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那些事儿》
第19节

作者: 沧海一粟11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27 09:25:24

  75.
  如果从清朝统治全局出发,李鸿章理应挥师赴援,全力以赴会攻天京。虽然他手里有精兵强将,但会攻天京这件事还得斟酌一番。
  曾国藩和曾国荃兄弟早已把天京看做自己嘴里的一块肥肉,围攻天京已经费时两年,眼看就要见分晓了,他们绝对不允许任何人在这种时候横插一杠子。再说,如果没有曾国藩的提携,就不会有李鸿章的今天。无论怎么看,他都不能抢夺别人的战功,不能为了争夺眼前的小利益,就去破坏已经存在的某种秩序或者关系。

  于是,高瞻远瞩的李鸿章准备做一个会攻天京的旁观者,静观其变。他找了个借口:盛暑不利于火器充分发挥作用,以便拖延发兵的时间。但清廷为了尽快拿下天京,消除心头大患,却不断催促李鸿章向天京发兵。
  李鸿章手下的将领听到将要会攻天京的消息后,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大将刘铭传还信誓旦旦地说,淮军的大炮只要一开,不到三五天就一定能攻克天京。
  但李鸿章却迟迟不发兵,这是毫无道理可言的,不仅手下的将领一头雾水,清廷也不高兴了。
  曾国藩担心李鸿章受到清廷的惩罚和舆论谴责他“贪独得之美名,忌同列之分功”,于是,在6月25日上疏恳请淮军速赴天京。
日期:2012-06-27 10:35:04

  76.
  一个成功的仕途经营者,无疑也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家。在官场上,绝对不能只看表面,否则,你就失去了往上爬的机会,并且会输得很惨。
  凭着对曾国藩多年的了解,李鸿章知道这不是曾国藩的真心话,但事已至此,为了应付朝廷的一再催促,他便派刘士奇炮队及刘铭传、潘鼎新、周盛波等二十七营会攻天京,而他及淮军主力却驻防天京外围一带。
  虽然李鸿章摆出了参战的姿态,但内心却希望援军在到达天京之前,湘军就能攻克天京。
  援兵将至的消息好像一剂催化剂,激发了湘军的斗志。
  1864年7月19日,就在李鸿章出兵的前一天,曾国荃部用地道埋丨炸丨药,轰塌了城墙,一举攻克天京。曾国荃终于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首功”。
  据载,湘军进入天京后,见人就杀,见财物就抢,见妇女就**。老弱病残也不在话下,只要是喘气的,就一个也不放过。直杀得天京城内血流成河,哀嚎遍野,尸体涌进长江后,几乎使江水不流。湘军在抢光、杀光以后,还不解气,又一把火把天京城烧了。
  这样,原本一个繁华的天京城,在湘军的铁蹄践踏下,成了血与火的人间地狱。这次屠杀是历来南京灾难中最惨烈的一次。屠城、焚烧城后,天京连一棵完整的树都找不到了,更别说找个活人了。

  天京就这样陷落了,坚持14年之久的太平天国运动彻底失败了。
  李鸿章虽然没有会攻天京,但淮军摆在那里就是一种威慑,对湘军攻陷天京发挥了重要作用。事后,清廷“论功行赏”晋封李鸿章为一等毅伯爵,并赏戴双眼花翎。
  就这样,李鸿章由一个怀才不遇的儒生,一个无兵无权的幕僚,变成了一名令朝野刮目相看的重量级人物。
  这一年,李鸿章41岁,开始步入人生的高峰期。
日期:2012-06-28 09:52:05

  77.丑妻家中宝
  在外人眼中,李鸿章博取了可望不可即的功绩,是一个成功者,但有几个人能知道这当中的心酸和无奈。
  李鸿章的原配夫人周氏生有二女,名曰镜蓉、琼芝,因为膝下无子,弟弟昭庆便把经方(李昭庆之子)过继给了李鸿章。但有家不能回,有亲人不能见。单调又残酷的战争让李鸿章时时想起爱妻温暖的怀抱和孩子稚嫩的声音。
  常年在外征战的人对家的渴望之情是无法用语言完全表达的,李鸿章也是一位性情中人,对爱妻和子女的思恋之情也是与日俱增,有诗为证。
  1861年夏,李鸿章在重返曾幕路经万年(江西饶州府)时,曾赋诗一首:
  半生失计从军易,四海为家行路难。
  唯有娇痴小儿女,几时望月泪能干。
  阿爷他日卸戎装,围坐灯前问字忙。
  天使诗人卧泉石,端教道韫胜才邮。
  李鸿章选择了投笔从戎,这条路坎坷崎岖无比。如果没有战乱,也许他正在朝堂上为民生大计出谋划策。如果没有战乱,也许他正在享受天伦之乐。战乱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啊,娇女什么时候才能成长为像东晋女诗人谢道祖那样“咏絮才”啊。
  对家人的思念已经让李鸿章度日如煎熬,没想到,更大的打击又降临了。
  同年9月,爱妻周氏去世,两个女儿失去了母亲,这突如其来的打击,使李鸿章肝肠忧煎,感伤不已。
  妻子去世,我却不能为她的坟山添上一抔黄土。爱女失去母亲,我却不能安慰照顾。我是一名不合格的丈夫,也是一位不称职的父亲。
  我多想在妻子坟前痛哭一场,多想与爱女寸步不离,但我做不到,残酷的战争把我和家人割裂成了两半。
  “唯大家存,则小家存焉,国之不存,家将焉置?”这个道理人人都懂,但要做到这一点,却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日期:2012-06-28 12:55:30

  78.
  李鸿章肩负重任,怎能因为儿女情长而辜负了皇上的重托。他一个人痛哭后,擦干眼泪,继续迎接新的挑战。
  在此后的两年多时间里,由于戎马倥偬,李鸿章无暇顾及个人婚事。直到1863年12月,在夺取并移驻苏州之后,他认为苏南战事即将胜利结束,重建家庭的时机已经成熟,才开始考虑自己的婚姻问题。
  有一个叫赵小莲的女人进入了李鸿章的视线。这个女人比他小15岁,她的容貌用四个字可以概括:女生男相,虽然没有沉鱼落雁的容貌,但这个女人有“帮夫运”,几乎是李鸿章的“定海神针”。她嫁入李鸿章家30年,恰恰是他在中国政坛上大红大紫的30年。这也许是巧合,但事情就这么发生了。可见,“丑妻家中宝”这句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赵小莲籍隶安徽太湖县,出身仕宦之家,其父赵畇,道光进士,是李鸿章父亲李文安的好友,李鸿章回籍办团练时的同事。
  李鸿章之所以能与这个女子走到一起,哥哥李瀚章功不可没,他为李鸿章请媒求婚,赵畇欣然同意了。李鸿章特地请长妹陪同老母前来主持婚礼,在完婚之后,长妹又调和于婆媳之间,婆媳关系还是蛮不错的。就这样,在苏抚期间,李鸿章与赵家缔姻,完成了再婚大事。

  赵小莲是一位深受封建礼教薰陶的贤妻良母型的女性,生三男一女,即经述、经远、经迈和菊耦。李鸿章对她宠爱有加,有媳妇在家操持,他就可以安心在外面打仗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