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北朝后期至隋唐那一百多年间令人心碎的红颜》
第18节

作者: 实梦zs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29 13:38:57

  16 失败者的女儿、大唐皇帝的侄女:建成、元吉诸女
  自古道成者为王败者为寇,李建成、李元吉在皇权争夺战中失败,史书将他们说的一无是处不说,最悲惨的是,他们的十个儿子立即被诛杀。他们被杀之时,建成三十八岁,元吉二十四岁。史料记载,诛杀那十个年幼的孩子的诏书是李渊下的,但是李渊怎么舍得杀死自己十个嫡亲的孙子呢,那也是在迫不得已、自己的生命都遭到威胁的情况下下的诏书,更可能那诏书根本和李渊无关,当时李渊已被幽禁,李世民下任何诏书只要加上李渊的印章就可以了。

  基本上没有任何史书特意提到建成、元吉女儿的情况,乍看之下可能会认为他们没有女儿。但是认真一想,他们有这么多儿子,不可能没有女儿,这只是因为李世民篡改历史,又打压他们的后人,有意抹杀那些女子存在的痕迹,因此给人造成了这样的印象。又或者古代很少对女子做传,建成、元吉的女儿们身份敏感,后来也只有县主的封号,因此史家没有怎么记录她们的情况。
  查了很多书,最终才查到一点关于建成、元吉女儿们的情况,列举在下面。身为胜利者的女儿不一定就会命好,例如晋阳公主、新城公主、高阳公主,这几个都是李世民最宠爱的女儿,不是夭折就是被气死或者被赐死。那么身为失败者的女儿,命运就更悲惨了。
  李建成一共有六个儿子,长子夭折,其他五个儿子均在玄武门事变之后被诛杀。按照他死时的年纪,他的次子可能已经有十六到二十岁了,很可能跟他一起上过战场,但是这一切都在史料中被抹杀了。
  建成至少有两个女儿,长女没有记录,可能在玄武门事变之前夭折,也可能在玄武门事变之后被没入宫中,照顾不好因此没有活到成年就死去。

  建成的次女闻喜县主李婉顺是唯一有记载的建成后人,关于她的记载主要见于墓志铭和其他一些时人的文章。
  后来唐太宗因为内疚过继了自己的两个儿子给建成和元吉,但是在我看来,那并不算他们的后人。
  李元吉有五个儿子,玄武门事变之时最大的应该也才六七岁,但是元吉被杀,这些幼子一个也保不住。
  他有六个女儿,其中有四个能查到记载,比起建成的女儿,他的女儿命运略好一些,应该是因为他不曾是太子的缘故,又或者是因为他的妻子杨氏成为李世民的宠妃,因此他的女儿也有好处。
  首先说说建成唯一有历史记录的女儿闻喜县主李婉顺。
  闻喜县主李婉顺,太子建成次女,字尪娘。不知道她这名字是建成起的,还是李世民让人起的,若是建成起的,就是对女儿有好的品性的一种向往,若是李世民起的,那就很有政治含义了,他是希望侄女乖乖的无声无息的度过一生,千万不要无风起浪,毕竟那时某些有特殊身份的女子也可以有些作为,例如李世民的姐姐平阳公主。“尪”并不是一个好的字眼,它的意思是骨胳弯曲不正,亦指有这种残疾的人,或者是孱弱,瘦弱的意思,可见婉顺身体一直都不是太好。也是,一个女子,没有人关爱照顾,精神忧郁,整天闭门不出,身体好的起来才怪。

  李婉顺生于高祖武德七年。按唐制,太子之女不论嫡庶,一律以郡主身分视之,等到时机再由皇帝下诏册封为某某郡主,虽然还没有确切封号,但是郡主的身份是一落地就已经确立了的。
  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后,年仅两岁的李婉顺一夜之间失去父母兄长(她应当还有一个姊姊,不知下落、亦无墓志出土)。她被褫夺郡主爵位,收留于太极宫中。
  贞观元年,太子建成被追封息王。按唐制,亲王之女称县主,被追封的王族后人,与一出生就确定的名分不同,由于父祖身份的改变,己身的爵位也随之转换,必须由皇帝下诏重新册封,重入宗正府档案。(举例而言:玄宗追封其弟薛王业为惠宣太子后,就下制册封薛王业的女儿们为郡主,册制见《全唐文》)
  但是李婉顺并没有马上得到相应的县主身份,而是以庶人身份在皇宫中又生活了十五年之久,直到十七岁才得到县主的册制,同时命她嫁给一个小小的通事舍人刘应道。
  看到这里,让我立即想起武则天嫁萧淑妃女儿的那一幕,简直有异曲同工之妙。原来被人认为狠毒,因此事被无数卫道士诟病的武则天的做法还是跟她的丈夫兼公公唐太宗学习的啊!在唐代初期,女子一般出嫁的年纪是十一到十五岁,虚岁十八才出嫁已经算是很晚了。唐太宗是个非常爱惜名声的人,他在这个时候嫁侄女,一来是因为已经不能再拖了,怕后人诟病,二来是因为年纪渐长,对当年事情开始后悔,而他的儿子们也开始争斗起来,他觉得是报应,所以才会嫁了闻喜县主,但是却始终有防备之心。

  说到“县主”这个封号,这里多说一句。李世民的贵妃韦珪,就是在他后宫中地位仅次于长孙皇后的女人,是再嫁才成为李世民的妾室的。韦珪和前夫曾有一个女儿,李世民也将其封为县主,后来嫁给一个他很信任的武将。建成的女儿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恐怕远逊于爱妃和前夫生的女儿吧!
  从有限资料中无法得知是谁照料这一个东宫遗孤,有可能是李世民或李渊的后妃,也有可能是她的亲娘或者建成的姬妾。当时的权力斗争一般不杀女人,罪人的妻女可能会没入掖庭,如果李世民善良一点,也许会让李婉顺的亲娘照顾她。
  但不论是谁,负责照顾李婉顺的人看来没有给她一个乐观开朗的童年,十五年的庶人生活与太子建成所背负的罪人之名,使李婉顺的性格迥异于北朝传统下的贵族妇女,她的畏缩与多疑已经无法单纯以谨言慎行来形容。
  墓志中说她深居简出,终其一生不曾出去造访朋友,连家里的仆人有些还根本没看过她,除了丈夫,她甚至与女性亲友也没有话说,如果别人不问话,她可以一天不说一句;墓志又说她天性警觉,一个深居简出的少丨妇丨警觉什么?
  若不是李世民从未放弃对她的监控,就是她在皇宫那样步步攸关生死的环境中,养成了对于迫害的高度敏感。
  李婉顺的婚姻其实就是李世民对她的打压:从目前可见的公主县主婚配纪录上看来,李唐近支皇族的嫁娶,首选姻亲,次选功臣,后选门第。姻亲功臣之门主要嫁娶于亲王公主,门阀与现任高级官员才与县主、郡主、郡王、嗣王、国公、郡公等人通婚。
  然而,刘应道既不是姻亲功臣,也不是门阀或高官之子,此时的他只是一个刚从弘文馆学生补到通事舍人的小官,以高祖嫡亲孙女、皇帝亲侄婚配小官,在重视门第的隋唐,这根本是对李婉顺的侮辱与轻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