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史的欢天喜地和苦大仇深》
第18节

作者: 暮杳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一切都是乱的——层级,礼节,思想,范式……而他要来定一个秩序,从此以后,千年万年都用他的秩序——儒家的秩序!
  这就是他的白日梦,当然现在已经不再是白日梦了。
  将近一百年后,有个人,也将体会到和叔孙通一样的兴奋、惶恐、欲仙欲死的感觉。那个人叫董仲舒。
  叔孙通去鲁地征召那儿的三十多个儒生。有两个儒生不肯来,当面给他撂下话:
  【“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腴亲贵。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伤者未起,又欲起礼乐。礼乐所由起,百年积德而后可兴也。吾不忍为公所为。公所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毋污我!”】
  叔孙通听后,笑了。
  这一笑虽然二逼,却有着浑然的气度!
  他说:【“若真鄙儒,不知时变。”】
  你们啊,鄙儒!时代已经变了,你们的脑袋里在想什么呢!

  其实平心而论,这两位先生对他的斥骂也不无道理——你换来换去换了将近十个主子,而对着亲贵都一副哈巴狗的样子;现在天下刚刚平复,死人还没下葬,伤者还没康复,你又要搞礼乐。礼乐是什么?礼乐是要积德百年才办得起的啊!资本主义兴起还要原始积累呢!我不想跟你同流合污!你去吧,不要来脏了我的心!
  不得不说,最后几句,高亢响亮,充满了自古以来中国百分之九十的儒生都有的那股正气。要怪只怪他们的智商不如叔孙通,所以他们看不到这个帝国需要叔孙通的白日梦才能成其为一个帝国,也更加看不到五湖四海之外、千秋万代以后,这个白日梦能对中国历史的进程施加多大的影响。
  日期:2012-06-09 19:40:02
  凡事开头都是困难的,叔孙通带着百来号人,在野外练习他的礼乐制度。不知道那时野外走过的农夫、跑过的兔子、飞过的云彩,怎么看待这群以奇怪姿势无限摆拍的高帽子儒生呢?
  一个多月过去,叔孙通看看差不多了,对刘邦说:“您可以来试试看了。”
  刘邦于是挥手,让下面的儒生们行礼——

  顿时,他就感觉到,自己真的是一位帝王!
  “好,这个我能做。”他努力淡定。
  立刻把此次会议精神下达——群臣皆习之!
  汉高帝七年的十月【注:汉武帝太初元年之前,汉朝都是沿用秦朝历法,十月是一年之首。】,长乐宫落成,群臣来朝。
  这是叔孙通的毕业论文答辩。

  【仪:先平明,谒者治礼,引以次入殿门。廷中陈车骑戍卒卫官,设兵,张旗志。传曰“趋”。殿下郎中侠陛,陛数百人。功臣、列侯、诸将军、军吏以次陈西方,东乡;文官丞相以下陈东方,西乡。大行设九宾,胪句传。于是皇帝辇出房,百官执戟传警,引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以次奉贺。自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敬。至礼毕,尽伏,置法酒。诸侍坐殿下皆伏抑首,以尊卑次起上寿。觞九行,谒者言“罢酒”。御史执法举不如仪者辄引去。竟朝置酒,无敢哗失礼者。】

  这段文字很长,而阿杳也碰巧不想翻译。因为它太无聊了。
  大意只有两个:
  1,讲解那冗长、静穆、吓死人的礼仪。
  2,这套礼仪非常有用,再也没有谁敢乱吆喝了。
  刘邦很开心,当然,这时候的他也不能箕踞而坐了。他搓搓手,一副暴发户的样子:【“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御手一挥,让叔孙通当奉常,位列九卿,掌宗庙礼仪,并赏五百黄金。从此以后,天下秩序,尽在他手了。
  叔孙通再拜:“我的弟子们跟了我很久了,这份论文做得好也有他们的功劳,希望陛下也能让他们当官。”
  御手再一挥,百十号人,全都为郎。

