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26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韩信大人啊!你跟另一位韩信大人的智商真的是不相上下啊!整个拉低两条街的平均值啊!老大为什么要派你去对付匈奴啊!这明明是杀人不见血的招啊!我就不信你能和匈奴过上十个回合啊!
  韩王信为什么要这么做?我们来排查一下:
  1,邀功。高风险、高收益嘛,假如匈奴真的来了,韩王信在马邑一抵抗,说不定就成了马邑英雄。——但是,英雄之后又如何呢亲?邦哥根本不会理睬英雄不英雄的,如果你真的战胜匈奴成为举世闻名的大英雄,而还是一个王,还是一个不姓刘的王,你看邦哥会怎么烤了你。
  2,爱国。如果建国前摇摆不定以投降为专长的韩王信自请守边备战匈奴是处于他强烈的爱国情操和对皇帝刘邦的无上爱戴之情,那阿杳无话可说。用道德观来解释历史确实是个挺终极的方案,而且那样的话整个世界都会拜倒在解释者的智商之下。

  3,叛变——啊不,应该是:准备后路,方便叛变。大概每一位有常识的异姓王都有这样的想法,如果有一天真的狡兔死走狗烹了,我好歹要给自己留个活命的路子吧。
  所以我们还是来看身处马邑的韩王信的在位表现好了:
  【秋,匈奴冒顿大入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
  匈奴人来啦,如果韩王信要邀功的话,这可是好机会哦亲!可是他的反应是求和——求求冒顿大人放过我吧我好不容易才远离了帝都那个人的魔掌……刘邦被他这没骨气的表现气得要死,发兵去救了他,也就听说了他派出使者去求和的事,对韩王信和匈奴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强烈的怀疑。
  ——注意,这可以是也必须是某个和韩王信有过节的人打的小报告。一般出使求和嘛这也算不了多秘密的事,大家当然都知道,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不就是大王这次被吓尿了么。然而这次引起的怀疑却相当阴险:怀疑韩王信通敌!所以,必须是有人在背后嚼舌根,因为韩王信跟他有过节,所以他决定拿韩王信当节过。
  刘邦皱了皱鼻子,写了一封信给韩王信:【“专死不勇,专生不任,寇攻马邑,君王力不足以坚守乎?安危存亡之地,此二者朕所以责于君王。”】
  平心而论,刘邦这两句话真是很有道理的,可见情商高的人文化水平再低也能完爆那些匹夫。你说我该怎么要求你呢王爷?我要你一心求死吧那其实不是勇敢,我要你一心求生吧那也不可能好好干活,人家打到马邑来了,我只问你一句,你的力量,真的不足够用来守城吗?喏,马邑是这么一块要命的地方,安危存亡之地啊!以上两条,就是我要责备王爷的啦。

  这封信写得真是高水准啊!让韩王信绝对地无话可说。他当然知道自己有力量守城,可是他不敢放出去打啊。现在他明白了自己叼着的是一块怎样的注水毒牛肉——放开了打吧,赢了也必然是惨胜,那还有什么本钱应付邦哥?输了就直接就地正法了。缩在城里求和吧,看看,就这么落下话柄了。
  韩王信害怕了。于是他真的找上了匈奴,带领马邑人民投降之,还自告奋勇地去打太原。
  看看,和另一个韩信的路数一模一样,或者说,跟大部分异姓王的路数都一样。一个“恐”字,写尽所有人臣的心声。
  我说韩王信啊,也真是太喜欢镁光灯了。给他晋阳的时候,他还硬要改作马邑;投降了匈奴,还要反过来攻打汉朝以表决心。李陵投降后就没干过这种事,至少没那么明目张胆一副谁也别跟我抢镜的二逼样。
  韩王信的失败之路比较漫长——当时匈奴的实力确实不是盖的——所以,在交代韩王信的后事之前,我们看到,第四个异姓王出事了。
  这次,是刘邦的亲女婿,张敖。
  日期:2012-06-20 22:01:37
  ======================第一卷 第九章 继续更新================

