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骄的末路:元帝国首都崩溃记》
第12节

作者: 梦里江山永在
收藏本书TXT下载
  诗中那些如梦如幻的情景很容易让西方人联想起中世纪的古老城堡,从而使到上都在欧美社会中广为人知。这首出色的诗歌当时被誉为“英国语言文学的标志性诗篇之一”,吸引了一大批欧美旅行家闻风而动,接踵而至地到上都考察,当然迎接他们的不再是世外桃园式的人间仙境,仅只是残留于风中的一大片废墟,只能让后来者唏嘘不已。

  上都早就毁于元末的战火。
  日期:2012-07-10 21:47:56
  自从元末农民大起义后,上都先后于1358年与1363年两次受到起义军的攻击,惨遭劫掠,致使昔日的琼楼玉宇、多数在硝烟中沦为灰烬。
  当明军大举北伐之时,元顺帝带着诸多后宫佳丽、文武大臣离开大都,经居庸关于八月十五日逃到上都。
  毁于战火的上都,一直未能恢复。在颓垣败瓦之间只有少数民间房室“间有存者。” 处于流亡状态的小朝廷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临时搭起帐篷住在这里。

  明朝攻克大都后,没有立即杀往上都,而是把矛头对准山西。
  割据山西的军阀王保保本想隔岸观火,等待大都的蒙古嫡系部队与明军斗个两败俱伤,再坐收渔人之利。谁知竟被徐达就计就计、各个击破。在大都易主之后紧接着发生的大原之战中,王保保被明军打得大败,仅率领少数残存人马逃往甘肃。徐达接着率领主力经略陕西。
  由于明军并没有立即出塞对元顺帝展开大规模的追击,因此,北迁的元朝小朝廷才能够在上都平安地呆上大半年时间。元顺帝在上都的时候是否仍然沉溺于利用女性修法,这已经无从考究。不过,《北巡私记》记载当时在上都苟延残喘的官僚们却不甘寂寞,又开始计划置家立室,那些执政大臣竟然争相购买高丽婢女,完全故态复萌了。

  但是,上都地区没有关内的经济支持,呆在这里的流亡政权难以保持足够的粮食供应,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困难。
  明朝当然不会长期容忍元顺帝在上都遥控指挥残余的元军骚扰大都(这时已经改名为北平)。明军在山西、陕西等地连战皆捷之后,遂于1369年分兵,由左副将军常遇春带着一支偏师重返北平(明朝将大都改称为北平),准备彻底解决逃往塞外的元顺帝。
  1369年,明将常遇春、李文忠率步兵八万、骑兵一万自北平出塞,先后于锦川(今辽宁锦县一带)、全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乌丹镇附近)、大兴州(今河北滦平县一带)等地击败元将江文清、也速、脱火赤等,并于六月迅速控制了上都。
  以元顺帝为首的小朝廷在此之前已经匆忙向北撤走,向东北方向逃往三百里之外的应昌(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达尔汗苏木境内)。
  不战而胜的明军在上都的废墟之上再放了一把火,将不能带走的东西烧为灰烬,接着向北追赶数百里,俘虏了蒙古宗王庆生及平章鼎住等人,随即处死,同时还收降成千上万的军人、夺得万余车辆、万匹战马与五万头牛。至此,蓟北悉平。
  日期:2012-07-10 23:30:20

  七月,常遇春在凯旋途中病死于柳河川,其追击元帝的战略任务转由平章李文忠代为经略。继续保持对元顺帝的军事压力。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也是朱元璋最信任的人之一,他天性聪慧,读过书,有点文化,可说是一位儒将。他年纪轻轻即已独当一面,经常统军在外征战,拥有一定的军事经验,现在接替常遇春的位置也不过三十一岁。
  李文忠果然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于1370年五月再立新功,瞅准机会果断地率兵出击,经居庸关、兴和(今山西万全边外)、察罕恼儿(今河北沽源一带)、开平(即上都)等地进攻应昌,在距离应昌百余里之外,俘获一名蒙古骑兵,经审讯之后,得知元顺帝因患上痢疾已于知四月二十八日病死(时年五十一岁)。而这名蒙古骑兵正是奉上司命从应昌前往开平地区,向残留在当地的元军报告国丧,不料任务尚未完成,就已落入明军手中。

  李文忠获得这个重要的情报,不敢怠慢,立即督兵,日夜兼程以进,沿途击破担任警戒的元兵,并乘胜追至应昌,在五月十五日当天把这座城市包围起来。
  应昌是一座名气不大的小城,它有瓮城以及三座城门。专家们根据现存遗址考古发现此城的“城墙全用黄土夯筑,平面呈正方形,东西宽六百五十米,南北长八百米。城墙高三至五米”。
  明军仅用了一天工夫就将这座小城拿下,捉拿了包括元顺帝的嫡孙买的里八剌在内的一大批皇亲国戚、达官显宦等,并获得宋元玉玺、金宝、宣和殿玉图书、玉册、镇圭大圭玉带、玉斧等贵重物品,以及无数的驼马牛羊。所有的战利品随后被明军送往京师。
  美中不足的是,元太子爱猷识理达腊与数十骑逃出重围,遁去无踪。
  李文忠亲自率领精骑一直追至北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察罕城)才折返。当他回师经过兴州及红罗山时,元将江文清与杨思祖带着总共五万二千九百多军民,纷纷前来投降。

  应昌之战可视为上都之战的延续。从大都逃出的蒙元小朝廷,虽然在上都逃过一劫,但最后在应昌之役几乎被一网打尽。不过,当时跟随元顺帝从大都逃出的百官扈从,仍然有一部分在应昌之战中成为了漏网之鱼。例如太子爱猷识理达腊即与一些随从逃往了漠北,明军要到1388年的捕鱼儿海之役,才将这些漏网之鱼基本肃清。
  日期:2012-07-11 08:02:15
  九.善待俘虏
  元廷在应昌之战中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爱猷识理达腊唯一的儿子买的里八剌随同脱忽思皇后等后妃宫人,以及一大批达官贵人、残兵败将都在应昌被明军俘虏。
  “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首远古匈奴的歌谣,反映的是游牧民在与汉朝的战争中失去土地的无奈。如今历史又重复了这一幕,当李文忠派兵监护着包括蒙古后妃宫人在内的大批俘虏踏上南下的旅途时,那些后宫佳丽们,应该也是花容失色。
  俘虏们在严密的监视之下,经过长途跋涉,于六月到达明朝南方的京城应天(今南京)。根据明朝制度,军队凯旋时是要押解着俘虏在庙社、午门等地向皇帝举行盛大的献俘礼的,可是,朱元璋为了怀柔故元遗民,免除了传统的献俘礼,只是令男俘虏们穿戴上宽檐的“钹笠冠”、女俘虏们穿戴上高耸的“姑姑冠”等蒙古民族服饰,分批在雄伟壮丽的皇宫朝觐。

  日期:2012-07-11 12:37:13
  买的里八剌首先在侍仪司的引导之下在奉天殿朝见朱元璋,行“五拜礼”,然后再到东宫朝见皇太子,行“四拜礼”。而买的里八剌的母亲及其他蒙古后妃则到乾宁宫朝见皇后。朝觐仪式完毕,俘虏们全部脱下蒙古民族服饰,换上中土衣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