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7-23 13:20:05
137
我们前面为了方便,说:中观学认为事物是存在,但非永恒,而是暂时存在的。
这表述并不准确。
在前面讲玄学的时候,我们说,老庄认为逻辑和语言是人类后天的产物,所以理性的语言是不能反应世界本质的。
中观学也有类似的观点。
这是因为,人类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也属于万法,本质也是“假有”啊。
那么,一个假有的语言,又怎么能反应万物假有的本质呢?
——听着像绕口令是吧?
我们拿具体例子来说。
我们刚才说,“假有”的意思就是事物是暂时存在的。
这个“暂时”是什么意思呢?似乎是说,桌子刚生产出来的时候是存在的,在使用了10年以后,坏了,就不存在了。所以桌子是暂时存在的。
但这么一形容,似乎桌子有两个属性。在10年内,桌子是存在的,是实有。在用了10年后坏的那一瞬间,桌子发生了质变,属性变成了不存在了,变成虚无了。
但中观学不是这个意思。中观不是说桌子一会是实有、一会是虚无。中观说的是,“假有”是事物任何时候的属性。不管桌子处于什么时间,它的本质都是假有的。
所以,“暂时”这个词用在这里,严格上说是不准确的。我们只能说,桌子“不是永恒存在的”。
那么我们换个描述行么?“桌子处于连续不断的生灭变化之中”?
这还是不对,“生灭”“变化”的意思指的还是一瞬间的质变。
这个描述似乎是说,在时间轴上有很多密集的点,桌子一到这个时间点上,就变化一次,或者消失产生一次。就好像桌子每时每刻都在不停闪烁一样。
但中观学的“假有”是一种持续的状态,并不是说桌子的状态在不断改变。
那我们不用“变化”这类词,想办法再换个方法描述假有——“桌子每时每刻都处于,既存在也不存在的状态!”
但是,什么叫“既存在也不存在”呢?这不是神经病话么?
我们的意思难道是说,桌子是一种虚虚呼呼的、时刻都可能消失的状态?
也不对。
其实我们要说的是:
“说桌子存在也不对,说桌子不存在也不对,桌子就是这么个状态!”
这听上去似乎可以了,中观既反对实有,也反对虚无,所以说桌子存在也不对,说桌子不存在也不对。
但你不觉得,这话没法让人理解么?
因为这是一个纯否定的句式,只是告诉了我们桌子不是什么,没正面告诉我们桌子是什么。
比如你现在拉过一个人来,你把刚刚这句话讲给他听,你看他会什么反应?
第一反应恐怕觉得你是神经病,净说些莫名其妙的怪话(你现在也体会到老庄的痛苦了吧)。如果你非要他说感想,那他大概会说“既存在也不存在,这是什么意思呢……大概就是半死不活吧!”
但我们知道,假有并不是说桌子是半死不活的,也不是这个意思。
日期:2012-07-23 13:20:51
138
得了,您就甭跟着我费劲了。总而言之吧,用任何语言,我们都不可能从正面去形容事物假有的本质。
因为我们说出的任何正面概念,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假有的,就是一种片面的认识。说这个桌子是什么都是错。
因为对事物所有的正面描述都是错的,所以我们倒是可以随便说事物不是什么,就像说桌子“既存在也不存在”一样。
其实连“假有”这个词本身,也是一个否定形式呢。
龙树也是用否定形式来描述事物的,他说事物本质是:
不生亦不灭,
不常亦不断。
不一亦不异,
不来亦不出(不来亦不去)。
这八个否定被称为“八不中道”。比较重要,我们后面还会提到。
用通俗的话来解释,大意是:
事物没有生和灭的过程。
事物既不是连续的也不是间断的。
不同的事物之间,既不是同一的也不是相异的。
产生一个事物的原因,既不在这个事物之外,也不在这个事物之内。(这条有些抽象,本书在后面不会用到,您可以忽略)
这四句话都可以通过前面的佛教理论推导出,这个推导过程不重要。我下面写出来简单的推导过程,主要是因为八不中道在后面很用,值得多说几句。
推导过程跳过不看也可以,只知道八不中道的意思就可以了。
日期:2012-07-23 13:21:30
139
不生亦不灭:
世俗人所谓事物的生灭,其实就是因缘的聚合变化而已。我们前面说过,以“无常”的观点看来,事物的因缘每一刻都在不断聚合变化,并不会在生成、毁灭的那一瞬间发生什么独有的变化,所以世俗概念里的生灭,其实是不存在的。
