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对居士的规定很宽松,不出家但是愿意学佛的人,只要没做太违反道德的事,都可以被尊称为居士。
居士也有戒律,叫做“居士戒”。
佛教对居士戒的要求很松。如果你想出家,当比丘,那么没有特殊情况的话,比丘戒中的所有规定都应该守。但是居士守戒很自由,想守几条守几条,只守一条都行。某一条不想守了,说我不守了(叫做“开戒”),也可以。开戒之后想重新受戒,也可以。
我们在第一章说过,佛教不像行政机关,更像是个学校。这些戒律并不是一个强迫人接受、限制人自由的条文,而更像是一种友善的建议。佛教告诉你,守这些戒律对你学习佛法有好处,建议你最好都守了。你要是非不守呢,也没人拦着你,全凭自觉。
日期:2012-07-18 14:31:51
97
知道了关于出家规定之后,您应该有能力做一道练习题了:
是不是只有出家才能成佛,或者才能死后去西方极乐世界?
出家的标志是受戒,而戒律的只是一种友善的建议,告诉修行者这样做更有助于修行。那么这道题的答案很明显了:不。
出家并不是成佛或者上西天的必备条件,但是出家所遵守的戒律,会让修行者更容易实现成佛或者上西天的目标。
我们还可以再说一个有趣的问题:
《水浒传》里的鲁智深算是正式的比丘吗?
算。
鲁智深是比丘。因为他在出家的时候,专门举行过受戒的仪式。而且在仪式上,鲁智深是自己答应守戒的。
但问题是,后来鲁智深三番五次的违反戒律。喝酒吃肉也就算了,相比之下还算是小错。他犯的最重的是杀戒,而且杀了不止一个人,按照戒律早就应该被开除出僧团了。但是我们说过,在中国,宗教力量一般没有世俗政权大。鲁智深“替天行道”,是豪强宋江手下的大将,自然也就不会有不识趣的僧人专门跑到军中来指出鲁智深的破戒。所以,鲁智深其实是个应该被开除出僧团、但是没人去开除他的比丘,是个不合格的比丘。
鲁智深是比丘,那武松是怎么回事?《水浒传》里不是管武松叫“头陀”吗?
“头陀”又是什么意思呢?
日期:2012-07-18 14:52:22
98
“头陀”这个称呼,不是指的受什么戒,而是指的一种修行方式。
佛教的修行方式并不是只有一种,这就像你念外语,既可以上函授大学,也可以上补习班,都行。觉得哪个方法适合你,你就选择哪个。
“头陀行”指的是一种苦行的方法。修头陀行的人要比一般的比丘更加艰苦。印度僧人本来就规定必须乞讨为生、不能积蓄钱财、过了中午不能再吃食物。头陀行又增加了很多新的规定,比如不能住在寺庙里,晚上要睡在墓地里,每天只能吃一顿饭,要穿死人身上的衣服,等等。
修行“头陀行”的人,就被称为“头陀”。
然而“头陀”这个词到了中国,似乎只有“不住在寺庙里”的概念保留了下来,“头陀”在一般人的概念里,仅仅指的是“没有寺庙,四处游方的僧人”。所以中国人又管头陀叫做“行者”。
《水浒传》就直接把装扮成头陀后的武松称为“行者”。《西游记》里,唐僧更是对孙悟空说:“你这个模样,就像那小头陀一般,我再与你起个混名,称为行者,好么?”
可见在中国人的概念里,“行者”就是头陀的别名。而且头陀的含义,也仅仅剩下不住固定的寺庙这一条了——别说武松喝酒吃肉了,就是孙悟空一行人,晚上睡觉的时候也是找寺庙、找人家里住,也没见睡过坟墓;吃饭也是三顿不误,国王供奉的宴席也照样吃。一点都没有苦行僧的意思了。
同样是僧人,鲁智深就不叫头陀,因为他一开始在五台山出家,后来又拿着长老的介绍信去了大相国寺——他出家是有“单位”的。
日期:2012-07-18 15:05:01
99
那么,是不是说在佛教系统里,鲁智深和武松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有单位,一个没单位呢?
还不是。
最大的区别是,鲁智深是正式受戒出家的,而武松是盗用了别的僧人的名字。武松根本没有出家,他是个假和尚。
《水浒传》里是这么写武松变成头陀的过程的:
说武松和张青、孙二娘相遇。孙二娘见到武松头上有发配时刻的金印,觉得他这么出门太危险,于是出了一个主意。她说两年前她杀了一个头陀,留下了头陀的全部衣物和度牒。孙二娘让武松“只除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头上金印,又且得这本度牒做护身符,年甲相貌又和叔叔相等,”正好扮作头陀。
武松换上头陀的衣服什么的都好说,这个度牒是怎么回事?看上去这个度牒就好像是身份证明,上面还写着拥有者的年龄相貌,有了这个才算是出家人。那这个度牒是谁发的呢?是寺庙颁发的吗?
不是。
世俗世界的皇帝们,当然希望活着的时候能有神佛保佑、死后还上天堂,因此给了宗教人士一些特别的优待。比如出家人可以不交税,也可以不服劳役、兵役——这事听着也比较合理,你征召一群僧人道士去当兵杀人?也不像话。
但这么一来,就给了百姓钻空子的机会:
找个比丘拜个师,剃个头,就可以不交税、不服劳役了,这事多美!
结果就有越来越多的百姓出家。也不是真的信佛,就是想趁机逃税。这么一来,国家的税收越来越少,而且出家人也良莠不齐,混了很多素质低的人。
我们后面会讲到,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次因为出家避税的人太多,而引起全国经济危机的问题。因此后来的中国帝王们,开始严格控制僧人出家的数量。僧人们想出家,光找一个寺庙受比丘戒是不行的,还得有政府的批准,得有个政府颁发的出家证明,这个证明就是度牒。
所以,武松并不是想装头陀就能装,要是没有孙二娘搞来的度牒,武松就算外表装扮了,让官兵一检查也就露馅了。
《西游记》第三十九回,就是那个妖怪装成国王,真国王掉到井里淹死,托梦给唐僧的那个故事里,唐僧带着真国王面见假国王,说这个真国王是自己的徒弟。那假国王就说真国王:“这道人踪迹可疑,他是何方人氏,叫甚名字?有度牒是无度牒?”
意思就是这人形迹可疑,你拿身份证明来给我看看!
可见度牒对僧人的重要性。
——等会儿,武松的度牒是抢来的,那鲁智深的度牒是怎么搞到的呢?鲁智深不是因为杀了郑屠,为了躲避杀人案才出家的吗,那官府怎么可能给他度牒呢?
日期:2012-07-18 15:22:59
100
官府建立度牒制度,主要是防止有太多的人逃税,因此度牒的发放数量是有限的,出家是有“名额”的。政府越是限制呢,这名额就越值钱。当朝廷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有时就会靠卖度牒换取收入。
因为出家有免除税赋等好处,还能躲避官府追查,所以有的有钱人家,就先买下空白的度牒预备着,准备临时有谁出家用。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