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西楚霸王,大汉高祖——楚河汉界》
第12节作者:
秦楼汉月 “公子一生,功业颇多,然最为人所称道者,当属窃符救赵。魏安釐王二十年(1),秦将白起在长平击杀赵括,大败赵军,不久,秦军进逼邯郸。公子的姐姐乃赵惠文王之弟——平原君的夫人,多次给魏王和公子送信来,向魏国求救,于是魏王派将军晋鄙驾御十万之众,援救赵国。秦昭王得知魏国出兵,大怒,便派使臣告诫魏王:‘赵国已在秦的掌握之中,诸侯中若有出兵相救者,亡赵后必先攻之。’魏王惶恐,急令晋鄙按兵不动,作壁上观。平原君得知魏军消极避战,大惊,频频派使者前来告急,并责备公子说:‘胜之所以乐于与魏国结为姻亲,是因为倾慕公子的高义——能急人之困。如今邯郸危在旦夕,顷刻之间便会属于秦国,可魏军却迟迟不至,不知公子喜急人之困的高义体现在哪里呢?纵然公子不将胜放在心上,任胜被秦国所俘而投降,难道公子一点都不可怜你的姐姐吗?’公子为此焦虑万分,与宾客们数陈不救赵之害,费尽了口舌,可魏王始终不敢对抗秦国。万般无奈之下,公子只好携同宾客前往邯郸,准备与赵国共存亡,路过东门时,碰到了门役侯嬴。侯嬴劝公子设法讨好魏王的宠妾——如姬。为报公子之恩,如姬盗出了兵符,交给了公子。公子上路之后,至魏营时,侯嬴面向北刎颈自裁以尽忠。魏军主将晋鄙收了兵符,验证无误后,却拒绝听令。无奈之下,随行的屠夫朱亥以铁锥击杀晋鄙。公子拿了帅印,整顿大军,兵击秦师,于是秦军退去,邯郸得存,赵王谢公子曰:自古贤人都比不上公子呀。平原君此后也不敢自比公子。”刘邦听得热血沸腾,忽然起立,击掌大笑,赞道:“真英雄也!”
(1)魏安釐王二十年:公元前257年。
马太公笑道:“小儿也知识英雄吗?”刘邦笑道:“自古英雄出少年,如何不识?”“以小儿之见,公子能威震天下,缘由何在?”“一赖公子之高义——能急人之困;二靠如侯嬴、朱亥等贤良、智谋之士的辅助。”马太公抚掌大笑,“孺子可教也!”……
从此以后,刘邦对信陵君倾慕不已,便一边读书,一边学剑,四处搜寻高雅之士,并以公子为榜样,行侠仗义,急人之困……
日期:2012-04-03 23:27:52
第三章(1)中阳里刘邦别双亲,伏虎山纪信斗侠士
一晃数年又过去了,顽皮的刘邦逐渐成熟,英武之气也呼之欲出。
“老三,快过来,看一看娘给你做的这身衣裳,合适不?”刘邦欢喜地奔了过来,接过衣服,穿在身上,左看右瞧,赞道:“娘的手艺真好!”刘媪欣慰地笑了,“三伢子,自明日起,你和卢贤侄便成年了。到时你父亲和卢太公将置办酒席,宴请众乡亲呢。”“嗯,好,好!”刘邦忽有所悟,笑问:“娘,成年以后,凡事是不是孩儿可以自己做主了?”“是啊!从此以后,娘的心头肉就可以独立自主,成家立业了!”……
次日,众乡邻抬着羊、酒等物前来向刘、卢两家祝贺。乡中长老秦太公被引至上座。秦太公笑呵呵地说:“老刘,老卢,你们本来就很要好;儿子都同年同月同日生,如今也都很要好。这事儿值得庆贺呀!”……
不知不觉中,数年又过去了。
有一天,刘邦学剑回来,回到自己的小屋,暗想:“倾慕信陵君之高义已经很久了,却无缘和公子相见,亲听教诲,深以为憾。唉,公子现在只怕已化作一抔黄土了吧。虽然如此,却难挡我搜寻公子遗踪之夙愿。若能寻访到公子旧时的门客,从其口中领略到公子的侠义作风,不也是一件极大的美事么?好,明日去大梁。”主意已定,便将想法和盘托出。
