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北朝后期至隋唐那一百多年间令人心碎的红颜》
第19节

作者: 实梦zs
收藏本书TXT下载
  从男女双方的性格来说,看起来也是不适当的:李婉顺内向多疑,而刘应道外向好动。
  在官场上,一个内向的主妇其实是不适任的,而外向的丈夫若钻营于官场,对于这样的妻子也可能心生不满,这桩婚事是否能够美满,看来很难说。
  在北朝隋唐的官场,主妇在丈夫的仕途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要出外替丈夫打点交游、活泼好客也要能够操持家务、教育儿女。高祖李渊的元配窦氏就是一个相当娴熟官场礼仪、并能为丈夫打理上下的标准北朝妇女。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在中年丧妻后,高祖李渊甚至担心武家没有主妇而影响武士彟的前途,特别把隋远支皇室中的一位娴擅礼仪、却因为向佛而四十未嫁的老姑娘指给武士彟为妻,这就是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由此可知主妇在隋唐的官场是相当重要的。

  不过,内向柔弱的李婉顺虽在皇宫中备受打压,却一心攻读诗书、遍览经史典籍。是啊,在那种情况之下,她什么都不能做,除了读书还能做什么呢?她甚至比萧淑妃的女儿更惨,出生次年还是个婴儿就被幽禁宫中,记忆中一天正常人的生活都没有。
  嫁到刘家后,与多才多艺的丈夫一拍即合,刘应道感到十分惊讶,这样沉默寡言的少女,却满腹经纶、过目不忘。夫妻两人情投意合,倒也还算恩爱。
  婚后,刘应道被派往梓州玄武县任县令,他很快就感受到李世民对太子后人的压迫。
  贞观十六年,太子建成追赠太子名位。然而,李婉顺并没有随着父亲名位得到相应的郡主册制,至死都是县主。
日期:2012-06-29 13:40:01

  刘应道本人在州县之间辗转七年才得回到长安,任户部员外郎后,随即又无故被贬官出京,官场蹭蹬屡遇挫折。刘应道慢慢收敛了好动的个性,学着妻子一样谨言慎行,除了公事,不与同僚多谈是非,以免惹祸上身。
  刘应道并没有万贯家财,出任外官、舟车往来又耗去不少俸禄,夫妻二人的生活甚是清素。县主是有食邑的,但是多少却不会固定,由这个人所受的宠爱来定,看李世民对婉顺的态度,恐怕她拿的也是县主食邑的最低标准。

  李婉顺知道以丈夫的才华绝不只眼前这点前程。刘应道之所以官场失意,有大半是因为他是太子建成的女婿,他也自知是她唯一的知己、唯一的朋友、唯一的倚靠,故而花费许多心神陪伴她,遇到这样的丈夫,恐怕是上天给予李婉顺唯一的施舍吧!李婉顺为自己拖累了丈夫感到歉疚,她并没有抱怨清寒贫苦的生活,只是竭尽所能给刘应道一些温暖与关爱,在超脱尘世的精神世界里比翼双飞。
  然而,多愁多病的李婉顺不堪于身心的疲劳,于高宗龙朔二年去世,享年四十岁,归葬长安。
  她的墓志铭据说是她的丈夫所写,刘应道饱读诗书,本就是文人出身,写的文章真是字字珠玑感人泪下,正是从这里,我们才算是粗略了解到那个生活在千年之前的哀婉女子的一生。
  闻喜县主是唯一一个被确认的李建成后人,她的事迹几乎没有载入史书,这和李世民故意想让人遗忘她有关。我们只能通过墓志铭、她丈夫的人生轨迹来推测她的生平。
  (待续)
日期:2012-06-29 13:41:22

