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海争锋:十七世纪中荷战争全纪录(1604-1662)》
第5节

作者: 醉罢君山
收藏本书TXT下载
  殖民贸易的特点是充满暴力与血腥,为了垄断丁香贸易,科恩的殖民军将班达群岛上的居民杀死或赶走,公司的利润表上血迹累累。科恩并不满足于这样的“成就”,因为与中国的贸易大门还未打开,尽管通过一些私人贸易,荷兰人也获得部分中国商品,并捞得巨大的利润。譬如说,东印度公司贩往欧洲的中国生丝,利润便在300%以上。可以想象,如果与大明帝国通商,几乎就是开启了无尽财富的大门。

  荷兰在东南亚的贸易对手主要是西班牙人与葡萄牙人。自荷兰脱离西班牙统治获得独立后,两国的敌对状态并未结束,在商业上是对手,在政治上是敌人。西班牙于1570年攻占马尼拉(即吕宋)后,这里逐渐成为中国商品的最大销售地之一,其销售额仅次于日本。此时的西班牙人在西半球的美洲血腥殖民,开采与掠夺大量的美洲白银,他们以这些白银大量购入中国丝绸等商品销往欧美,故而一时间马尼拉成为繁荣之都。

  对于巴达维亚总督科恩来说,荷兰人不仅在财力上远逊于西班牙人,而且巴达维亚距离中国较远,显然马尼拉在贸易地理位置上更胜一筹。针对这一困局,科恩设想了三种解决方案:第一,在中国沿海选择几个地方作为贸易基地;第二,把中国商人招引到巴达维亚;第三,打击马尼拉的贸易,组织舰队拉截前往马尼拉的中国商船。
  在科恩上台的这一年(1619年),荷兰与英国结为同盟,共同打击西班牙与葡萄牙。1621年与1622年,荷兰人与英国人两次在日本平户港组成联合舰队,开往马尼拉海域,打击往来船只,破坏西班牙与中国的贸易。
  此时的中国政府虽然开放海禁,允许民间贸易,然而只管收税,对中国商船在海外遭受打击几乎是不闻不问。政府对民间贸易的消极态度造成很恶劣的结果。1603年,马尼拉华人遭到西班牙人大肆屠杀,约有二万五千人死于非命。然而屠杀过后,中国商人对马尼拉仍然趋之若骛,毕竟高风险高收益。以此我们可以了解到十七世纪的华人海商处境是何等困难,与西班牙人做生意,却遭到西班牙人的屠杀,还要被荷兰人、英国人在海上截杀,而高高在上的大明帝国,就只会坐在出海口处收税银罢了。正是帝国的消极无为,才最终导致外夷窥视中国土地。

  在利益的驱使下,科恩开始谋求打开中国的大门。这位东印度总督的如意算盘是直接进攻澳门,只要打败葡萄牙人并且占据澳门,自然可以接管葡萄牙对华贸易权。
  1622年1月的一份东印度报告显示,科恩开始考虑出兵攻打澳门,将其从葡萄牙人手中夺过来,这样便拥有一个中国贸易基地。这份报告分析道:“澳门是一处可随便出入的地方,无军队把守,只有几座炮和一些工事。我们如果派出1000至1500人的军队即可轻易夺取,再加强防守,可抵御一切外来攻击。”
  根据荷兰人所得的情报,澳门约有七百到八百名葡萄牙人以及一万名中国人。自从荷兰与英国组成联合舰队在马尼拉一带巡弋后,葡萄牙人深恐澳门成为荷英舰队的打击目标,他们如坐针毡,加强了澳门的防御工事,并配置了十二门大炮,还将铸造五门大炮。尽管葡萄牙在澳门的防御很薄弱,这是一个发动进攻的良机,但科恩认为“我们人力、财力有限,不能付诸实施。”

  日期:2012-02-17 16:35:09
  《怒海争锋-8》
  可是到了3月时,荷兰人又获得不少情报。在该年前三月,荷兰东印度公司在海上劫掠商船中取得不小的战果,共计拦截了九艘商船,其中六艘属于澳门,三艘属于马尼拉。在搜查被截船只的船员信件时,荷兰人获得重要情报:因为荷、英舰队的频频打击,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沮丧消沉,马尼拉与澳门损失惨重,“境况窘迫,甚至不敢派船出海。”在一封西班牙人写的信中,甚至预言荷兰人将直捣美洲墨西哥,使西班牙永无宁日。

