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江东----老孙家的那些事》
第51节

作者: 朝阳沟往事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7-06 19:03:26

  10 徐盛疑兵退曹丕
  吴黄武三年(公元224年),曹丕在北方听说吴蜀两国又结盟了,抑制不住心中的怒火,决定发兵渡过长江进攻孙权。
  大军行至广陵(今江苏扬州)后,曹丕给孙权写了一封书信,信中大骂孙权反复小人,首鼠两端。
  孙权览信又惊又怒,怒的是曹丕仗着老子曹操留下的产业欺凌自己,惊的是敌军已经到了广陵,和广陵一江之隔的建业防守却很空虚,此前孙权应张温的请求,从御林军“绕帐兵”、“帐下兵”和卫戍建业的“解烦兵”里抽调出五千多人,让他带着去豫章郡征剿深山里的贼众,一时半会儿回不到建业。

  正当孙权在都城武昌的宫殿里走来走去,焦急中一时想不出办法的时候。安东将军徐盛派手下快马加鞭送来一封书信。
  此时徐盛已经成为东吴在东线的军事负责人,并任庐江太守,开始独当一面了。
  这个来自山东莒(ju)县的硬汉听到情报,向孙权献上了一策,说应该在陪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周边的江岸广筑围栏,造多立篱笆,然后在围栏上布置假楼,江水中再多预备浮船。
  孙权明白徐盛这是要采用疑兵之计,但是疑兵计是一招险计,如果被敌人看穿了就很危险。于是孙权一方面调动各地兵马向建业四周挺进,一方面回信同意了徐盛的计划。

  徐盛得到孙权的书信马上着手去做,可是军中很多将领对此无法理解,说大敌当前,这样做根本没有任何意义,弄不好还会成为笑柄。
  徐盛毫不理会,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经过两天昼夜不停的紧张施工,终于完成了布置。此时曹丕大军已经到了建业对面。
  隔着茫茫的大江,曹丕举目远眺,发现对岸的围栏绵延不绝,而且每隔不远就有一座高楼,作为侦察敌情和施放弓弩的堡垒。围栏和高楼上,到处插满旗幡,还有不少士兵扛着上写“吴”字的军旗来回走动,好似是军队在调动换防。
  此时已经是九月,一阵秋风吹过,江面飘过几片黑云,竟簌簌地落起一阵小雨来,曹丕暗自叹息,心想东吴有孙权在,恐怕难以图谋。
  于是提兵返回广陵。
  当夜雨过天晴,天上疏星朗月,曹丕心事重重无法安睡,遂披衣而起。心中一阵惆怅,自己才三十八岁,却未老先衰,身体已大不如从前,统一天下的大业,何时才能实现呢?
  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各有诗名,诗风引领建安风骨,读来慷慨悲壮。当下曹丕做出一首诗来,诗曰:漫漫秋夜长,烈烈北风凉。辗转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天汉回西流,三五正纵横。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 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
  诗中表露了曹丕无法实现理想的苦闷心情。
  再说东吴方面,曹丕退兵后,众将这才如梦初醒,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徐盛的疑兵之计高明,徐盛只是报以微微一笑,然后对众将说道:“曹魏兵力雄厚,我东吴人口稀少,强弱不言自明,今后诸君还要苦练兵马,枕戈待旦,以图报答至尊的恩情才是。”众将官纷纷点头称是。
  孙权在武昌听到曹丕退军的消息,松了口气,高兴地对左右说道:“徐文向真是我吴国智勇双全之将啊!”
  战争警报解除了,东吴毫发未伤。可是很快一起政治事件的发生,却让东吴失去了几位忠心而且有才干的大臣。
日期:2012-07-08 01:33:19

  11 暨(ji)艳事件
  黄武三年(公元224年)冬,丞相孙邵请求辞职。孙邵,字长绪,青州北海郡(今山东潍坊)人。他年轻时曾经在北海太守孔融手下担任功曹,被孔融称赞为“廊庙之才”。后跟随刘繇到江东,刘繇失败后他跟随了孙权,先后担任庐江太守、车骑长史。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后,没有任命顾命重臣张昭为丞相,而是启用了孙邵。还加封他为威远将军,封阳羡侯。
  这次孙邵请求辞职谢罪是因为遭到了辅义中郎将张温和尚书暨艳的弹劾。暨艳字子休,吴郡人,为江东名士,经过张温的大力推荐后被孙权重用,掌管各司官员的考核任免事宜。
  然而暨艳耿直、刚正不阿的性格注定他担任此官职只能是一个悲剧。暨艳喜欢以儒家的道德观来评判官员,上任后,他看到了东吴官场中很多根深蒂固的弊端,比如东吴的官员基本是世袭,父死子替。很多官二代官三代没有什么能力,却占据着要位。

