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梦——我的五代生涯》
第29节作者:
淡淡雨后茶 到这份上,百官们的心里除了惶恐,陡然间也增添了一份愤怒和怨毒:这皇帝当的,太不厚道了!怎么能连声招呼都不打,就丢下大伙独自逃命呢?难道在皇帝的心里,除了姓田的,其他人的死活就都可以不管的吗?而你既然早已拿定主意要跑路了,还开什么断命朝会呢?把救命时间白白地浪费在扯皮上,这不是坑人吗?——啥也别说了,“爹死娘嫁人,各人管各人”,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不义,咱也跑呗。“呼啦——”一下,立时也四处逃蹿掉了;捎带手,还在大明宫里什么值钱拿什么,明抢暗偷捞了一票。
再次插说一句:小福祺,你别以为皇帝是天下至尊,就可以为所欲为。“人心换人心”,这句话搁在哪儿都是真理。“危难之时见真情”,今天唐僖宗不管百官们的死活独自逃命,六年后的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百官们也将会不管他的死活。凡事有因必有果,“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且不管唐僖宗是出于情况紧急,来不及诏告百官,还是受了田令孜的胁迫,没办法告知众人,反正他终归是犯了大错,因此,后来他含泪吞下那枚鲜有人顾他死活的苦果时,也只能算是自作自受了。
日期:2012-06-05 19:33:55
而要替唐僖宗捏把汗的是,他跑得也真够及时的,上午离开的长安,中午时分,乱军先锋部队就打进城来了。那要是跑慢一两个时辰,后果不堪设想!
唉!遥想当年大唐王朝的太宗皇帝,那是南征北战、开疆拓土,何等英武的一号人物?可惜其子孙却真不咋地。估计唐僖宗在逃离长安城的途中,很快便也找到足够的歪理来安慰自己:一百二十多年前,安禄山作乱,玄宗皇帝不就离开长安出幸蜀地去了吗?所以,朕这回眼见危险降临,决计暂避风头,当一个“识时务的俊杰”,那不过便是遵循祖宗的传统作派,再走一回祖宗曾走过的老路罢了……
由于乱军来得实在太快,众多官员家产田地、商号铺面、三亲四友又都在长安城里,根本来不及逃跑,许多人为了活命,便以东都留守刘允章为榜样,依葫芦画瓢,也向黄巢投降了。几十名文武官员在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的带领下,竟颠颠地跑到霸上(即灞上,在今西安市东),去迎接黄巢入城了。
日期:2012-06-05 19:36:37
要了卿命的是,当这些官员们忘了廉耻,做出这等令人齿冷的举动时,长安城里的百姓们就全都误会了。百姓们又哪里知道唐僖宗早就跑掉了呢?见到几十名官员去霸上,还以为这是天子的主意;以为八成是天子已经跟乱军把招安的事谈妥了,大家都愿意休兵罢战、相安无事,所以才要仪式隆重地迎乱军入城,接受改编的嘛。而这年头,朝廷的苛捐杂税,早让天下子民不堪重负;当初唐僖宗更是听从了田令孜,在长安街头雁过拔毛、明火仗执,又听任神策军卒欺男霸女、为非作歹,有损阴德的坏事实在是干得太多太多了,长安城里的百姓们,那可是真心地不待见他呀。因此,许多人甚至心生幻想,以为谈一次招安,或者真是件好事,说不准自此之后,便能让唐僖宗长长记性、改改德行,不在长安城里扰民不说,税赋能减个一成两成也未为可知哩。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之下,众多不明真相的百姓,竟齐齐地走上街头,去围观乱军入城的浩大场面了。
日期:2012-06-05 19:37:48
那场面到底浩大成什么样呢?我也是道听途说来的,不知真假,小福祺你就姑且一听吧。据说走在最前列的,先是上万名骑兵,个个骑着高头大马,铠甲鲜明,手执丈八长矛,打着片片白旗,蜿蜒成一条长龙,鱼贯而来;走了将近一个半时辰,后面是山呼海啸、络绎千里的数十万步军,这些步军虽然衣甲不一、兵刃不齐,却也个个神情肃杀、步履坚定,踢踏的脚步声震耳欲聋、让人听了肝胆俱裂;而黄巢,则乘坐着一顶黄金装饰、雕龙描凤、阳光下灿烂耀目的十六抬大轿,走在步军的正中间,其身边,是上百名贴身侍卫,个个体格魁伟、相貌堂堂、英气逼人,那些人清一色着鹅黄锦袍,腰挎朱漆镏金匣鞘的宝刀,手执雪亮的银枪,枪上缨络艳红如血,却又都不梳发髻,披头散发,只用一根红绸带勒在额前,于是边走,边黑发飘飘、衣袂轻舞,真如神兵天将一般了;队伍的最后面,又是近千辆大车,满载着军需辎重,辚辚而过,其动静,猛如滚滚炸雷惊天动地……
话说回来,当天百姓们围观没多久,就觉得有点儿蹊跷,相当不对劲儿了。因为那些乱军竟不嫌其烦,多次大声宣告:“我家黄王起兵举事,本就为天下百姓,才不比这李家小儿,不爱惜尔等平民,不顾尔等死活。黄王有令,尔等只要拥护黄王,安生本分,黄王则不会为难尔等,让尔等过安居乐业的好日子……”
这话就听不懂了,如果谈妥了招安,又怎么能大逆不道,称呼皇帝为李家小儿呢?而让大家拥护你黄巢,那么当朝天子,却又置于何处呢?
