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32节

作者: 日月重开
收藏本书TXT下载
  毫无疑问,唐太宗堪称一代名将雄主,他的人气更罕有人及。但也需要指出,后世对他的评价有意无意走入了一个极端,当我们用几万字盛赞了唐太宗的丰功伟绩,让隋文帝自惭形秽,宋太宗不好意思出场时,是否也有必要看看这个人或许也有一丁点儿缺点呢?他的问题还不是一点半点,我们甚至可以单列一篇来说说缺点。
  1.绝不能抹去的道德污点
  毫无疑问,玄武门之变杀兄篡父,严重违背人类基本道德,这是唐太宗抹不去的污点。有些人为偶像辩护,说太宗虽得国不正,但治国有方,缔造了异常强盛的大唐帝国,若由李建成继位,未必能如此出色。且先不论这个“如果”能否成立,就算能,这种说法也是极端的马基雅维利主义。不仅是唐太宗,唐高祖也是先侍奉突厥,借力造反,统一天下后再去剿灭突厥。父子俩都是标准的先做汉奸,再当国父,以卑劣手段坐上皇位,再在皇位上通过丰功伟绩来掩饰之前的劣迹。而真正可怕的是父子俩干得都很成功,他们真的坐稳了皇位,并通过后来的功绩在历史上留下了相当不错的名声。

  这无疑是极其恶劣的榜样,或许在唐太宗之前还有人慑于道德约束以及成功概率的低下而不敢轻易冒天下之大不韪,但是当唐高祖和唐太宗的成功典范摆在面前,又给了更多人铤而走险的勇气。唐太宗尽管立即开启了一个贞观盛世,但很多人却忽视了恶劣的道德示范也将中华民族引入了一个道德下降通道。从长远一点看,这个道德负效应恐怕比贞观盛世的经济正效应绝对值更大吧!

  这个恶劣效应在唐太宗晚年就已经显露出来。太宗之妻即为长孙晟之女、著名的文德顺圣皇后。太宗深爱他的妻子,和隋文帝独孤皇后、唐高祖窦皇后一样,又是一桩令人称羡的帝王婚姻。长孙皇后的情况大致和独孤皇后差不多,史书上吹捧她们的桥段也大同小异,就不重复了。且说文德皇后崩于贞观十年,留下三个嫡子:长子皇太子李承乾、次子魏王李泰、三子晋王李治。不用说你也该知道接下来是什么——次子要夺长子的位了。事实上,唐太宗最宠爱的儿子还真是李泰。果然,经过多年斗争,贞观十七年,李承乾谋反事泄(请问太子为什么要谋反?)被废黜,唐太宗承诺改立李泰为太子。但这遭到激烈反对,嫡长子继位是《周礼》定下的传统,唐太宗和他表叔已经连续破坏规,若再不正常传位给嫡长子,这秩序就彻底乱了。唐太宗还是不太敢负这个责任,但也不可能让承乾继续储位,最后他采取了一个让人笑掉大牙的折中办法——由晋王李治建储。不过想想也有道理,争得头破血流的全部落空,围观打酱油的捡到馅饼,其实这就是想告诉后人三个字而已:别争了。

  李治其实生性黯弱,本不想参与两位哥哥的政治斗争,谁知无心插柳,捡了个皇帝当,即为唐高宗。但这小子柔弱的外表下其实隐藏着一颗勇敢的心,他虽然不学表叔公的政治斗争,却把人家趁探病勾引老爸妃子的本事学了过来,在唐太宗病榻前把他的爱妃武媚勾到了手,后来还公开册为皇后,即为更加著名的则天顺圣皇后。没错,又是一对恩爱夫妻——我说的是“又”!

  到此,您已经可以发现规律了:隋唐的皇帝,全都是深爱妻子的好男人,每一对都令人称羡,但又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出轨方式,到最后自己也会戴绿帽子:隋文帝的陈、蔡夫人被隋炀帝笑纳;隋炀帝的萧皇后最初被窦建德笑纳,后落入突厥之手,几经辗转终于被唐太宗(她表侄)笑纳;而此前,晋阳宫全体宫妃均已被唐高祖和裴寂笑纳;而李建成、李世民都揭发过对方淫乱宫廷,这是谁给谁戴了绿帽子?我相信,哥,你懂的;唐太宗的才人武媚被唐高宗笑纳;至于唐高宗这个老婆后来自己当了皇帝,笑纳她的男人正史无详载,总之就是数不清;到后来唐玄宗突破了后辈给前辈戴绿帽的常规,给儿子戴上一顶绿帽……这是一部比《天策上将征战史》更加波澜壮阔的战史,“唐乌龟”绝非浪得虚名。而唐太宗,这个万人景仰的偶像,其实也是这个庞大队伍中不光彩的一员。

  所以,尽管唐太宗立下了贞观之治这个大功,但并不能掩盖他不光彩的一面。但他本人急于掩盖,为此又做了更不光彩的一件事。
  2.篡改史料,文过饰非
  中国人有着极其强烈的正史情结。无论当权者对史官以生命相威胁,还是巧妙的逃避罪责,都也无法阻止正直的史官连续写下“崔杼弑庄公”、“赵盾弑其君”。这个不以宗教立国的庞大帝国之所以世代传承,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这种相对独立的治史精神。唐太宗尽管在皇帝位置上干得很出色,或能得到政论家好评,但始终无法完全冲抵道德上的巨大缺陷。有些突破底线的当权者通过篡改史料来抹去许多劣迹,唐太宗很可能也干过此事。事实上,唐太宗不一定要去篡改已经成书的史料,只需要从两方面做一些细节处理,就能文过饰非。

  首先是垄断第一手资料。从永嘉之乱到玄武门之变,这三百年总体而言是大混乱,无数零散史料大多在唐初才编撰成史,唐太宗本人也是许多重大事件的第一手资料提供者,有时还是唯一知情人,他只需在这个环节上做点手脚,就能改变很多史实的传世印象。当然,有些事已被他胡说得来无迹可寻,我们也不能乱猜,但有些事吹破了牛皮,就难逃我等火眼金睛了。比如,唐太宗为了彰显他对唐朝建立的重要作用,将唐高祖刻画成一个黯弱、犹豫、缺乏主见的肉人,完全是在他的挟持下被迫起兵反隋的,事先并不知情,他李世民才是唐朝的真正创始人,所以唐高祖也多次表示要传位于他,最后他当上皇帝也算合理。但稍加思考,晋阳起兵时李世民才十八岁,而史书号称他背着李渊“筹画多年”,策划了一整套反隋建唐的庞大计划。这个“多年”是多少年?就算三年吧,那李世民小朋友也是从十五岁开始,在隋朝还很富强时就背着父亲策划这么大一套计划。李老二,你还真会坑爹呀!而据唐初宰相温大雅所著《大唐创业起居注》,在唐朝创立过程中,李世民的战功和李建成相当,而李建成还充当李渊副手,做了大量组织管理工作,功绩远在世民之上,他的皇储地位应该相当稳固(如果不考虑被刺杀)。如此看来,唐太宗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向史官哭诉是他哥哥先对付他,他才被迫反击的说法也是恶人先告状。总之,建成的人都被杀光了,你可以想象垄断了第一手资料的唐太宗及其同党向史官提供的资料水分有多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