  这些信件改变了东印度公司的决心。经过评议会的反复讨论,东印度公司最终决定派遣一支舰队前往中国,目的是攻取澳门或是占据中国沿海某个地点,打开与中国的贸易大门。巴达维亚当局的计划是相当缜密,而且日后其在中国事务的发展,几乎都是沿着最初制订的计划有条不紊地展开。在作出派遣舰队北上的决定后,巴达维亚当局周密地考虑到几种可能:能攻占澳门是最好的结果,倘若无法攻克,则应该在中国沿海选择合适的地点修筑城堡驻扎军队,并派舰队监视澳门与漳州港,打击敌人商船,并通过各种手段获得与中国的贸易。

  对于所谓合适的地点,巴达维亚当局的看法是,澎湖列岛最为合适。1604年韦麻朗就曾不费吹灰之力占据澎湖岛,评议会认为“澎湖有一个特别优良的港湾,而且该群岛距离漳州不远,我们认为极宜于驻扎,但缺点是这些岛屿多沙,土地贫瘠,也无石头。”
  1622年4月,东印度公司出动了十六艘战船与一千多名士兵,由科纳里斯?雷约兹(Cornelis Reijersz)率领,由巴达维亚出发北上。对于是否攻打澳门,巴达维亚当局并没有给出明确的指示,而是交给雷约兹司令官自行决定。当荷兰舰队行驶至澳门附近时,雷约兹司令官决定攻打澳门。
  雷约兹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重要人物之一,他被吹嘘为“最勇敢的海员之一”,“对公司贡献巨大”。他曾在1621年被巴达维亚当局任命为出征果阿(葡萄牙在印度的殖民地,亦是其东方贸易中心)的舰队司令,有丰富的指挥作战经验。此时正是荷兰的全盛时代,自挺进印度洋、太平洋后,荷兰人海上力量增长之迅猛实可称为奇迹,其海洋上的军事力量足以独步全球,大航海的先驱葡萄牙已经从领先者下坠为落后者,在海洋上失去同荷兰人争雄的资本,荷兰已取代葡萄牙、西班牙两国而成为新的海上霸主。

  舰队司令官雷约兹对澳门的布防情况并没有获得足够可靠的消息,本不应该贸然发动进攻。可是这位“勇敢”的司令官为了体现他的“勇敢”,在不知对方底细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发动进攻。要知道澳门虽然是葡萄牙人的据点,却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而且中国人的数量是葡萄牙人的十倍以上。这次进攻本身是对中国主权的轻视,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中国方面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反而成为战争的看客。

  尽管荷兰人自视甚高,但在要陆地上击败葡萄牙人,事实证明是很困难的。战斗是在6月22日打响,雷约兹司令官为展示其勇气,亲自指挥登陆战,不料刚开打就受伤,又被送回海船上。两百名葡萄牙士兵在沙滩上挖掘一条濠沟,阻击六百名荷兰士兵登陆。在付出四十人伤亡后,荷兰人终于在海滩战稳脚跟,而葡萄牙人则退回城内,据险固守。雷约兹司令官对澳门的防御能力严重低估,登陆的士兵仅仅拉两尊大炮上岸,对澳门的城防工事破坏有限。澳门的葡萄牙士兵一面以大炮还击,一面将黑奴、仆役等人组织起来作为敢死队,拼死抵抗。尽管荷兰战船上的大炮起到一定的作用,向澳门城内发射了350发炮弹,但似乎效果有限。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登陆的荷兰士兵弹药打光了,体能下降,开始疲备不堪,葡萄牙人乘机大举反击。雷约兹司令官似乎没有料到竟然是这样的结局,由于事先没做好准备,致使撤退时一片混乱,在葡萄牙人的反扑下,伤亡惨重。

  进攻澳门一役,荷兰远征军遭到惨败,阵亡一百三十六人,受伤一百二十六人,被俘四十余人。
  日期:2012-02-18 10:15:06
  《怒海争锋-9》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