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手艺人——销售技艺是怎样炼成的》
第26节作者:
万里风行 日期:2011-05-28 09:02:54
我们继续“势”的讨论,站对队,跟准人。一个公司的风格其实就是老总影子的延伸,我们第一要看这老总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第二要看这个老总有没有分享利益的心态。可能有XDJM又要说了,我怎么知道?这个时候就要观察了,一个人能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可以设置很多考察指标,我们简化一下,如果这个老总能全副心思放在企业中,虽不中亦不远矣。有没有分享的心态又怎么看呢?简单,看看那些开创企业的元老都什么待遇,如果老功臣都被斩杀干净,那你也别指望,如果老功臣在公司里位置可能不再重要,但待遇都还不错。那这个BOSS就是有分享心态的。
继续“势”的探讨,此篇聊一个职场中大家能看到的“借势”现象:婚姻。
仍本着一贯原则,只讨论技术,不涉及道德讨论,呵呵。
有人说,婚姻是人生的第二次投胎,此语很有技术含量。
某人身边有朋友把婚姻当销售业务经营,女友家父母是某部门的实权人物则属于大客户,女友家父母在位的时间还会较久则为长期大客户,女友如为独女则为独家生意大客户。当年大家聚会时每次此友都是座中笑谈,此友也不生气,言笑自若,大家很是开心。若干年后,此友还真依靠婚姻起来了,做着岳父辖下部门的供应商,公司规模不大,几千万的营业额,但付出的心血和承受的压力和当年这些朋友们来比,那是天堂和地狱的对比啊。
看看古今中外,靠婚姻混起来的兄弟还真不少,咱们的大明创始人朱元璋同志,西方一代名将华伦斯坦同志、马尔勃罗同志等,也都是靠女人上位,不过这些兄弟的共同点是婚姻给的是机会,把握机会的能力靠自己,各人都是有本事的。
额外说一句,有这种借势想法的同志,把目标定低些,到了一定的阶层,基本都是政治婚姻,各家族为了种种利益进行联姻,而穷小子想进去有些难度。
这种“借势”,大家见仁见智吧。
销售的“势”和“实地”——销售人员的平台与个人能力探讨暂告一段落,我们接下来回到第二部分——销售基本功之交流虚实篇下篇。
日期:2011-05-30 22:41:46
交流务实的部分分四项:
第一项观
“观”这门学问可不小,可惜现在节奏太快,我们大家都没时间去观了,观天观地,观世间万物,观众生百相,这都是学问啊。若干年前看松下幸之助的种种感悟,很是感慨此人于万事万物中都在探寻经营之法。
销售人员不观天地万物也就罢了,不去体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玄妙理论也就罢了,不过观察客户是基本功,这个是一定要观的。某人的同事,千里迢迢去拜访客户,回来问,此去如何?答曰那个城市美女不少啊。某人急问,客户如何?茫然对曰,时间匆忙,没什么印象了。当场晕倒。
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观?
观察客户本人姿态神情,穿着打扮,观察客户的举止行为,观察客户的语言习惯,观察客户回答敏感问题时的微小动作表情,观察客户的办公环境,观察客户不同场合的不同面孔等,你要根据这些观察来得出结论,这个人说的话可信吗,这个人的承诺可信吗,这个人对你提出的解决方案满意吗,而这几个问题是你在跟进这个单子时要反复问自己的问题,这些问题的答案是什么?最重要的就是你的观察,如果你有可信任的熟悉此客户的朋友,也可以用来求证,但我们不要依靠这种好运气,还是求人不如求己吧。
日期:2011-05-30 22:43:08
第二个问题是如何观?
有的兄弟会说,观就是看呗,有什么难的?大家都是看,看出来的东西那可是千差万别。
上一个小故事:《见闻琐录》记载,曾国藩善知人,预卜终身。任两江总督时,陈兰彬、刘锡鸿颇富文藻,下笔千言,善谈天下事,并负重名。有人推荐到幕府,接见后,曾国藩对人说:“刘生满脸不平之气,恐不保令终。陈生沉实一些,官可至三四品,但不会有大作为。”不久,刘锡鸿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西洋,两人意见不合,常常闹出笑话。刘写信给清政府,说郭嵩焘带妾出国,与外国人往来密切,“辱国实甚。”郭嵩焘也写信说刘偷了外国人的手表。当时主政的是李鸿章,自然倾向于同为曾门的郭嵩焘,将刘撤回,以后不再设副使。刘为此十分怨恨,上疏列举李鸿章有十可杀大罪。当时清廷倚重李鸿章办外交,上疏留中不发,刘气愤难平,常常出语不驯,同乡皆敬而远之。刘设席请客,无一人赴宴,不久忧郁而卒。陈兰彬于同治八年(1869)经许振禕推荐,进入曾国藩幕府,并出使各国。其为人不肯随俗浮沉,但志端而气不勇,终无大见树。观曾国藩预决二人,真如天算一般。然其衡鉴之精,尚不止此。在军命将,说某可为营官;某人可为大帅,某人福薄,当以死难著名;某人福寿,当以功名终。皆一一验证。
日期:2011-05-30 23:14:23
曾国藩怎么观人的?他有本书叫做《冰鉴》,其中有一套纲领性口诀: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万某觉得很有道理,所谓相由心生,一个人的眼神,嘴唇、精神,气概等这些是能观察出来很多东西的,这个未必是迷信,销售的兄弟们可仔细体会下这套口诀,奥妙无穷啊,呵呵。
故事讲完了,咱们回到正题,兄弟们要根据观察来得出结论:这个人说的话可信吗?这个人的承诺可信吗,这个人的需求是什么?这个人对你提出的解决方案满意吗?
我们不按《冰鉴》来分解,那个细分起来讲法很多,我们根据要了解的问题来进行分解,做单子,我们对客户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夜深了,明天我们继续,好梦。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