镇压及消灭叛乱武装的行动才是正当和合法的。
日期:2011-07-20 11:33:35
在韦伯的“奇理士玛型组织常规化理论”中,奇理士玛(Charisma)是指具有感人的超凡魅力的人;不管这个Charisma人物的特别能力是真实的、传统的还是假说的,他的存在都能令被领导者们心服口服。这种传奇英雄凭借其超凡魅力形成奇理士玛型权威,这种权威形成派生为社会组织,当这个组织实现常规化(Ruotinization)以保证组织的持久性时便形成国家体制。奇理士玛型组织在常规化的转型中通常有三个目标任务:一建立秩序,二保证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三为组织成员确立有利于普通民众的社会位置。
奥尔森的“坐寇国家”理论则解释了统治风格类同匪帮的暴力剥削型国家的形成与运行。“坐寇”与“山贼土匪”的区别仅在于追求利益的长期化和制度化,他们在控制一片地域和民众后会转变为经营长期统治利益的正规模式,但究其本质还是打劫民众、不劳而获、章法混乱的匪帮。
除了经典的契约性社会、非对称暴力压迫性社会外,世界上还存在过此它一些非典型社会,例如著名的古代中国的宗法制社会。
国家的本质是社会组织化与利益规范化,组织与规范的原则却有具体的差别。契约型国家是目前看来最不错的一款,而社会契约也正是一种积极稳妥的组织方式和规范办法。
社会契约是起源于商业传统并体现了基于对等权利的协商妥协与互利互惠互信精神,人们通过放弃部分天赋自由来换取契约自由,其延伸就是法治原则。
我国的人治传统则起源并形成于权利不对等和社会文化教育水平薄弱的早期农耕文明时代,是非理性且排斥政治分享与非暴力竞争的封建精英意识的残余。
而赢家通吃的金权社会是公认最黑暗、最有损于社会进步与民众幸福的一种罪恶型社会。
小农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因自给自足的特点对社会契约的要求不一定强烈,但需要保证交易安全规范的规模性商业活动与立足于分工合作基础的工业活动无不依赖于社会保持不低于必须程度的诚信和法治度,否则将因经营的不确定性而效率将大打折扣。
中国社会的演化该何去何从?公民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社会风格与国家体制?其实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日期:2011-07-20 11:51:39
【发展经济的目的】
孔夫子说:“食色性也!”以满足口腹之欲为最经典代表的经济性活动是为个体、人群及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能力的核心手段,甚至可以说从基本效用来看,除了男女结合生儿育女及维护生存安全外,再没有任何一种人类的基本活动在价值上可以超越经济。文化与科技的价值虽然在今天是决定人类文明进化的方向、速度与质量的核心因素,但它们也是属于从属性地位的,其相当一部分功效还是为经济发展服务。
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与手段的正当性。
一国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民生,促进和提高每个社会成员及全体国民的生活品质,同时推动社会与国家的状态向良性方面渐进。从本质而言,经济活动的开展与优化是确保个人、家庭与社会存在、维系、发展与延续的基础;人类开展的有意识的经济活动帮助实现了种族和人类文明的进化。
随着社会的演化与文明的进步,现代经济活动还增添了一个新的内容,就是修复和关爱自然。如果说从前经济活动的主要任务是利用和开发自然,现代经济理论则要求保护和关心自然,比20世纪的朴素的被动环保观要求更高的主动性。
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来说,经济发展的主要目的无疑是为了增进公共福利。
日期:2011-07-20 11:54:12
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通常可以让一个国家为其国民提供更华美舒适的服饰,更卫生营养的食物、更干净的水源,更大更好的住宅,更快捷安全的交通手段,更优美宜人的环境空间,更丰富文明的文化娱乐活动以及更好的医疗教育水平等等。所以世界各国都将发展经济作为国家建设的首要任务并追求一个合理满意的经济增长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