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煮酒话太宗——皇二代的千秋家国梦》
第31节作者:
日月重开 长孙晟临危受命,再次出使突厥。都蓝可汗拒绝承认杨钦的存在,但长孙晟早就在突厥上层建立了强大的情报网,很快搜获杨钦,扭送至都蓝可汗面前质问。大义公主阴谋败露,后来被隋文帝要求处死。都蓝可汗处死大义公主后要求再嫁一个公主给他,隋廷佥议同意。但长孙晟坚持不可,奏曰:“都蓝现在已经很强,但与达头为敌。如果再嫁公主给他,达头、染干都会归附于他,突厥将再归一统。处罗睺之子染干今为突利可汗,也想和亲,不如允了他,招他南徙。他兵少势弱,容易招抚,就让他北捍都蓝。”于是隋文帝封宗室女为安义公主,由长孙晟率使团嫁给突利可汗。长孙晟游说突利可汗南徙,居于都蓝可汗和隋朝之间。都蓝可汗非常忌恨,经常袭扰突利可汗。突利可汗每次都及时告知隋军来援,次次使都蓝可汗无功而返。
日期:2012-06-06 11:30:48
4.
开皇十九年(599年),都蓝可汗制造攻具,准备攻打大同,又被突利可汗告密。隋廷以汉王杨谅为行军元帅,左仆射高颎出朔州,右仆射杨素出灵州(今宁夏灵武),上柱国燕荣出幽州,大破都蓝可汗。都蓝可汗大怒,重新与达头可汗合盟,合兵猛攻突利可汗,尽灭其族。突利可汗与长孙晟共五骑仓惶夜奔关内,奔至蔚州(今山西灵丘)城下,突利可汗见眼前是汉家城池,身后是茫茫草原,难免百感交集。再看着长孙晟这个狡猾的汉人(汉化鲜卑裔),越想越不对劲,我突厥汗国本来雄霸草原,蒸蒸日上,而今怎么就落得如此光景,不正是因为听了这家伙的一连串馊主意吗?于是说:“我今日兵败来投,无非是个降人,天子岂能礼遇我。达头与我本无仇隙,不如投他。”
长孙晟知他怀有贰心,于是设计通知城内大举烽烟,突利可汗见了问怎么回事。长孙晟骗他说:“我国城池建于高处,遥见敌军就举烽火。贼少则举两烽,贼多则举三烽,大逼则举四烽。”突利可汗见是四烽并举,以为都蓝可汗大举追杀而来,来不及细想,连滚带爬抢入关内。
突利可汗来投,隋文帝大喜,册封其为意利珍豆启民可汗,在朔州筑大利城安置,后迁至夏、胜二州(今内蒙河套地区)。不久安义公主卒,隋廷又嫁义成公主,礼遇甚厚。启民可汗招揽草原诸部来归,极大削弱了都蓝、达头二汗。二汗咬牙切齿,集兵来攻。隋军大举出塞,结果都蓝可汗被部下所杀,其众大乱。达头可汗自立为步伽可汗,准备扛起突厥复兴的大旗。隋廷遣晋王杨广为帅,长孙晟率归降诸部往伐。长孙晟熟知地形,在上游下毒,步伽可汗的人畜饮后纷纷中毒,以为是天降亡兆,惧而夜遁。长孙晟趁机掩杀,斩获无数。战后杨广和长孙晟在帐内欢饮,突厥遣使来降,说:“突厥之内,大畏长孙总管,闻其弓声,谓为霹雳,见其走马,称为闪电。”杨广也赞叹:“将军震怒,威行域外,遂与雷霆为比,一何壮哉!”
之后草原上剩下几个可汗势小而均衡,仰隋廷鼻息而活,也不敢联合起来反抗,草原秩序一时大好。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右骁卫将军长孙晟卒,享年58岁。长孙晟卒后突厥又起贰心,大业十一年,启民可汗之子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趁隋炀帝(即以前的晋王杨广)无备,突然起兵将其围于雁门关。隋炀帝感叹:“要是长孙晟还在,匈奴(指代突厥)岂敢如此大胆!”
