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工作的营销学真相——外企经理人分享求职秘笈》
第3节作者:
徒步过客 经过了解和分析,你可以据此确定你的个人定位和竞争策略。分析的结果可能有两种:一是你可能发现自己赢得求职目标的把握很大,那我就恭喜你了,你可以大步向自己的目标前进了。二是结果并不乐观,虽然求职目标很清楚,但要赢得这个目标你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和机会。那你也不必伤心痛苦和绝望,我有两个建议送给你:
日期:2007-12-10 19:33:00
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可能确实不容易,这点我和潜龙在天都认同的。但人生而有涯,去亲历不同的行业职能来找到最适合的工作只是比较理想化的做法,在现实中我们只能有舍有得,在已有的选择中找出一个最佳解答。
我的写作初衷是和初入职场的求职者分享一些多年积累的心得,供大家参考,如果你原来是对社会企业一无所知,漫无目的地求职,那我的经验分享也许可以给你些启示,帮助你少走些弯路,能达到这样的目的,我就很满足了。也许其中有些论断难免有失片面,欢迎大家讨论指正啊。
日期:2007-12-10 19:35:21
把早上写到一半的文章续上:
建议一、一方面不放弃原来的目标,继续尝试,但是需要调整策略,而不是简单的正面进攻。假如你发现这些职位的竞争相当激烈,而你又没有明显优势,甚至某些方面略显弱势,那么采取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扬长避短,可能是不错的选择。现在人才市场上的求职者确实存在着严重的同质化,尤其是应届生,本身没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职业经历差不多是白纸一张,大学四年都是一样的读书,都是同样的教育体制下造就的流水线产品(我一直没觉得这么多年来我们的教育体制有什么大的改进),从简历制作来看,很多都是基于大同小异的模板,千人一面,在这样的竞争环境里,适当的突出个性确实可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但个性不是哗众取宠的包装,也不是井底之蛙的张狂,而是基于对自身能力的清醒认识,不卑不亢地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前Siebel中国区高管王强曾谈过他当年去联想面试销售职位的经历。当时先是参加笔试,内容多是计算机相关的试题,但计算机不是他的专业,一看题目就知道自己肯定在这一关上赢不了别人,所以他索性交了白卷。因为是第一个交卷,就马上得到了一个面试的机会,在别人仍然在苦苦思索答题的时候,他可以从容地展示他的销售才能,给考官留下一个比较深的印象。当然这样做风险很大,但是和做销售类似的是,要确信你找的人是真正的决策人,在这样的前提下你才能绕开HR设置的考题,直接见到决定你命运的人。另一个前提是你确实有令人信服的长处,别人有充分理由录用你。所以,从你的优势里面找找看,有哪些是可以加以展现和强调的,那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
建议二、在原有的目标市场以外,同时开辟第二战场,曲线救国。也就是避开正面交锋,转攻相比之下更有胜算的战略目标,通过占领侧翼战场,站稳脚跟,再迂回包抄实现你的主要目标。还是以市场营销为例,戴尔当初以个人电脑起家,但是一直希望进入更有吸引力的企业服务器市场,它并没有直接向这个市场发起进攻,而是在稳固的个人电脑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凭借其品牌和运营优势,逐渐向企业商用电脑市场渗透,随着在企业市场中的信誉度的建立,然后再攻占企业服务器市场。同样的,如果前文提到的那个化学专业应届生进入一流企业的求职目标暂时难以实现的话,他可以退而求其次,先在某个行业中小企业或贸易公司的类似职位上工作一段时间,等积累了足够的工作经验和业务知识,再回来应聘这样的职位,把握就大多了。事实上,我认识许多工作多年的朋友,职业生涯中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因为相比招聘应届生,大公司通常更愿意录用有经验的职业人士,虽然很多公司有招管理培训生,但那也只是凤毛麟角。
日期:2007-12-11 19:39:12
今天上午没来得及写,晚上补上:
竞争与合作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在激烈的竞争中,很多企业都试图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来达到优势互补,从而赢得更大的市场。求职者也是如此,在找工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多分享一些信息和经验还是很有好处的。首先是可能获得更多的工作机会,因为每个人有不同的信息渠道,也有不同的求职目标,一份工作对你不合适但可能适合其他人,与其浪费掉不如推荐给其他人,何乐而不为呢,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来自于朋友推荐。合作求职还有其它好处,比如求职经验的相互交流,包括简历制作、面试交流,可以和其它同学试着做些模拟面试,相互点评,从其他人的问题中也可以看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
但互相合作不等于过度依赖或盲从,求职中很多事情还是需要自己独立的判断思考和行动。有时看到很多同一学校相同专业的同学扎堆申请同样的职位,人为加剧竞争,造成无谓的“内耗”。还有碰到过女同学由男朋友陪着去面试,这样的人招聘企业怎么能对她的独立工作能力放心呢?
