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业务员——一个销售人员的成长经历与自我救赎》
第40节作者:
孤自幽伤曲 2011-10-11 22:28:51
61-6
六、保险公司为什么一年到头在招人?
答:本来企业招聘员工,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行为了。但是为什么到保险公司这里却引来了诸多的非议呢?
我们先来看看保险公司招得都是些什么工作岗位。
在“前程无忧”和“智联招聘”这两家国内最大的招聘平台上,我们输入“保险”这个关键词,会发现搜索结果的70%以上均为销售人员,这么多保险公司为什么都缺少保险销售人员呢?难道现在国内的保险销售人员真的到了炙手可热的程度了吗?
根据世界著名战略咨询商波士顿咨询公司公布的一份对中国保险代理人调研的报告,其中指出,保险公司第一年的代理人流失率最高,甚至高达70%至80%的水平,平安保险工作第一年的员工流失率达到85%;泰康保险、中宏保险第一年的员工流失率达到80%;安联大众为75%;中国人寿、新华人寿、友邦保险均为70%。中国的保险行业代理总体流失率每年高于50%。对于员工流失,这是每个企业都可能面临的问题,但是对于如此高的员工(代理人)流失率,仍然不得不让我们发出疑问,中国的保险行业到底怎么了?
对于这个疑问,该调研报告给出了以下2个原因:
1、 保险公司之间互相挖墙脚。目前,挖代理人的现象很普遍,虽然业绩好的代理人很少离开领先的保险公司,但鉴于本地公司之间的竞争十分激烈,许多保险公司都向平均业绩的代理人提供诱人的吸引条件相互挖人,比如签约奖金和更高的佣金。
2、 代理人自身素质堪忧,他们缺乏必要技能,除了向家人和朋友销售以外,他们无法打开局面。结果是,他们要么很快离开这一行——因为不能拿到足够的佣金维持生计;要么被公司终止聘用。
虽然这份报告来自于2004年,但是从现在国内保险公司招聘的劲头来看,情况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相反,情况可能还更糟糕。
相对国外严格的代理人筛选模式,国内保险公司大多采取人海战术,大量吸引新人进入行业,然后再大批量淘汰。使保险公司的增员模式存在许多及后续问题。其中特别重要的一个就是诚信的问题,由于国内的保险代理人缺乏学院、专门组织及保险公司三方的培训体系,在保险公司一方简单培训加疯狂洗脑后便草草“出征”,使得保险代理人为了业绩而丢掉或者根本就缺失(很多从业人员自己讲不清保险是什么)了最重要的诚实守信原则,在营销过程中采用误导、歧视和欺诈等非公正营销手段。
越是人员流失越要招人,招人之后为了业绩而使用人海战术因此又造成大量的人员流失,循环往复无休止,相对于这种恶性循环,在有着完备体制和丰富经验的国际保险资本疯狂进入并且瓜分中国保险市场这块大蛋糕的时候,中国保险业及保险公司也只能匆匆迎战,但是希望它们不会草草收场。
其实国内的保险公司(也不排除进入国内的那些国外保险公司入乡随俗地有了中国情节)及其高层并不是不知道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掘坟墓,但是为了所谓的“GDP(经营业绩,现在不但国内的当政者讲究这个东西,连企业也讲究这个东西)”,它们宁愿用现在换未来。
而且人海战术对于讲究“GDP”的那些高管来说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每招来一个新人,这个新人及其家人和朋友都可能或者一定可能成为这家公司的“客户”,你作为保险代理人连你自己和你家人都不去享受保险,你凭什么让别人买你的保险?“盖一次房子算‘GDP’,然后把它拆了又算一次‘GDP’。接着再盖再拆。”
当然,保险公司下面的那些中层管理人员也不可能没有好处,不然他们也不会那么热衷于疯狂招人了。因为每个新人要想在公司站住脚(也就是拿到所谓的佣金),必须要卖够一定数额的保险(这些保险很可能或者说完全可能由新人或新人的家人来承担),因此他们(那些招人者)可以得到数额非常可观的奖励——这种奖励在薛培望老师看来是种正义之举,但是在我看来就是种掩人耳目的谎言。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