  暨艳是个雷厉风行的人,他很快和自己的助手选曹郎涂彪展开了一场人事改革。他先从权贵云集的三署郎官开始考察,称职的留任,不称职的降级,有的竟然被连降好几级。那些有“经济问题”的全部被贬为军吏,踢出了士大夫阶层。
  大刀阔斧的改革,触及到了吴国上层权贵的切身利益。很多功勋老臣纷纷跳出来反对暨艳,并在孙权面前告状,说暨艳考核官员只凭借自己的喜欢和憎恶,有失公允。甚至说他假公济私,铲除异己。
  孙权对朝廷官员的腐败内情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他也知道暨艳做的没错。但是暨艳的改革惹怒了整个权贵阶层。
  孙权权衡利弊,决定从暨艳身上下手平息众怒,毕竟稳定压倒一切。正好此时深受自己信任的丞相孙邵也遭到张温、暨艳弹劾,孙权出手了!他没有批准孙邵的辞职请求,还对他好言安慰。同时,他把暨艳和涂彪撤职查办,并写了一封言辞严厉的诏书来责备暨艳,诏书中说暨艳的父兄当年曾经跟着江东军阀和孙家作对,后来是自己宽大为怀,重用了暨艳,但是自己对他并没有完全放心,而是观察他的表现,没想到他现在终于露出了狐狸尾巴。最后,他又责问暨艳,你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专门和我作对?

  暨艳在狱中听到孙权竟然把自己的父兄都给扯进来了,一颗心顿时沉了下去,知道这次虽然蒙冤,却难逃一死了!他本想尽心竭力,革除弊端,为朝廷出一把力,没想到事到最后自己反而获得一个意图谋逆的罪名。暨艳悲愤中和助手涂彪双双自杀在狱中。
  其实朝廷中一些有识之士很早就看到了暨艳这么做容易惹祸上身,陆逊、朱据、陆瑁等人都曾为此劝说过暨艳,然而暨艳为了改革不顾个人安危荣辱,对忠言置之不理,终遭大祸。无怪乎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暨艳被革职查办后,推荐他的张温张惠恕也跟着倒了霉,张温被孙权贬到老家吴县作了一名县衙小吏,在谴责暨艳的诏书里,孙权也对张温进行了严厉批判。
  诏书里说自己谦卑地对待张温,提拔重用他,对他的恩遇和旧臣一样,没想到他却心怀异心,暨艳所做的事,全是张温在背后指使。并指责张温带绕帐兵、帐下兵、解烦兵去豫章讨伐山贼时,曹丕从广陵来攻,孙权让他带兵回援他故意把兵安排到深山里,收到命令不为所动。还说殷礼本是候召,张温请求带他出使蜀国,回来后大肆美化蜀汉,而且不让殷礼官复原职却提拔他担任尚书户部曹郎,还对贾原说要推荐他为御史,对蒋康说要让他代替贾原。这是张温利用国家对他恩宠来安排自己的党羽。我现在不忍心杀他,让他回家乡当个小吏,以示宽大。

  综上可以看出,张温最大的问题不是推荐了暨艳,不是弹劾了孙邵,也不单单是宣扬了蜀国德政。根本问题是张温出身江右大族,而孙权对江右的豪族一向是心存警惕的。像张氏、陆氏这些大族,在江东影响极大,早在孙策刚平定江东时,他们很多并不支持孙策。后来孙权掌权后,江右大族中很多人进入朝廷,成为朝廷中第一大势力,超过了另一势力淮泗士人。淮泗指的是淮水、泗水流域,包括山东、安徽等地。

  孙权借贬斥张温,敲打了一下江右的大族,告诉他们,自己才是江东的唯一主人,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要妄图有异心。
  此时为人正直的偏将军骆统挺身而出,不顾个人安危极力为张温辩白,他上表孙权逐条反驳了孙权对张温的不公正指责。孙权看了骆统的上表,漠然地扔在一旁,也许骆统说的有一定道理,但是他怎么能够理解自己的真实意图呢?
  张温被贬后,他素有才名的两个弟弟张袛、张白受他牵连也终身没有受到任用。六年后,张温在吴县郁郁而死。
  官场如战场,人生也如战场,没有深远的智谋很难明哲保身,更不要谈做大事业了。在这方面,放眼整个三国,洒家最佩服的还是老狐狸司马懿。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