总结一下竞争篇的观点,一方面我们在求职中要注意竞争策略,在了解自身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实现求职目标;另一方面要打造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展现出最好的自己。
今天【竞争篇】先写到这里了,明天开始【产品篇】。在这里也向大家预告一下我的写作大纲,初步想法是本帖将分以下六个段落,每篇分2~3天连载,谢谢大家的持续关注啊:
市场篇
竞争篇
产品篇
渠道篇
品牌篇
销售篇
日期:2007-12-12 9:44:48
【产品篇】
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发展了那么多年,但是产品始终是企业经营成败的核心要素,至少在大部分行业仍然是这样的。虽说好的销售人员能把冰块卖给爱斯基摩人,但无论推销什么东西,成功的前提都是产品满足客户某方面的需要,而一个好的产品甚至不需要怎么推销就会有顾客愿意购买。往往看到有的企业凭着一个好产品吃上好几年,销售人员轻轻松松地拿奖金,而如果手头的产品都是滞销货,就是使了吃奶的力气也卖不出去一个,那也是常有的事。
回到我们的正题,我们所要推销的产品就是我们自己,而他是不是一个好产品,我们每个人也都应该有自知之明(您应该已经做了SWOT分析了吧),呵呵。至少在短期内,产品的品质特性是不会有大的变化的。而我们每个人现在的能力特点、优点缺点也是多年来个人成长的一个综合结果的体现,尤其是大学里的几年时光会在我们身上留下最深的印记:读的什么学校和专业,交往什么样的同学,玩什么样的游戏,参加什么社团组织,去哪里的企业实习,课外喜欢搓麻将、炒股票还是跳舞、看武侠小说…… 有经验的招聘人员能够从你身上读出你过去的成长历程,掂出你的份量,而这些都是摆在那儿,你很难改变的。
市场营销也是如此,很多行业现在的市场格局实际上是几年前就已经决定了的。当摩托罗拉决定押宝在CDMA,当Intel决定将路由器芯片技术出售给Cisco,当辉瑞重金投入伟哥的研发,当Google开始专注于提高搜索引擎的性能,几年后这些行业的市场命运就维系在几个革命性的产品上了,成王败寇,毁誉难料。同样的,如果现在想扭转不利的市场局面,投入新产品的研发,那也要等几年后才能看到结果了。所以说产品开发是长期行为,营销则更像短期行为,而产品的成败是再好的营销也改变不了的。所以说有一个正确的长期计划很重要。那是不是说产品不好就什么指望都没有了吗?非也。产品可以是失败的,但营销可以是成功的。一个有关营销的故事是说,学校门口,一位老太太守着两筐大苹果叫卖,因为天很冷,问的人很少。恰巧一位教授见此情形,就上前与老太太商量几句,然后走到附近商店买来节日织花用的红彩带,并与老太太一起将苹果两两一扎,接着高叫道:“情侣苹果哟两元一对”经过的情侣们都觉得新鲜,用红彩带扎在一起的一对苹果看起来很有情趣,因而很多人都买。不大一会儿就全部卖光了。老太太对教授感激不尽。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