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梦——我的五代生涯》
第30节作者:
淡淡雨后茶 这年号变更来变更去的事,在我爹爹看来,纯属瞎胡闹,都有点儿莫名明妙。我是一个好奇心极强的人,所以后来倒也曾探究过一番。探究的结果,原来是中和元年的年初,兵变起家的许州(今河南许昌)新任忠武军节度使周岌,向河中的王重荣学习,也变节向黄巢投降了。于是整个忠武军辖区内的百姓,被逼跟着他认可了黄巢这个大齐皇帝。后来周岌在大唐的大宦官杨复光的劝解之下,拨乱反正重新回到了大唐王朝的怀抱,百姓们就又重新当回了大唐子民,跟大齐国划清界限、一刀两断了——看起来百姓像是墙头草,只知道跟风是不是?但不跟风,又能怎样?我们百姓呐,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拥有一点儿选择的权利。
日期:2012-06-06 20:04:41
当然,只换换年号,并不影响如我祖父这等普通百姓的生活。说实在的,黄巢乱军虽然打到了长安,但陈州百姓却没有感到过太多的恐慌:这灾害终于消停了;粮食也总算打回家了,交过租税,少是少了点,再加点野菜掺点草糠,也勉强能糊口了;最重要的是,日子正经太平着哩,几年来大仗小仗都打在了别人的家门口,跟陈州人关系不大;老话说“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百姓嘛,习惯上又似乎总是喜欢往下比的,看看周边颍州(今安徽阜阳)、宋州(今河南商丘)、亳州一带的百姓,好几回让乱军打上门来,家里抢个一干二净,妇人被惨糟柔躏,男人被强行拉去充军……比起他们来,陈州人可不都像是活在了天堂里?
拿我们家而言,跟大齐国划清界限,原本便也符合自己的意愿。你想:我大伯就是让一帮强盗似的乱军无缘无故给害死的,这仇非但报不了,反过来倒还认这帮人为正朔,不真就有点儿好赖不分、认贼作父的意思了?
然而从中和元年的年末起,时任陈州刺史赵犨(chōu)将军,突然却连下了好几道奇怪的号令。
第一条,便是集合陈州城内外的所有劳力,抢时抢工,去修筑城墙、深挖城池。不消说,我祖父也被征召了过去。他不会泥、木、石匠的手艺,就和一大帮的民夫干小工,天天在城外挖护城河,再把挖得的土,吭哧吭哧地抬到城边去垒城墙。历时将近一年,终于把河挖得又宽又深,引入水后,白浪滔天;又把城墙在原有的基础上加高了将近一丈,站底下再看,高耸入云,抬起头来小帽子都会掉落。
城防工事修筑完后,赵犨将军的第二条号令,就是把所有壮丁,全部登载入册,组编成若干小队,再从忠武军中抽调出许多勇武军卒来担任小队长,由小队长组织安排,利用一切空暇,抓紧操练武艺,学习射箭格斗甚至骑马之术。说到这一条,就有点无趣了。我祖父那一队的小队长,正是我们老东家王财主的外甥。而年届不惑的书呆子王财主,倒也在队中。王财主又总惦记着我祖父的田租,生怕我祖父耽搁了农活再误了他的收成,于是总替我祖父打马虎眼,尽着他先去地里忙活,因此一年多下来,我祖父还是连怎么搭箭都没有学明白。
赵犨将军的第三条号令,是中和二年(公元882年)底还不知中和三年(公元883年)初下达的,是把城外家家户户的所有余粮,全部征作军粮,运到城里。说实话,这一条号令下来,百姓就有点遭殃,家里可真像是水洗过一样,一干二净了。以我们家为例,这些年里哪儿还有余粮?除了种子,也就几小袋应付青黄不接的救命口粮了。但因为这道号令,三间茅草屋便被一帮上门征粮的忠武军卒翻了个底朝天,粮食、种子、外加两只下蛋母鸡统统被装车拉走了。而丘八上门,还能只征粮不做别的?见我们家实在没什么可拿,只有我祖母陪嫁时的一对银耳环还亮闪闪的有点样子,就当场揪下夺走了;两只耳朵扯得豁了边,鲜血淋淋,到她逝去那天,都没有长愈合。
紧接着,赵犨将军的第四条号令也下来了,竟是要城外所有的百姓,搬迁入城。很遗憾,我祖父是个身无分文的穷苦人,这拖儿带女,入城后连个锥身之地都没有,又何以为生?故而思来想去,到最后,我们家人还是和许许多多的穷苦人一样,偷偷地违抗了这条号令,选择留在了城外——唉!谁曾想到这一留,几乎所有人,便都把命给留没了。
其实,诸多的穷苦人所以不愿意入城,怕入城后的日子没法过只是一个很小的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么多年来,陈州从来也没有打过仗,陈州人说什么也不会相信,有一天,自己的家乡将会突燃战火,打一场惊天动地的大仗,猛然由天堂沦为地狱……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赵犨将军看起来做得决绝,却当真是为百姓们好呐。百姓但凡进了城,哪怕日子再苦焦再凄惶,好赖还保留着一丝生的希望……可惜得很,“好心”有时就是“驴肝肺”,赵将军做得如此决绝,还有许多人不愿意听他的,他要是再稍稍软弱一点儿,听他的人可不就会更少?而不听他的,距离跌进地狱,真地只有一步之遥了。
说到这里,小福祺你一定大感疑惑:这赵犨将军到底是什么人呀?又为什么说他这几道号令,都是为了陈州百姓好,强迁入城更是陈州百姓的救命之令了呢?
