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那些事儿》
第18节

作者: 沧海一粟11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25 10:13:01

  71.遣撤“怪胎”军队
  谁手里有枪杆子,谁就是老大。杀降事件之所以能顺利解决,和李鸿章手中握有五万淮军有密切的关系。从这一刻起,李鸿章暗暗发誓,要把淮军死死握在自己手中,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不会放手。
  再看太平军,随着外围最后一个坚固军事据点苏州的丢失,使得清军能集中兵力围攻天京。太平军的形势越来越不妙了,李秀成的军队已经损失了十多万人,并且缺粮少饷,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反攻了。太平军内部人心也开始涣散,很多将士都在怀疑:天国的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
  此时,湘军已经攻陷了天京外围的所有城镇据点,天京城的外援基本都被切断了,真正成了一座孤城。
  天国的命运已经危在旦夕,到了要做出最后决定的时刻了。
  天京是保不住了,李秀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向洪秀全建议弃城突围、保存实力。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但洪秀全却决意要和天京共存亡,与清军硬拼到底,并下令对再提弃城者,格杀勿论。
  李秀成的心彻底凉了,如同掉进了冰窟一般。太平天国的最后一线希望就这样破灭了。
日期:2012-06-25 11:02:53

  72.
  既然战争不可避免,就让湘军来得更猛烈些吧!李秀成也不是孬种,他做好了和湘军决一死战的准备,静静地等待决战时刻的到来。
  天京那边的战争就要见分晓了,我这边也加紧了进攻的步伐。
  因为洪秀全要死守天京,所以,李秀成只得留守天京,致使苏浙太平军陷入群龙无首的局面。这是进一步削弱太平军实力的大好时机,为了巩固苏州和松沪门户,李鸿章下令淮军对常州和嘉兴发动了进攻。

  5月,淮军与常胜军一起攻陷了常州。这个消息让曾国藩欣喜若狂,他特地给李鸿章致函吹捧,说什么这是千古壮举,儒生创下这样的事业是一个奇迹等等。这些赞许一度让李鸿章有些飘飘然了,不过,他还没有太多的时间沾沾自喜,眼下,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要办。
  由苏州杀降而引起的风波让李鸿章非常震惊,从那时起,他就把常胜军看成了自己仕途路上的绊脚石。
  在淮军羽翼还没有丰满时,对常胜军还有一定的依赖。如今,淮军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常胜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再说,常胜军的存在与否是江苏能否稳定最为关键的一步。
  如今,时机已经成熟,遣撤“常胜军”势在必行。
日期:2012-06-26 09:13:18

  73.
  戈登也很识时务,他明白常胜军内部严重腐化,而淮军逐渐西化,实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今,太平天国败局已定,常胜军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所以,他主动提出遣散常胜军。

  清廷认为这是不可多得的机会,命令李鸿章乘势利导,妥善遣散。这正合李鸿章的口味,自然甚为欣喜。
  虽然李鸿章对戈登恨之入骨,但“常胜军”的实力还是不容小觑的。所以,他本着“弃其糟泊,取其精华”的原则,遣撤这支“怪胎”军队。
  经过一番斟酌后,李鸿章留下了得力炮队 600 人,枪队 300 人,海生轮船数十人,基本上保留了原来人数的三分之一,并留下12名外国军官帮同教习。其余的人都做了遣散处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鸿章这次又发了。
  因为他打着遣撤的幌子,实际上把常胜军的精锐从戈登手里夺为已有,从而增强了淮军的实力,壮大了声势。

  从此,“常胜军”消失了,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概念名词。李鸿章依靠常胜军从太平军手中夺得苏常地区,最后又成功地遣散了常胜军。总的来看,他笼络、控驭常胜军是成功的。曾国藩对他的这种能力非常佩服,觉得他“驾驭洋将擒纵在手,有鞭挞龙蛇视若婴儿之风”。李鸿章对此虽然不敢苟同,但隐隐觉得自己在这方面还是有一定天赋的。
日期:2012-06-26 10:04:03

  74.会攻天京的旁观者
  李鸿章这边已经攻陷苏州、常州各城,但曾国藩的湘军却憾不动天京城。原因大体如下:
  1.天京城自古就是龙盘虎踞之地,太平天国在这里定都后,经过多年经营,城池更加坚固,所以,湘军在攻城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2.天京城内的太平军都是洪秀全的铁杆粉丝,他们要为信仰而战,为天王而战,为太平天国而战。
  3.湘军没有淮军强有力的西式先进武器,缺乏攻城的西洋炮队。
  好在天京城里因为粮食不足,部分太平军已经饿得疲惫不堪。攻克天京是指日可待的事情了。
  此时,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
  清廷看到江苏各地基本平定了,而淮军闲着也是闲着,还不如前去帮忙,于是,命令李鸿章率兵会攻天京。再说,淮军不是吹的,靠上海巨款装备而成的西洋炮队,在摧城毁墙方面威力巨大,所以,清廷对淮军抱有很大的希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