——难道……难道这招安,压根儿就没谈过?只是招安既没谈妥,乱军怎么就能长驱直入,进得长安城来了呢?都不敢往下想了……
日期:2012-06-05 19:39:08
百姓们的这诸多疑虑,很快便消解掉了。
因为说起来,黄巢对长安并不陌生。许多年前,作为一介书生,怀抱着以诗书文章跻身仕途的远大理想,他也曾多次踌躇满志地来到长安赶考。往事不堪回首呐!当年,他孤身一人,只有一匹老马和几箱书籍作伴,每一回满怀信心地来,每一回又被大唐朝廷如猴子一样地耍。一次次地落第,一次次地受伤,一次次地只能强打精神拾掇起粉碎了一地的梦想,忍气吞声地暗自抚慰着几乎滴血的心口,灰溜溜地离开长安。在极度的失意与愤懑之中,他曾经作过这样的一首诗: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
是啊,“满城尽带黄金甲”!在隐忍了几十年后今天,他再次来到长安城时,确凿便是高举着他的“黄”字帅旗,率领着属于他黄巢的千军万马,分分明明,已然是一个高高在上、令万众臣服的征服者的姿态了。而面对那鳞次节枇的高楼和宽广的朱雀大道,以及那气宇轩昂、富丽堂皇如瑶台仙境的大明宫阙,黄巢不由感慨万端,其心里的快乐,已不能用言语来描述形容了;其全部身心,也不由都膨胀到了极致:
——自此起,谁还敢小瞧我曾经只是个私盐贩子、落第书生?能杀入京都、赶走天子、进驻大明宫,这是何等的荣光、何等伟岸的功业啊!自古至今,成就如此功勋者,能有几人?
——大唐天子都成了手下逃兵,自己除了当皇帝,还有什么地位,能与此等功业相匹配?
广明元年的十二月十三日,也即乱军入城后的第八天,黄巢就迫不及待地披上龙兖,在大明宫的含元殿,正式登基称帝,建国号“大齐”,改元“金统”。
明白了吧:乱军入城,不是来谈招安的,而是来改朝换代变天下的!
日期:2012-06-06 20:01:21
第二章 昙花一现大齐国
1陈州在备战
广明元年(公元880年)的年末,黄巢称帝。
天下真地就变了吗?近三百年的大唐王朝,难道真地就这么轻而易举地没了?从今往后,天下百姓真地就变成大齐国的子民了……
小福祺,我比你现在还小几岁年纪时,曾询问过我爹爹,问他是否记得这天下曾经改称大齐国的事。因为他其时也还只是个五六岁的孩子,所以记得并不真切。按他的说法,广明元年后的第二年,老家陈州(今河南淮阳)那边,确实叫过几个月的金统二年;在此期间,鸟巢、蜂巢一律得叫鸟窝、蜂窝,说是要避当朝皇帝的讳;百姓们虽然一头雾水、极不情愿,却也只能照办,谁违反谁就要被抓去坐牢砍头的嘛!不过很快,就又改叫广明二年,后来说是中和元年(公元881年),不许说是金统二年了;至于鸟巢还是鸟窝,悉听尊便,如果你有闲功夫,就是指天划地骂黄巢家的八辈子祖宗,也没人计较了——敢情这天下,还是大唐老李家的。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