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25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4,其他曾经是项羽旧封的王,都是被刘邦又改封过一遍的;而臧荼没有。至少从《汉书》记载来看,臧荼是从项羽所封的“燕王”直接跳跃到刘邦治下的“燕王”的,虽然他从投降刘邦时起就在为刘邦打仗,但干活都得求个名分啊!即使,如现在各种争议的,刘邦曾经也给臧荼改签了一个大汉护照,但如此暧昧不明的记载也提示我们,那肯定不是和张耳、吴芮一样正当而稳妥的途径。——也许你晕了,我想表达的是,联名上表的时候,七个诸侯王里,只有臧荼不是刘邦亲封的,而是项羽旧封的——历史问题十分严重!

  综上,臧荼这个人,作为史书中唯一一位没有被立传的神秘诸侯王,他过去的经历没有能够给他的王位上保险,而他的性格缺陷又被大家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一有风吹草动,最慌张难受的,都应该是他。
  但是,司马迁和班固俩老头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一桩谜案:这到底是怎样的风吹草动,才让臧荼在受封后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就造反了呢?或者是,到底是怎样的风吹草动,才让天下看到臧荼一副心急火燎地造反了的样子呢?
  王先谦先生的《汉书补注》里引何焯注说:“荼,项氏所置,又负杀故主之罪,故惧诛最先反。”注意找关键词——“项氏所置”!当然,你也可以说,这些个诸侯王,包括刘邦他自己,谁不是被项羽分封过的?凭什么就栽到老臧家头上?可是,臧荼从项氏诸侯到刘氏诸侯的进化是最慢的,换做我是刘邦,我对他也一定怎么看怎么不顺眼。至于这句评论的后面两句,我们还是忽略吧——臧荼杀过去的主人、第一位燕王韩广,跟邦哥没有半毛钱关系,你哪怕吓尿了邦哥也懒得管你,再说了,“杀故主”神马的,还不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瞰一群小朋友——无聊。

  ——明明说了要忽略却还是没忍住吐槽……
  阿杳认为,臧荼并没有真的谋反,他是“被谋反”了。台湾学者林裕斌在他当年的硕士论文中,就指出了《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的两处线索:一是一个叫温疥的(阿杳对着这个名字笑了好久这事我会随便说吗),跟着臧荼打了一年多的仗,当上了燕国的相,然而却向邦哥告发臧荼谋反,最后得侯;一是一个叫昭涉掉尾的(这个名字似乎比前一个更奇葩……),也是燕相,从前跟着臧荼打项羽,然而此时却主动去打造反的臧荼,最后得侯。

  真相出现了!依旧是阿杳在第八章里说过的那个公式:“(某小人物)告发X——X垮台——自己封侯”,后来的韩信之死的上半场基本复制了这样的技战术。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两位名字诡异的老兄,是得罪了臧荼,心里硌得慌,或者是太想富贵发达,于是一个决定告发臧荼谋反,一个决定带兵杀向臧荼,臧荼就这么完了。
  刘邦御驾亲征,仅仅两个月,就俘虏了臧荼。
  你以为臧荼的事就这么完了?慢着!
  我们只看到温疥、看到昭涉尾掉,然而,我们没有看到两个最关键的人:刘邦,和臧荼自己。
  邦哥就是高在这里——他明明操纵了一切,却好像不动声色,臧荼死了也没有能引起其他诸侯的高度警觉——这是一场完美的“被谋反”。什么?你说他没有操纵一切?要知道,最完美的操纵就是不操纵。臧荼这个倒霉蛋,我相信他肯定死得很难过。
  亲,再往下看,你就知道阿杳给你的是一道万能公式。
  日期:2012-06-19 20:30:26
  俘虏燕王臧荼的这个九月,还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燕王没了,燕国还在,刘邦于是请来大臣们装模作样地商议:“大家觉得谁最有功啊,朕让他做燕王哦!”群臣挤眉弄眼一阵,一致推举一个人——卢绾。

