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43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11 19:50:29

  =================第二卷 第二章===================
  第二章 从萧何到曹参:人臣之难
  当大汉的第一代功臣慢慢老去,官二代富二代还没有兴起,在某个靠老将弱旅苦苦支撑的时代里,智商本不算超群的曹参给我们做出了一个“如何在没事的时候当好官”的成功范例。
  他的方法是,没事,你就不要找事。
  这个方法在当时适用,但往后却是流毒无穷。后世当臣下的都学会了这一招,因为没有人会跟自己的性命过不去。
  这是几千年来身为人臣的悲哀。
  当然,一切还是要追溯到萧何时代。因为萧何是个根正苗红且正常的立法者,他的立法其实也让曹参明白:你管,或是不管,法就在那里,不来,不去。
日期:2012-07-11 19:52:42

  再说第N遍,萧何是个正常人,他的人生走的是一条无比正常的轨迹:小时候是好学生,长大后是好职工,在外是好朋友,在内是好老公……如果不是因为所处的时代不那么正常,他也就是埋首于我们身边的万千学霸之一。
  萧学霸事迹举例:
  1,跟邦哥一起造反前,职工年度绩效考核,常年第一。
  2,跟着邦哥到咸阳时,其他人都忙着带走金银财宝,只有他跑去洗劫了秦朝的丞相、御史的图书馆。从此妈妈再也不用担心刘邦的学习啦!
  然而,萧何这个帝王助手其实一直当得不怎么安心的。甚至可以说,他一直很委屈。
  战争年代,萧何为邦哥稳着大后方,撰写政府工作报告(他的笔头一直很厉害),安排军队粮食生产运输,管理居民社区生活,布局规划城市建设,以及伺候好第二代领导人——太子刘盈……一般来说他会严格走程序,先上奏,待邦哥答应了再开工;但邦哥四处征战有时还得逃亡,并不是时时都能跟萧何保持连线,这种时候萧何就只有便宜行事,而且当邦哥真的逃亡了的时候还得由萧何来给他补给援助保面子。

  但是邦哥对他,却一直是胡萝卜加大棒式地鞭策管理,君臣关系保持着某种微妙的平衡。案例如下:
  1,项羽分封诸侯,给邦哥的地皮是汉中,属于潜力股房产但是当时人都看不出来。邦哥觉得自己受了莫大的委屈,当下就要去找项羽的麻烦,却被萧何劝住了。邦哥觉得萧何这人不错啊,乃让萧何做丞相,从此萧何就与“相”字分不开了。同时,邦哥还采纳了萧何的建议,任韩信为大将军。大家都知道的,邦哥在采纳建议这一点上真是让人五体投地。
  2,当萧何在大后方时,邦哥给他特别的权力,让他可以【专属关中事】,领导专员,钦差大臣。
  3,楚汉相争的最后决定性阶段,邦哥总是派人回来蜀地,问候问候萧何:丞相还好吧?有木有腰酸背痛呀?工作辛不辛苦哇?某个鲍生就对萧何说:“现在大王自己那边艰苦卓绝,没衣服穿没被子盖的,却还没忘了问候您,这是要出问题的啊!大王在怀疑您!所以为您考虑呢,您不如把自己的兄弟子孙能打仗的都派到军营里去,这样大王才放心啊!”这也就是变相地送人质,不过萧何照做了。心里坦荡荡的,当然不害怕自己亲人被害,只是君臣之间从这时起,就有了裂隙了。

