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西楚霸王,大汉高祖——楚河汉界》
第11节

作者: 秦楼汉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唐以后,进入五代十国,其时坐椅逐渐取代了正坐。进入宋代,则上至皇家,下至平民,都习惯于坐在椅子上,中国人的起居方式终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从“平面”变成了“立体”。从此以后,古代文人的整体形象再也不复先秦、秦、汉、唐等时代之意气风发,果敢刚毅了;逐渐成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柔弱萎靡,阳刚之气大不如前。

  有人研究说:这与坐椅取代了正坐有一定的关系。因为若长时间地坐在椅子上,对身体不利,有损健康,所谓没有强健的体魄,就没有坚强的意志,故而人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都下降了。
  对于今人而言,切记:不宜长时间地坐在椅子上;倘若因工作需要,不得不长时间地坐椅,则在闲暇之时,一定要多加锻炼。有这么一种说法:脑力劳动者,每天至少要走三公里的路(超过更好);如果缺乏条件,个人以为:传统武术就是最好的体育运动,因其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进行。
  “他爹,娃儿既然这么喜欢读书,就让他读吧,说不定将来真有出息呢。”刘媪心疼地发话了。“出息?能有啥出息?不过是浪费老子几个钱罢了!”刘太公拂袖而起,“哼,妇人之仁!”说完余怒未息地起了身。“刘老三”也起了身,怒气冲冲地嚷道:“不读书,不干正事,难道跟你学斗鸡、蹋鞠吗(1)?”也不理会刘太公那惊愕的目光,径直进了房,关了门……

  (1)蹋鞠:即蹴鞠。中国古代的球类运动,起源于齐国临淄,流传了两千多年。
  先秦时很兴盛;两汉时将蹴鞠视为“治国习武”之道,不仅在军队中广泛展开,而且在宫廷贵族中普遍流行,民间亦很盛行;唐宋时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至元朝、明朝时,民间依然盛行;清朝时,对蹴鞠实行了禁止政策,因而衰微了。
  2004年7月15日,国际足联确认:蹴鞠就是足球的起源,临淄是世界足球的起源地。
  关于蹴鞠,此处一笔带过,后面将详细描述。
  日期:2012-03-29 23:53:10
  第二章(4)采野果才俊显能,慕无忌刘邦立志

  “嘿嘿,我听说老三想进学馆,可有此事?”“这?”“读几本书,识得几个字,是一件好事么。三伢子天纵英才,若能进学堂再长点见识,则前途不可限量呀!”“这?好,既然连秦太公都看好他,我岂有不尽力送小儿进学馆之理?”“刘老三”闻言大喜,“谢谢爹,谢谢太公!”秦太公顺了顺胡须,哈哈大笑,“村东头的马太公治学严谨,可让三伢子去那里读吧。”“嗯,就依太公。”

  “三伢子,你过来。”“是,秦太公。”“如今可以去读书了,高不高兴呀?”“高兴。”“哈哈!嗯,可曾有正式的名字?”“这……”“刘老三”茫然了。刘太公笑道:“乡下人家,不识几个字,如何有能耐取名字?还请太公不吝赐教,为小儿取一名字。”“嗯,好,好!”秦太公捋了捋胡须,慈祥地笑了,“我看这孩子将来必有大出息,或许能治国安邦、威震天下呢。这样吧,单名一个邦字,字季,如何?”“名倒是好名,只是小儿排行老三,为何取字为季?”“嘿嘿,小一辈好养呀。”“哈哈,好,就依太公!”……

  数日之后,刘邦和卢绾便安安静静地坐在学馆里了。不一会儿,便进来了一个先生。先生是一个高而瘦的人;身着大襟窄袖,腰间系有革带,带端装有带钩;面容慈祥,可眉宇之间却不怒自威。
  马太公笑容可掬地打量了一下新学徒,半认真地说:“原来是你们两个这小兔崽子!当日可是你们往学馆里扔进来几条蚯蚓?”卢绾恐慌而不能对。刘邦不卑不亢地站了起来,理直气壮地说:“是的,先生。当时有几个学子在温习功课时走神,可先生不知。我们想出声提醒,却怕打扰先生的清修,思来想去,无好办法可想,就只好出此下策了。”话音未落,学馆里笑声一片。

  日期:2012-03-29 23:58:03
  马太公也笑了,心想:“虽是狡辩,却颇有几分胆识。”因而不禁对刘邦多看了几眼,此时刘邦也在仔细地打量着他,目光相碰,不躲不避,平静如常。马太公暗暗称奇,心想:“从未有学子敢脸不红、心不跳地盯着先生看。可这少年竟毫无惧色地上下打量我,胆略之大,异于常人,真是一件奇事呀!”不由自主地对刘邦平添了几分喜爱。

  “先生治何学问?”刘邦忽然好奇地发话了。马太公笑道:“通《黄帝四经》、《老子》等黄、老之术;兼采阴阳、儒、法、纵横、墨等诸子百家。”“哦,谢先生赐教。”“嗯,小子可教也。现在开始授课吧。”……
  ……“‘道’自有其属性,‘虚同为一,恒一而止’……‘人皆用之,莫见其形’” ……“治理封国,主宰天下,讲究‘道生法’;治世之术,乃‘是非有分,以法断之,虚静谨听,以法为符’。” ……“故贤明的君主,宜‘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公正无私’……‘恭俭朴素’……‘贵柔守雌’……顺应天时,以免求‘力不能及’之事之‘无为’而达到‘有为’……”

  日期:2012-04-01 13:04:43
  第二章(5)采野果才俊显能,慕无忌刘邦立志
  刘邦天资聪颖,因而先生所授之学,一点就通;可先生仍然在不厌其烦地讲解着,因为别的学子依旧是懵懵懂懂的。就这样读了几年书后,刘邦渐感厌烦,觉得无甚意思了。
  有一天,闲暇之时。刘邦见先生却平日之严肃,换笑容之满面,便欣然而立,笑道:“先生,给我们讲一个故事吧。”一听这话,其他的学子也来了劲,纷纷要求先生以讲故事来传道、授业、解惑。
  马太公莞尔一笑,摸了摸花白的胡子,点了点头,“当今天下,纷争四起,英雄辈出。魏有信陵君——公子无忌,赵有平原君——公子赵胜,齐有孟尝君——公子田文,楚有春申君——公子黄歇。此四人皆喜欢招贤纳士,威震诸侯,名满一时,海内皆知,不愧为世之英豪。”
  刘邦笑问:“先生,世人之中,谁最有名?”“信陵君。”众学子闻言纷纷询问其故。马太公笑哈哈地说:“诸位稍安勿躁,容老夫慢慢道来。”于是众人都安静了,津津有味地倾听着。
  日期:2012-04-01 13:13:07

  “魏公子无忌,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虽出身王室,却仁爱宽厚,无论是王子王孙、富豪将吏,还是贩夫走卒、渔户猎人,对其皆毕恭毕敬,真诚接纳,以礼相待。因而天下之士,争相归附,门客之多,不下三千。公子贤名,威震天下,数十年间,诸侯皆不敢兵犯魏国。”刘邦不自觉地赞叹:“真大丈夫也!”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