  当当当当,第八位异姓诸侯王隆重登场!他不属于建国时受封的异姓王,所以在这里单独地、郑重地推出《汉书》里的第二对好基友——卢绾与刘邦。没错,你没看走眼,就是刘邦。
  卢伯父与刘太公,卢绾与刘邦,是同乡与同乡、竹马与竹马的死党关系。两位小朋友同年同月同日生,乡里乡亲都带着羊和酒去庆贺。小朋友长大了,一起读书打架,相亲相爱,乡里乡亲又以他们为和谐社会的榜样,又送来羊和酒庆贺。说实话,《汉书》里的这一段记载,真是罕见地富有人情味:
  【绾亲与高祖太上皇相爱,及生男,高祖、绾同日生,里中持羊、酒贺两家。及高祖、绾壮,学书,又相爱也。里中嘉两家亲相爱,生子同日,壮又相爱,复贺羊、酒。】
  刘邦闯祸了,卢绾跟着他;刘邦造反了,卢绾跟着他;刘邦打项羽,卢绾跟着他……卢绾享受到的待遇是其他人永远无法企及的:【出入卧内,衣被食饮赏赐,群臣莫敢望。】即使萧何、曹参,也明白,在老大心里,“兄弟”其实并不需要是高功能知识分子。
  战争年代,邦哥就封卢绾为长安侯,当时的长安是指咸阳,咸阳是神马?是死去的秦王朝的首都啊!卢绾你哪怕只是个侯也能完爆其他诸侯王一条街啊!

  项羽死后,卢绾还参与了两次战争,一次是攻打项羽旧部临江王共尉,败归;一次是攻打被谋反的燕王臧荼,当然,是跟在御驾后面的。
  现在,灭了臧荼,我们再度回到此节开头的场景:所有臣子,都推举卢绾做新的燕王。
  刘邦对大家的自觉守法非常满意,于是顺水推舟,立卢绾为燕王。
  二,项羽旧部利几(别问我他为什么叫这个名字)造反,邦哥再度御驾出击,打败利几。利几的造反也挺好玩,他是在项羽败后投降了刘邦的,邦哥给他封了个颖川侯。然而有一天,邦哥巡视到洛阳了,征召各位侯爷去见驾,而【利几恐,反。】是不是很奇怪?是不是脊背发凉?是不是又是一场完美复制?阿杳不解释。历史如果全都可以解释那就不是历史了。

  过了一个月——探察这些异姓王的动静居然要用月来计算,可见这个新兴王朝的政局有多么紧张——汉高帝六年的十月,又有人告发楚王韩信谋反。于是,如前所述,十二月,韩信的王位被废,迁为淮阴侯。
  继第一个王从肉体上消失后,这是第二个王,从账面上消失。
  汉高帝六年的春天,邦哥继续人事高层改革,做出了几个重大变动:
  1,大封功臣。曹参等二十余人封为通侯。所谓“通侯”,和后来的“列侯”是一个意思,是秦汉时侯爵的最高一等。
  2,大封同姓王。包括刘邦的堂哥刘贾——荆王,同父异母兄弟刘交——楚王,哥哥刘喜——代王,儿子刘肥(不是吕后所生,而是邦哥在娶吕后之前就有了的)——齐王。有汉一代,宗室诸侯王都是一个非常奇葩的群体,阿杳一定会专章详述之!
  以上的两个动作,传达出怎样的含义呢?老大有他自己要用的人,有他自己用得顺手的人,现在这些人有了相应的地位和权力,也基本上可以履行一定的义务——不管是实质上的还是名义上的,那么,以前的那些异姓王,还有用么?

  这就引出了第三点人事变动——
  3,划出太原郡三十一县作为韩国,把韩王信搬到那里去,都城晋阳,目的是【备胡】。
  异姓王到底有没有用?我把你放在匈奴的嘴边上,看你有多少用?你如果够聪明,也许还能让我相信。当然,你原来那块地盘太肥太大,你自己也实则是个高富帅,这我是不会告诉你的。
  于是,韩王信成为了第三个消失的王。他选择的,是行为上的消失。
  日期:2012-06-20 17:43:56
  ===================第一卷 第九章 继续更新=====================

  韩王信去政府下拨给他的都城晋阳看了看,伤心了,回头就给刘邦写报告:“老大啊老大,你如果真的要我看紧匈奴,那就给我马邑好了,晋阳毕竟离边塞还有一段距离哎。”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