  终于,邦哥当上皇帝了,诸大臣论功行赏,看上去,苦难到了头,好日子就要来了。
日期:2012-07-11 19:57:52

  汉高帝五年,【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余不决。】一年多了还没有定下来,反映出邦哥对这个团队其实控制得极好:没有一个能特别冒尖特别一呼百应的,只有他刘邦能。
  而邦哥私心里觉得萧何是最好最听话的——最听话的就是最好的嘛,功劳最大,于是最先封为酂侯。这下大家都不服了:“喂喂,我们披坚执锐,打来打去,多的几百场,少的十几场,攻城略地,你要说在我们里面按首发和出场次数排出个高低上下也就算了,可他萧何从来没上过战场哎他凭什么?!他也就是摆弄摆弄笔杆子,发点议论罢了,凭什么在我们上头啊?!”
  刘邦又发表了一通著名言论。
  “你们的,知道打猎吧?”
  “知道……”(气场瞬间弱了……)
  “知道猎狗吧?”
  “知道……”
  “打猎的时候,去追赶咬死猎物的是猎狗,而指示猎狗该往哪跑的是猎人。现在,你们这些人啊,也就能指哪打哪,那是功狗;而萧何,可以发出指示,他是功人。再说你们大都是光杆司令一个来投奔我,顶多也就一同带来三两人;而萧何,可是带着全家宗族几十个人跟随我,功不可没啊!”
  这话,其实有两个层次,只是自古以来大家注意到的都只是第一层:“功狗功人”论。这话说得其实挺损的,不过有道理的话大都是损的。所以这是论理。而第二层,说到他对团队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把全家都带入了团队里来,这是论情。
  然后呢,大家该封的都封好,得要论个位次了。就像梁山好汉,或者唐僧师徒(……)一样,修成正果之后都要论个谁大谁小。大家都一致认为:“平阳侯曹参身上受伤七十余处,攻城略地,功劳最大,应该排在第一位。”

  好的,终于引出第二位男主了,阿杳理所当然地可以跑下题了。
  我们来看看曹参的履历,标题应该叫做:《我一直都很努力》。
  《汉书》用了四大段一千多字来介绍曹参在刘邦登位之前的行为轨迹,然而他的轨迹其实就只有两个字:打仗。
  所以这个跑题立刻就绕回来了,因为曹参在战争年代除了打仗之外没做别的,说他身上受伤七十多处阿杳相信,他简直就是所谓“功狗”的绝佳范本,而且是个一直都很努力的功狗。
  好的,这时,邦哥难受了,因为他实在太喜欢萧何了,朕觉得萧何就该是第一你们这些人怎么都不懂朕的心呢?!可是前面他已经帮萧何说过一次话了,这回他也不好再说什么。好在此时有个叫鄂秋的出现了。
  鄂秋是个谒者,他进言说:“大家说的不对啊。曹参虽然有打仗的功劳,但那只是一时的功劳。你看皇上与项羽僵持了五年,好几次丢了军队跑了人,一个人撒开脚丫子溜,这时都是靠的萧何派军弥补啊。楚汉在荥阳僵持好几年,军队没粮食了,萧何来办,补给就从来没停过。陛下好几次丢了山东,但萧何却一直牢牢地据守着关中挺陛下。这些,都是万世的功劳啊!现在,曹参这样的人即使少他百十号,对我大汉又能有个甚影响?一时的功劳怎么可能比万世的功劳还大呢拜托!好了,萧何应该第一,曹参姑且第二吧。”

  不能怪阿杳翻译成这样,原文实在也够霸气的!【今虽无曹参等百数,何缺于汉?】这种点名道姓的批评,到了后世基本绝迹了。这就是汉朝人的可爱之处,我说你的不是,并非因为我讨厌你或者我想干掉你,而单单就是因为你真的有不是,而你也不必跟我斗鸡眼,公私分明,大家感情还可以照常。另外,因为王朝初建,所以奏事议事时群臣也老是爱揭刘邦的短,神马逃跑啊尿遁啊,这种严肃活泼的氛围后世也再找不到了。

  邦哥听了,当然心内窃喜,好!就这样,萧何第一了。而且,准许他带着剑穿着鞋上殿,入朝不趋。趋就是小步快走,《弟子规》里说见长者要“趋”,表示尊敬对方,而现在萧何不需要了。
  当然,邦哥对这个鄂秋也喜欢得紧,侬家真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啊!萧何虽然功高,但也是靠你披露的嘛!于是重赏封为安平侯。
  你以为邦哥真的特别喜欢萧何?嗯,姑且算是吧,不过这种喜欢得下个定义:因为有用,所以喜欢。萧何的最大优点是他稳定,不像韩信英布那样时而爆发时而哑火时而还叛变。一个有经验的教练对皮尔洛会比对巴神更信赖。
  但是,萧何的好日子,到此处也基本就到头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