  汉高帝七年,刘邦从白登之围中逃出来,经过赵国。这时赵国的领导已经换届,张耳在两年前就死了,他儿子张敖继位。张敖,就是那个当自己亲爹被秦军围困得快要死掉的时候自己也不敢发兵救援的那个酱油帝,他的老婆,就是邦哥和吕后唯一的女儿,鲁元公主。
  邦哥刚从匈奴的魔爪下逃出,想必心情很不好,姿势也不端庄——【箕踞】,语言更不检点——【骂詈】,态度尤其崩坏——【甚慢之】。但小女婿确实什么都没有做错呀!岳父大人在的时候,我哪天不是早早晚晚勤快地给您送伙食,卑微恭敬地做一个受欺负的小女婿呀?嘤嘤,张敖自己还没说什么,两个老头看不下去了。
  这俩老头一个叫贯高,一个叫赵午,六十多岁的人了都,是过去张耳的门客。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总是血性十足,老当益壮。果然,他俩对这种强攻弱受的状态非常不满:【“吾王孱王也!”】这小子太没种了!
  于是老头们去找张敖,非常严肃地提出建议:王,我们杀了刘邦吧!
  阿杳不禁扶额而叹:这俩老头太可爱了!
  张敖受到了严重惊吓!

  他咬手指(别问我他为什么要咬手指,我也知道他年纪不小了)咬出血来,说:“你们真是大错特错!先王亡国(这里指的是张耳被项羽封为常山王,而又被陈馀凶狠赶走),靠着老大才得以复国,子子孙孙传下来,一点一滴都是老大关注。你们的,都别说这种话了!”
  说实话,张敖绝对是七位异姓王(别问我为什么除开卢绾)里胆子最小的。他不仅没有胆量勇闯秦阵去救他亲爹,也不会有胆量在邦哥的天下造反。他是个很容易受宠若惊、很容易满足的小市民。
  贯高俩人确实不再说了,但他们只是不在张敖面前说了而已。十多个人——咳咳,这种事居然有十多个人一起商量——聚在一起,思考人生:“我们这么做确实不对。我们大王是好人,不想背叛刘邦;而我们讲义气,绝不受辱,现在刘邦侮辱我们王,我们才要杀了他,这干大王什么事?我们好好干,成功了算王的,失败了王不亏。”
  真是顽固、愚蠢、无私、可敬的老头子啊!不过,阿杳觉着这所谓的【十余人相谓曰】,其实只是贯高、赵午两个人在曰而已。这十多个人里面,必须是心血来潮者有之,浑水摸鱼者有之,心怀叵测者有之——嘘,世界上所有的阴谋都是这样的。
  他们的机会出现在汉高帝八年,邦哥再次经过东垣,柏人县。贯高将人马安插在墙壁里——不要问我这是怎么操作的,暗壁神马的自己脑补——邦哥经过时,想住宿,心头忽然一动,问别人:
  “这是什么地方?”

  “回陛下,柏人县。”
  “柏人者,迫于人!”
  邦哥感到危险,即刻溜了!
  真是神一般的演算!要我相信这是合情推理,除非我的脑袋被门夹了!神马谐音双关封建迷信的,都是借口啊借口!真相只有一个,必须是——有人告密!
  不过,邦哥还是没有对赵国下手,也许是因为证据不足以定罪,也许是因为证据不足以定大罪。
  又过了一年,汉高帝九年,贯高的仇家知道了这场阴谋,向上级告发。这下可逃不开了,邦哥立刻下诏逮捕当年参加秘密会议的那十多个人,当然,包括张敖——如果不包括他的话那邦哥岂不白忙活了。
  赵午他们都争着要自杀,独独贯高一个人双目圆睁,怒骂:“谁让你们去死的!现在大王明明没有参与阴谋,却也被抓了;如果你们都死了,谁去帮大王洗白啊?!”大家想想是这么个理儿,于是一起乖乖地上槛车,被押送到了长安。

  日期:2012-06-20 22:03:12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