从“空”的角度说,事物的本质是“空”。而世俗所谓的生灭,并不能改变事物“空”的本质,所以生灭概念是不存在的。
不常亦不断:
组成物体的因缘随时随地都在聚合变化,物体上一瞬间和下一瞬间的状态都不一样,一直都处在变化中,所以不能说物体的存在是连续的。
但是事物因缘的聚合变化并不是无序的,事物上一瞬和下一瞬之间状态是有联系的,所以不能说事物是间断存在的。
也可以这么说,不仅事物上一瞬和下一瞬之间有因果关系,世间所有的事物之间都有因果关系。所以世间万物都是不断的。
不一亦不异:
虽然世间万物的本质都是“空”,但是万物外在的形状、表现——用术语说就是“色相”——不同。假如世上万物都是一模一样的,那么佛与众生、善与恶也就没有区别了。所以万物不是同一的。
但是从本质而论,万物本质都是“空”,从这个角度说,万物之间又是没有差异的。
不来亦不出:
这个证明有些粗糙。
假如事物产生的原因都是由其外部事物引起的,那么人就不应该有自由意志了。另一个反例是,李子的种子和桃树种子种到地里,外部坏境一样,却能长出不同的树来。
假如事物产生的原因都来自于事物内部,那么事物就可以永恒自存了,这是和万法缘起的理论矛盾的。
日期:2012-07-23 13:22:14
140
“八不中道”的具体结论其实也不重要。我们还可以照猫画虎,写出无数否定的句式来。比如我们还可以说,“万物不红又不绿”、“万物不长又不短”,等等等等。
重要的是龙树的表达方法,他的意思是,对事物一切的正面描述都是错的。
也就是说,我们前面说事物的本质是“存在,但在不断变化生灭中”,这只是一个近似的说法,而不是严格的、准确的定义。
如果想准确的定义事物的本质,就得像龙树的“八不中道”那样,不断的说事物不是什么,而没法直接说事物是什么。
但是,用否定的方式描述事物是很苍白的。
这就像老师问:“π等于多少?”你回答:“既不等于3,也不等于4。”这话说得没错,但是实数有无穷多,这种否定的描述下,π的范围还是很大,基本对我们没用。
那怎么办呢?
那就只有不断的否定下去,以此来接近事物的本质。
这就好比我们说π等于3.14……。“3.14”后面还有数字,这个“3.14……”实际上表达的是:“π比3.14大,比3.15小,但具体是多少呢,我也不能准确说出来。”π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的形式,就是用通过不断否定的方式,去逼近事物的本质。
日期:2012-07-23 13:23:38
141
中观学也是这么做的。
对于中观学来说,对事物本质的描述,只能是不断的否定。
而且就连“空”这个词本身,也应该被否定掉。
比如“桌子”这个词,其实只是我们给一种四条腿的物体起的代号。如果一个婴儿没见过桌子,那么“桌子”这个词对他来说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前面还说过,“桌子”这个词也无法准确的描述某个具体的物体。比如,描述不出来它的大小、颜色。
所以佛教说,“桌子”这个词只是一个“假名”,只是我们为了生活方便,用来指代物品的代号而已。
同样,我们说事物的本质是“空”。“空”这个词也是人类起的名字,其实也是“假名”。
所以龙树说:“空亦复空”。
——意思是“空”这个概念的本质也是“空”的,龙树把“空”又给否定了一遍。
和鸠摩罗什同时代的汉族僧人,在佛学论文中就用了“非有非非有,非无非非无”这种不断的否定来表达事物的本质。
我们乍一听,会觉得这种话是绕口令,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要让逻辑学家一听,肯定会抓狂。
其实这种否定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那么,否定一切正面描述,是不是意味着世间就没有永恒的真理了呢?这么不断的否定下去,会不会陷入虚无主义呢?
这么想不对。这是因为,我们否定的只是我们对真理的描述,并不是真理本身。从逻辑上说,真理是不是存在我们是不能讨论的,因为“存在”也是一个正面描述。
但佛教明确告诉我们,终极真理是存在的,是永恒的。它的名字叫做“佛性”(当然,“佛性”这个词也只是用来指代真理的假名)。
佛性就是修行佛法追求的目标。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