  叔孙通走出来,五百两黄金,全部分给了手下的儒生。儒生们开心极了:“叔孙生果然是识时务的圣人!”
  看到这里,你还认为叔孙通是贪图名利吗?是苟且偷生吗?他真正在乎的,其实是他能做什么,以及,他做到了什么。
  他成功了。
  往后,他的生命,大部分就用来担当皇家的礼仪顾问,一直活到了惠帝元年,还为惠帝定下祖宗庙堂的礼仪规范。
  马基雅维利认为,目的的正义可以抵消掉手段的不义,或许,他可以和叔孙通引为知己。

  叔孙通的最终目的,是要光大礼乐,发扬儒学——尽管当时虽采取了礼乐这一儒家的皮,却还是黄老当道——所以,他不在乎自己在为了保留这条贱命做更美好的事的过程中多少次糟蹋了儒家的尊严。当他的白日梦成为现实,他也就撕去了过去否认儒学身份的历史,开始以堂堂正正的儒生面目示人。
  阿杳佩服他的勇敢,更佩服他的诚实——他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不完美,并且安慰我们,为了自己的白日梦去顺从这种不完美,并没有错。
  ============第一卷 第七章 完==============
  日期:2012-06-10 20:43:12
  =============继续更新==============
  第八章 韩信:简单+政治=可爱的悲剧
  在第四章里阿杳就说过,韩信是一匹夫。
  在从第四章到第八章的这么些天里,把《汉书·韩彭英卢吴传》又看了几遍,阿杳还是坚持认为,韩信是个匹夫。

  但他是个有个性的匹夫。
  有个性的人我喜欢,但太蠢的人我不喜欢。无奈韩信虽有个性,毕竟智商稍低。
  少年韩信是怎样的呢?
  【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为商贾,常从人寄食。】
  1,穷。
  2,挫。

  3,失业。
  4,无力创业。
  5,在别人家里吃饭。
  看上去毫无前途的样子。而激发出他的无限斗志的,是两个女人——男人嘛,总是瞧不起女人的,想想李良对武臣大姐的反应吧。如果以下的事情是男人做出来的,韩信才不会那么跳脚。
  1,下乡南昌亭长的老婆。
  韩信在亭长家吃白饭,每天出去瞎逛,饭点过来蹭饭,也从来不见他有找工作养活自己的意向。亭长老婆被他这种毫不上进的行为烦得要死,大清早就做饭,然后坐在褥子上就吃了。到了饭点,韩信去他家,饭已经吃完了,那女人对他亮了亮干净的锅底再抹了抹嘴。韩信二话不说,摔门而出。
  阿杳一般是以男人的眼光看历史的,如果允许我现在暂时换成女性视角,我会说:韩信年轻的时候,一定是很拽很酷很腹黑的大帅哥一枚!
  2,河边洗衣服的老大妈。

  韩信在河边钓鱼。挺淡定的,没有东西吃了,第一反应居然不是去找工作。看来韩信也是那种宁愿扫天下也不愿扫一屋于是自己饿死了都还要怪政府的那种人。
  大娘看见他面黄肌瘦的样子,就知道他肯定挨饿很久了。可怜他,给他饭吃,喂了他几十天。我觉得好奇的是韩信怎么就好意思接受施舍呢!几十天啊,由此可见他在亭长家白吃白喝的时间估计也不短。年纪轻轻有手有脚的,这是作甚呢?
  终于,韩信说:“我一定会报答大娘的。”这话说得估计也不怎么真心实意,如果想报答,老早就去找工作了。大娘怒了——大娘这一怒不得了,一句话立即让韩信躺枪:
  【“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你自己,身为七尺男儿,居然养不活自己,老娘我是可怜你才给你吃的,谁指望你报答!
  其实,这个时候,阿杳也难以指望这样的韩信。
  直到那样的一件事发生——“胯下の辱”事件。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