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都说了些什么》
第14节

作者: 林欣浩
收藏本书TXT下载
  俩人所说的“戎”本来指的是佛教的家乡印度,但他们却忘了眼前的皇帝就是货真价实的“戎”呀!皇帝是推崇儒家,推崇汉化,但你不能直接打脸呀!
  于是皇帝听了这话就下诏说:“朕生自边壤……佛是戎神,正所应奉。”
  ——意思是:老子本来就不是汉人,你说佛是外民族的神,那我还就信对啦!

  日期:2012-07-13 11:35:32
  54
  在这章的最后,我们顺便谈一下对儒学的看法。
  我们有一些人,非常提倡儒学。说孔子孟子如何伟大,《论语》《孟子》微言大义,学了就有无数好处,不学就不是中国人了。
  我们不听那些国学大师们的忽悠,我们自己来想想:儒学到底有什么好处呢?

  翻开《论语》,里面说的都是大白话,说了一些如何做人、如何学习的经验。这些经验也没什么特别的,无非是“对人要有礼貌”,“念书要多复习”之类的常识。
  那么,我们为什么还要对孔子心生敬仰呢?为什么还要疑心这些大白话的背后是不是有微言大义呢?
  我想,原因不出这么两个:
  第一,中国传统文化一直推崇儒学,儒学对我们的生活言谈有很大的影响。学习儒学,是等于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
  第二,中国古人以儒家治国治了两千多年,那么多古代牛人都崇拜儒家,据此推理,这儒家肯定了不起,一定含有什么了不起的内涵吧?因此我学了是不是也能提高某种内涵呢?

  日期:2012-07-13 12:08:32
  55
  第一个理由成立。
  但是作为传统文化,普通人只要欣赏就行了,不一定必须学习。比如说,汉服也是传统,戏曲也是传统。可普通人看一下、听一下就行,没必要人人都去学怎么缝制汉服、怎么唱戏。
  儒学也是这样。作为传统文化,我们了解一下儒家的观点是什么就行,没必要去一句一句的学。

  第二个理由,假如您同意本章的观点,那么也很好理解了。
  古人崇敬了儒学两千多年,不是因为儒学中含有什么神秘的“内涵”,而是因为儒家道德对于维持帝国统治有极大的好处。
  为了让全社会都尊崇儒家道德,所以古代朝廷在公开场合不断的神话孔孟、用各种肉麻的话吹捧他们。科举考试考的也都是孔孟道德。所以历史上绝大部分读书人,也都是孔孟道德狂。
  因为中国古代有这么多牛人都推崇儒家道德,才让我们误以为儒家经典中真有什么神秘的力量,可以用来指导我们治国安邦、管理公司,或者如何做人。
  实际上,有用的只有礼教系统,而这一系统随着农业社会的结束,也变得不再管用了。
  日期:2012-07-13 15:18:52

  第四章 见识下佛教的逻辑严密(这章讲的是玄学和“因缘说”)
  56
  这一章我们要讲的是佛图澄的徒弟,释道安。
  我们前面说过,佛图澄在后赵帝国极受尊敬。佛图澄在赵帝国的首都去世的时候,道安正在外地传法,听到师父的死讯,立刻赶回首都。
  此时的道安是佛图澄坐下最有名的弟子,因此回到首都的第二年,后赵皇帝就把道安迎请到皇家园林中供养。这座园林由前任皇帝动用了16万民夫、10万辆车的惊人成本修造而成,陈设极为奢华。而道安本人也像他的老师那样,在帝国拥有万人之上的崇高地位。
  回想25年前,道安刚出家的时候,恐怕谁也想不到他会有今天的荣光。

  那时候的道安只是个普通寺庙最底层的小沙弥。他的师父嫌他相貌丑陋,让他在寺中做了三年劳役才想起来教他佛法。谁有能想到这个丑陋的小沙弥,将来竟然能成为一代国师呢?
  实际上按照正常来讲,道安连出家的可能都没有。
  道安的家在今天我国的河北省南部。道安出生前不久,这里还是晋帝国的领土。
  道安家世代都是儒生。我们前面说过,儒家非常鄙视外国人。普通百姓信仰佛教也就算了,但是受过儒家教育的知识分子,怎么能去崇拜夷狄的神祗呢?
  但自从石勒席卷中国北方,情况就不同了。

  当年秦始皇组织数十万人修建长城,汉武帝倾全国之力发动北方战争,都是为了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汉人最为恐惧这些游牧民族——他们语言不通,习俗怪异,根本不讲礼法。就是一门心思来劫掠你的财物,抓你去当奴隶的。
  就在道安出生的前一年,匈奴攻入了晋帝国的首都洛阳。晋帝国皇帝以及无数的皇亲国戚、王公大臣、嫔妃宫女都被异族俘虏。皇宫被焚烧,皇后当了匈奴的老婆。皇帝的侄女流落民间,被卖到普通汉人家里当奴仆,惨遭虐待。
  汉人皇帝也受到百般凌辱,被当作低贱的仆役。匈奴首领出门打猎的时候,命令汉人皇帝穿着士兵的服装走在队伍前面,故意经过街市。长安的百姓认出了自己的皇帝,“聚而观之,故老有泣者”。
  汉人担心了数百年的危机变成了现实:中国北方遍布游牧民族的刀锋。
  生活在这一时代的陶渊明作诗说:“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汉人过的都是朝不保夕的日子。那么躲避乱世也就成了头等大事。
  日期:2012-07-13 15:23:49

  57
  道安7岁的时候,石勒在中国北方建立了后赵政权。此时石勒重用佛图澄也已经7年了,在朝廷的影响下,中国北方已经拜佛成风。既然佛教是朝廷鼓励的宗教,那么出家为僧也就成为汉人躲避灾祸最有效的手段。
  道安幼年家道中落,小时候住在表兄家。道安在年仅12岁的时候就出家了。这么小的年纪,出家不大可能是道安自己做的决定。从他表兄的立场讲,可能是为了道安的生活考虑,才决定让他进入佛门的。
  但道安不只安于避难。
  他在23岁的时候来到了后赵帝国的首都,见到了佛图澄。
  道安相貌丑陋。中国的知识界向来有以貌取人的习惯。佛图澄的弟子们一见到道安的长相,都觉得这个人没什么本事。只有佛图澄在交谈中发现这位年轻人佛学精深,立刻决定收他为徒。

  这成为道安佛学之旅的转折点。使他一跃进入中国北方最高级别的僧人团体。
  ——但是,道安为什么要钻研佛学?
  只是为了避难的话,道安只要安心在寺庙里呆着就是了,他为什么学佛法呢?
  您是不是觉得我这个问题问得多余?
  日期:2012-07-13 15:28:23
  58

  您可能会说,出家人研习佛法,这不是自然而然吗?就算道安原本是为了避难出家,那他出家以后接触了佛学,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这不是很正常吗?
  这个问题的奥妙在于:中国佛教并没有自己的启蒙教育。
  佛学典籍里没有《三字经》,没有识字课本。一个知识分子就算你再喜欢佛法,你要研究它,你也得先识字,先能阅读对吧。那时候要想启蒙,只能先学儒学。道安也不例外,《梁高僧传》说道安“年七岁读书再览能诵”,说明他出家前就受过了儒学的系统教育。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