  大唐刘应道妻故闻喜县主(李婉顺)墓志:
  主讳婉顺,字尫娘,高祖武皇帝之孙,隐太子第二女也。风标清惠,长善柔明。友爱自衷,仁恕在物。器宇闲淑,风容秀美。固以荷灵宸施,传质天仪。年十七而封,仍降嫔与我。谦裕之道,因心而非饰;从顺之宜,即事而呈美。奉尊接下,外谐内睦,实彼美之恒誉,将何德而称焉。少而志学,及长逾励。壸务之余,披省无辍。虽名家之说,未足解颐;而历代之事,其如抵掌。至于艺术方技,咸毕留思;诸子群言,鲜或遗略。雅好文集,特加钦味。每属新声逸韵,无亏鉴赏。至若目见心存,耳闻口诵,始窥文而辩意,未终文而究理,与仆并驱于畴昔,余每有愧焉。及陈废兴,叙通塞,商榷人物,综核(核)名理,抗论发辞,莫不穷其指要,实有大丈夫之志,岂儿妇人之流欤!而固存撝挹,耻于眩曜。与朋类常谈,未尝及乎经史。不有切问,终日如愚。虽亲亲之沦,竟无睹其奥者。且其姿神警晤,操履贞确。行无矫迹,言不诡辞。动必应机,事非失礼。深远财利,不为苟得。性重周急,期之阙己。戒于积聚,有必能散。生资所务,取给而已。吾睹其孜孜之德,罕见营营之心。加以识尚清远,不昧流俗,卜祝巫觋屏之外物,祈祷占筮绝乎虑表。而特简之从,节于宾对。非岁时旅见,密亲无逾阈之谒。自姻戚之余,妇人亦不妄叙。持家驭下,严而有别。中外悬隔,言问罕通。虽于墙宇之内,亦必慎其游践。平居未尝临合,少长竟不窥园。近自家僮,卒无识者,斯亦匹妇之为谅也,终无夺鄙夫之志。余材命兼薄,班秩久微。而左迁除名,屯否相属,彼固混于荣辱,齐其得丧。同安菲贱,共甘黜免。始无戚容,终怀坦虑。友逾琴瑟,韵若埙篪。携手之游,无睽寸影;如宾之膳,罕违终食。言念百龄,初非始望。死生契阔,庶期偕老。孰谓斯人,遽有斯酷。昔伯鸾启齿,讬意形骸之外;奉倩伤神,寄情言行之表。况美兼双妇,恩总二夫。一遇之款既深,再得之悲逾切。龙朔元年夏遘疾数旬,六月六日薨于长安居德坊第,春秋卌。

  呜呼!人之云亡,天其丧予。怀璧非罪,毁玉何冤。奄坠雕梁,永辞兰室。钟期已逝,唯余绝赏之弦;风氏虽存,无复同心之质。其年十一月六日,窆于雍州万年县洪原乡之少陵原。去掩穷埏,照室之珍俄远;归临虚寝,比德之宝长空。方吊影于孤鸾,独吞声于离剑。足以哀倾楚咏,恨动潘文。余素阙词情,罕尝编缉,徒以心目所记,随第疏之,将假容于匠者,虑菁华以丧实。聊陈匪石,式备迁陵。余欲谁欺,敢虚其美。而其逝矣,何嗟及矣。情深反袂,吾道穷矣。投笔拊襟,于斯绝矣。自三周启路,二纪于兹。虽余率礼多愆,而彼伏义无爽。片言必顺,一行靡乖。歌螽斯而论美,仰关雎而同好。

日期:2012-06-29 13:48:09

  李婉顺的事迹绝大部分都是从这个墓志铭上得知,从写铭之人的语气,确定是其丈夫无疑。
  其中“怀璧非罪,毁玉何冤。”字样很明显是说婉顺就是因为身为建成女儿,所以才受到这样的对待,她的丈夫为她感到很冤枉,很难过。婉顺死的时候是唐高宗时期,那时武则天已经初步掌权,不知道是刘应道此人在爱妻死后十分难过,因此敢于写出这样的字眼,还是因为他感觉的出,此时朝廷已经对前朝太子之女没有什么敌意了,因此写出了这个墓志铭,才给那个悲惨的女子留下了一点曾在人生的印迹。

  墓志铭中完全没有提到孩子的事情,想必婉顺身体不好,无法生育,给这个本就凄惨的女人更大的打击。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