“去大梁?”刘太公大惊,“老三,你在说梦话吧?”“不,爹,孩儿说的是实话。”“什么?”刘太公勃然大怒,“翅膀硬了是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许去!”“爹,孩儿一定要去。”“你?”刘太公气红了脸,“你这个不肖子孙!当初你说要读书,好,为父出钱送你进学堂,结果怎样?学了三五年又想学剑,好,为父也答应你了。本以为你成了年以后,可以帮爹好好地打理家业了,不曾想,你……哼,再想为父资助你钱财,门都没有!老子置理一份家业容易吗?大把的钱财都让你投到了水里,结果一个泡都没有!”“爹,你别恼,不就是心疼钱吗?不错,这些年孩儿读书学剑是花了不少钱,可这没白花,我……”刘太公打断了他的话,“没白花?那你现在去挣几个小钱给老子瞧瞧?”刘邦也来了火气,“好,我现在就去。”于是拎着收拾好的行李,提着一柄宝剑,迅疾地出了门。
日期:2012-04-03 23:52:48
刘太公见状,又惊又怒,想拽他回来,口里却骂道:“小子,你有种,以后别回来!”刘媪则心急火燎地叫道:“三伢子,你要上哪儿去?快回来!”“娘,孩儿现在长大了,不用为我操心。等孩儿从大梁回来,再好好地孝敬您老人家。”刘媪急叫道:“三伢子,大梁离这里远隔数百里,娘不放心你一个人去呀,快回来吧!”可刘邦早已跑远了。
刘媪见状,急得直哭。刘太公也慌了神,却又气不过,恨恨地骂道:“真是一个孽障!好,就当我没这个儿子!”慌乱地在原地转了一圈,又懊悔地骂:“读书,读书,读甚鸟书?读得心比天高,连老子的话都不听了!”见刘媪还是一副哭哭啼啼的样子,只好良言相劝,“莫急,莫急!那娃儿一向心高气傲,小小的中阳里圈不住他呀,或许三伢子注定福大命大,咱们不用为他操心。”见刘媪依旧呜咽作响,便大呼道:“伯儿,仲儿,傻站在那里干嘛?还不快扶你娘回屋!”……
刘太公往刘邦远去的方向默默地注视着,也不知过了多久,只觉双腿发麻时,才长叹一声,“唉,儿大不由爹呀!”……
晚上,刘媪一个劲儿地为刘邦祈祷。刘太公笑言:杞人忧天,多此一举。可他从睡梦中醒来时,忧心忡忡地长叹道:唉,不知道邦儿走到哪里了?
却说刘邦离了中阳里,一路紧赶慢赶,不日便进了魏国,来到一个小镇。其时已近晌午,刘邦只觉得腹中饥渴,便边走边望,忽见前面有一个客栈,挑着一面招旗在大门前,旗上写着三个大字:“伏虎楼。”刘邦见了,心里欢喜,想道:“这魏国的文字和楚国的确实有差异,幸亏读了几年书,约略识得各国文字,不然过了都还不知道这是一家酒店呢。”
日期:2012-04-05 14:23:52
第三章(2)中阳里刘邦别双亲,伏虎山纪信斗侠士
进了门,入到里面坐了,将宝剑倚在一旁,刘邦便高叫道:“店家,拿酒来。”“嗳,来了!”店小二把一只碗、一双箸、一壶酒、一碟热菜置于刘邦的面前,并筛了满满一碗酒。刘邦小饮一口,大叫一声,“好酒!”店小二笑道:“客官真识货!要不再来一壶?”刘邦又饮了一口,“好!”往身上一摸,暗暗叫苦,“盘缠已不多,不可多饮。可店家已去……”“客官,酒来……”“哈哈,店家,搞错了吧,我何曾说要酒?”“啊,客官刚才可是说了一个‘好’字?”刘邦不置可否,“我说的是:好……酒。”“这?怪哉!”店小二面色不悦,接着又笑容满面,“或许真是听错了。”于是将酒壶移走了。
风卷残云一般,不一会儿刘邦便将酒、菜等物全打发进了肚子,“店家,结帐。”接着嘴巴一抹,提剑便走。
店小二忙叫住了他,笑道:“客官留步。”“怎么?莫非少了酒钱?”“不少。”“那你为何唤我?”“客官有所不知。”店小二又仔细地朝刘邦打量了一番,笑问:“客官不是本地人吧?”刘邦闻言顿起戒心,暗想:“莫非这人有甚企图?”因而默然无语。“看客官的装束,定乃楚人无疑。不知是否要过山?”“什么山?”“伏虎山。”刘邦暗自度道:“莫非这人想诱我过此山,好借机……”于是随口答道:“不过。”“啊,莫非客官不去大梁?”
刘邦惊道:“你怎知我要去大梁?”“很简单。”店小二笑道,“客官若不去大梁,必不会从此经过;而若要去大梁,必过伏虎山。”“啊!”“客官前番不说真话,只恐疑我有私吧。唉,我为你着想,你却遮遮掩掩的,不露真心,也是个不爽快的人!”一边摇头,一边往里走。
日期:2012-04-05 14:50:58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