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44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12 19:55:02

  ==================第二卷 第二章 继续更新==================
  汉高帝十一年,陈豨谋反,邦哥御驾亲征去了,吕后和萧何在家里帮他解决了韩信。邦哥远程听说此事,当下派使者回长安慰问慰问,并拜萧何为相国,加封五千户,给他五百卒子一名都尉做保镖。所有人都去恭喜萧何,只有一个叫召平的,却是去吊唁他。
  这召平何许人也?秦朝时他被封为东陵侯,秦朝没了,就变为平头百姓,在长安城东种瓜。他种的瓜味道特别美,大家伙都称为“东陵瓜”。敢情这人就不适合封侯,而适合种瓜啊。
  当然,吊唁神马的也就是个噱头,召平是有话要对萧何讲,才这样出奇制胜的。他对萧何说:“您呀,要惹麻烦啦。皇上在外面风餐露宿挨刀子,而您在皇城里守着,不挨一点枪子儿皇上就给您加官晋爵,为什么呀?因为韩信刚死,皇上怀疑您啊!他给您安排的保镖才不是真的保镖呢!您赶紧着把加封的地皮给推了,然后出点私房钱供给军队,皇上高兴了就没事啦。”
  萧何叹口气,照办了,就和当年鲍公劝他时一样。

  邦哥确实高兴了,【大喜】,邦哥高兴了,就暂时没事了。
  这当然不是在哄皇帝开心。一方面,邦哥不是那种你能哄住的皇帝;另一方面,如果皇帝真的恨你入骨,那你怎么哄都没有用。邦哥要的就是萧何这个态度,积极主动低头认错,朕要你永远不能占上风,连一点苗头都不能有,一旦冒出来,立刻掐之。
  然而还没完。
  十二年,英布又反了,邦哥又御驾亲征去了,却总是派使者回来问,相国大人您在干什么呀?萧何是个实诚人,想着皇上现在在军队,有困难要分担,就更加努力地工作,安抚百姓,勒紧裤腰带,把能拿得出手的东西都拿去给军队用。然而却又有人来跟萧何说了:
  “您这样子下去不行呀大人!您看您现在贵为相国,位次第一,还有什么可增加的吗?但是您刚一进关中,就能收拢民心,到如今十多年了,大家都听您的话,建设和谐社会。皇上为嘛老是来慰问您呀?皇上害怕啊!害怕您会动他的关中啊!所以,您应该多去买点田地,强买强卖啊贱买贵卖啊干点伤天害理的事情!这样皇上才放心啊。”
  这招出的,一个比一个惨烈啊。

  这一招,叫自污。后来陈平也用过,并且成功地糊弄了吕后。这招就是放下身段,放下自尊,去欺骗,去让自己显得坏一些、不务正业一些、猥琐苟且一些,上头的人就会放心了:看,这根本是个胸无大志的穷矮挫嘛!
  这是一种悲哀,真的。
  可是萧何也只有照办了。而邦哥再次高兴了,【大说】。
日期:2012-07-12 19:58:19

  邦哥搞定了英布回来,路上就有百姓拦车上丨访丨,哭诉萧相国低价强买他们的土地田宅数千万。邦哥到了长安,萧何来谒见,邦哥对他笑了:“相国大人可真是利国利民啊!”这一笑是绝对的讽刺。不仅是讽刺萧何,更是讽刺我们的责任感和价值观。