日期:2012-06-07 19:49:44
且听我一一解释。
赵犨将军祖籍宛丘,土生土长的陈州人。其祖父、父亲世代都是忠武军牙将,堪称是名副其实的将门之后。医家的孩子识草药,巫家的孩子懂鬼话,他既是将门之后,自然打小就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骑马射箭、近身格斗无一不精。除此之外,他还用功研读了不少兵书,可以说是深谙行军用兵之道。最让人称奇的是,他还几乎天生便是个领军人物,仿佛与生俱来一般,具有一种指挥若定的帅材气质:连小时候玩耍游戏,都能脸不红、心不慌、镇定自若地把其余比他大一轮的孩子们指挥得团团转。
小福祺,我们常常说打起仗来,这谁谁谁的谋略如何了得。何为“谋”?确定如何用兵,以什么样的排兵方式攻城拔寨、什么样的布阵招式应对来犯之敌,即为“谋”;而能看清对手下一步或下几步的动态,未雨绸缪,敌不动我先动,事先早作好各种应对措施,挖好陷阱只等着对手来钻,即为“略”。这打起仗来,有勇无谋的,只能算是蠢材;有勇有谋的,马虎算是将材;而有勇有谋还有略的,则堪称是万里挑一、极为难得的帅材了!
打小具有帅材气质的赵犨将军,长大后越发英武,果真就是一位难得的帅材。他真可谓是目光如炬、极富远见,其时黄巢不是正在长安城里威风八面、逍遥作乐,摇身变成了大齐国的开国皇帝吗?他却已然判定:这将注定不过是朵一现的昙花。
日期:2012-06-07 19:50:39
更让人吃惊的是,他居然还料事如神地判定:黄巢在长安城里,是呆不长久的。而乱军一旦离开长安,必定是将重新出得潼关,要么直接取道河中、河阳去攻打大唐的东都洛阳;要么便是取道蓝田关(今陕西蓝田县境内),往东南向迂回,穿过商州(今陕西商洛)来进犯忠武军的辖区,由此转向北面,目标还是东都洛阳——如果乱军按第二条路线走的话,陈州则必将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忠武军和黄巢乱军的生死决战,也必将无可避免。
出于这一战略考虑,赵犨将军才连下号令,做了足足三年的应对措施。可以说,赵犨将军的这一系列应对措施,绝对堪称是一手高招妙着,确凿便起到了力挽狂澜,延缓了大唐王朝衰亡脚步的巨大功效。
然而,事情总是有它的两面性,于大唐王朝,赵犨将军当真是立下了奇功;但是于我们陈州的百姓而言,却真不知又该如何评判,算是怎样的一等祸事了。
日期:2012-06-07 19:53:07
2 皇帝不是好当的
赵犨将军是判定黄巢的大齐国属于“兔子尾巴——长不了”的,那么,他的判定有依据吗?小福祺,咱们不妨也胡乱分析一下,看看那位唐末第一个擅自称帝的黄巢,究竟有没有把这大齐皇帝长久地当下去的可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