隋朝面对勃兴的突厥汗国,一方面有达奚长孺这样的忠烈将士舍生忘死的保家卫国,一方面隋文帝也没有盲目硬拼,而是用长孙晟的战略奇谋分化瓦解,使其内相损耗,达到草原均势。这种策略后世常用于地缘战略,成为大国控制落后国家,达成区域均衡最通行的法则。
日期:2012-06-07 15:44:50
第五篇 贞观长歌传四海——唐太宗李世民
四、华夏天威,广布全球
唐太宗一朝,中华帝国天威浩荡,四夷咸服,甚至有一位孤胆英雄,手无寸铁,却仅凭一支使节,便能在世界屋脊之南,调集各国军队,攻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一个!他的传奇故事足以让州长、史泰龙等一干好莱坞硬汉在瞠目结舌之余痛惜自己的编剧太不给力。虽然此事其实跟唐太宗本人关系不大,但毕竟发生在贞观年间,都讲到这儿了就必须讲一讲。
故事主角叫王玄策,您大可不必因为没听说过这个名字而为自己的历史知识匮乏感到惭愧,他在名将史上实在排不上号,甚至不能算一名货真价实的将军——他只是朝廷派往印度的一名使节而已。据说《西游记》中的玄奘法师到了天竺(今印度),开启了两国友好交往的源头。当时天竺分裂成五个国家,分别向大唐朝贡。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唐廷派右卫率府长史(七品文职)王玄策为使,回访天竺。王玄策去前四国都很顺利,但在第五国,也是最强大的中天竺遇到了麻烦。王玄策起身后该国发生政变,大臣那伏帝?阿罗那顺叛乱,杀死国主尸罗逸多。王玄策不是陈玄奘,没有孙行者那样的徒弟可以驾筋斗云到天竺去打前站,他带着数十骑傻乎乎的就进了国境。阿罗那顺也是鼠目寸光到了极点,他弑主篡位,按说应该讨好大唐争取支持才对,谁知他贪图王玄策带在身边的各国贡品,就把大唐天使给抓了。但这些人水平低得吓人,中途又被王玄策给跑了。
跑出来的王玄策窝了一肚子火,本来是风风光光的大唐天使,各国君主无不好生款待,结果到你这儿当了阶下囚,看老子不弄死你!
那具体该怎么弄死他呢?恐怕很多人第一反应是连滚带爬跑回长安,吮着唐太宗的丨乳丨头嚎啕大哭:“皇上,臣被三哥欺负了,您可要给俺出头啊!啵啵。”
但王英雄岂是此等孬种,他压根儿没想过回长安,我虽离国万里,没有唐军可以调动,但我手里不是有大唐皇帝的使节吗?够了!
王玄策孤身一人来到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吐蕃国境内,出示天子使节,向中天竺叛贼阿罗那顺宣战,传檄周边各国派兵参战。很快,尼婆罗国(今尼泊尔)派出七千兵参战,吐蕃也派出一千二百精兵。好,就这么多兵!王玄策自命为总管,率领不到万名借来的军队,向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帝国进军!
双方在中天竺国都茶镈和罗城(今印度国比哈尔邦蒂鲁特市)城外展开激战。阿罗那顺自以为他的象兵驰骋南亚,所向无敌,但这些大肉坨在唐军步骑弓弩战法面前完全是送菜级别,被打得大败,大象都跑到山里去了。阿罗那顺大惊,连忙缩进城里当乌龟,但这又哪里难得住最善于城墙攻防的唐将呢?联合国军三日攻破其国都,斩首三千余级,弃城逃窜时又有万余天竺兵将被逼入河中溺死。阿罗那顺逃出国都,整军复战。这次就更不是对手,再次溃不成军,心比天高的阿罗那顺大帝被擒。其妻率余众继续据守乾陀卫江(今恒河),那好吧,我老王就再让你们见识见识唐人的跨水作战能力。这一次见识完后,中天竺国彻底完蛋。周边几个国家纷纷遣使犒劳王师,王玄策这才带着阿罗那顺等大批俘虏,无限风光的回到长安。
王玄策以一介文官使节,孤身一人落难异域天南,手无寸铁,不惊惧,不张皇,仅凭天子使节,传檄四方而诸国响应,率八千军三日而定天竺,扬我华夏国威于万里之外!
尽管这场战绩本身并不值得大肆吹嘘,但这种英雄气概却完美展现了大唐一朝的华夏风骨。王玄策的壮举,向世界,更向他的后人展示了一个充满自信的超级帝国,一个铁血气概的英雄民族!千年之后,日本作家田中芳树激动的写下《天竺热风录》,热情讴歌王玄策这位在战争史上其实并不著名的“将军”的传奇故事。
壮哉玄策!壮哉大唐!
正是:
君不见高原万里覆霜雪,珠峰千屻挑明月。
君不见异域天南风景奇,恒河百丈波浪绝。
天竺长空风行热,大唐将军挥烈血。
十万长路阻归期,八千借兵安世界。
汉有班定远,投笔千里觅封爵。
唐生王玄策,闪耀万国天子节。
男儿何须画凌烟,名入青书刻玉阶。
汉唐天威传万世,寰球人类朝天阙。
日期:2012-06-08 15:19:29
六、夸大其辞,急功近利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