  邦哥把百姓的上书都丢给萧何:“你自己去跟百姓道歉吧!”
  萧何早就想好怎么弥补了——心里真的有百姓的人才会这么、这么地实诚:“长安土地面积本就不广,上林苑那边无主荒地比较多,臣请求允许百姓去那边种田,收获的苗子也给种田的人。”邦哥一听怒了,“相国你自己收多了商人贿赂了吧,居然敢管我要我家院子!”立刻把萧何下狱,治之!
  相信我,邦哥想这么做已经很久了。当然,萧何的自污行为做得真,也确实让领导恼火。
  几天后,有个姓王的卫尉问邦哥:“相国有什么样的大罪啊,皇上您这么火急火燎地逮捕处治他?”
  邦哥说:“朕听说李斯做秦皇的丞相,有什么功劳就归皇帝,有什么罪过自己担着。现在相国收受商人贿赂,而又为百姓管我要我家上林苑,这是在有意地讨好百姓呢,所以得治治他。”
  后一句好歹摆出了刑事上的立案理由,前一句却是绝对的强盗逻辑。其实不止李斯这么做,从古到今几千年所有为人臣子的谁不是这么做的?谁难道敢把罪过摊到皇帝头上吗?皇帝若不是唐太宗,谁敢去当那个魏征啊?!
  王卫尉于是就劝邦哥了:“陛下,这是两码事呀,职务上有便于百姓的地方就来请命,这才是真正的好宰相呀,陛下为什么会怀疑到相国收人贿赂呢?再说陛下和项羽打仗那么些年,以及和陈豨、英布打仗那么些年,相国一直在关中,那可是跺一脚地板就震三震的人哪,而关中要是松动了,天下也就不是陛下您的了。相国不在那时候搞破坏,却在这时候去收商人的那点破钱?拜托!再说了,秦朝就是因为犯了错却不知道自己犯了错而灭亡的,李斯分担一点过错,又有什么好向他学习的呢!陛下您怎么能这么怀疑相国呢!”

  好家伙,这一下义正词严,把邦哥给说懵了。他觉得自己似乎真的过火了。刘邦毕竟不是吕后,吕后爱怎么杀人就怎么杀人,因为吕后是在幕后的,她不在乎自己的名声;但当了皇帝的刘邦还是要面子的,做事情是要讲道理的,更何况——最重要地——经过三番五次的试验,邦哥确定了,萧何这人确实没问题,可信赖,你值得拥有。
  当天,刘邦就派人带着符节去牢里把萧何宽赦出来了。
日期:2012-07-12 20:01:00

  萧何已经老了,他素来谦卑恭谨的,对这次赦免感受到了莫大的恩惠——当然也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和悲哀——赤着脚去谢罪。阿杳一直觉得当老人和孩子这两个群体不得不为政治所迫的时候那体现出来的压力和悲哀就是几百万倍的压力和悲哀。女人不算,因为女人有时比男人还强大。
  邦哥一看不得了,哎呀呀相国大人您可别这样这可折煞朕啦!连忙去扶起来:“相国您为民请命,要我家园林我不答应,我就是桀纣那样的主子啊!而您是绝对的贤相啊!我之前是故意逮捕您的,是想要百姓都知道我的过错!”
  噗……最后一句真是长脸啊!
  警报终于就此解除,可是萧何活得有多么战战兢兢史书是懒得写的。
  呼啦啦,高帝死掉,萧何继续侍奉惠帝。也就两年,萧何就病了,走到了他人生的最后时刻。
  惠帝亲自去探视,看看老头子也差不多了,就问他:“先生您要是去了,谁可以代替您呢?”
  萧何说:【“知臣莫如主。”】个人觉得这是在官场上打拼了大半辈子的萧老头子在打太极,不过,一个聪明的人是不会在心中没底的时候打太极的。
  年轻的惠帝想了想,说:“曹参怎么样?”
  萧何磕下头,【“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皇帝您中啊!厉害啊!老头子我这就去死没有遗憾了啊!
  萧何就这么去了。生前,他买房都在偏僻地段,也不搞豪宅,他的理论是:“我的子孙们如果懂事,就会学我的俭朴;如果不懂事,这么挫的家产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夺了去。”
  这套理论还是很有用的,事实证明,萧何的低调让他的后代子孙绵延不绝,尽管总出这样那样的事搞得丢了侯,却还总能凭祖宗阴德把侯位给捡回来——流程就是,这一代有罪,免侯,过个几年几十年,皇帝又想起了他,觉得萧相国的后代不能这么落魄,又给摁回来当侯……一直传到王莽时代,才自然消亡。
  萧何的每一步都带着小心,带着委屈,这是智慧。因为你是臣下,所以位置感永远比方向感来得重要。你可以不懂治国,但你必须懂为人,否则你顶着再高的智商也没用,你就是个杨秀清。
  曹参同学就给我们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当然,不是反面教材。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