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2-07-19 23:25:22
艾肯是故意的。他与冯.诺依曼一样是个理想主义者,在他看来,计算机技术应该为所有人造福,而不应该归属于某个个人或某个公司,他担心Mark I会沦为IBM的敛财的工具,从而阻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前面说过的王安瞒着他申请了磁芯技术的个人专利,一度令艾肯十分不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过话说回来,人家沃森可是真金白银投进来的,出钱又出人,现在这样过桥抽板卸磨杀驴的确实不地道,不少人也因此质疑艾肯忘恩负义、好大喜功。然而性格暴戾耿直的艾肯对此却一点也不在乎,卸磨杀驴又咋地啦,谁叫你这驴子一心只知道盯着胡萝卜,都不是专心研究怎样提高拉磨技术。没了IBM的掣肘,反而可以轻装上阵。借着Mark I成功的东风,在1946到1952年间,艾肯一口气推出了从Mark Ⅱ、Mark Ⅲ、Mark Ⅳ三款产品。
Mark Ⅱ采用了高速电磁式继电器,乘法运算速度比Mark I要快上8倍。Mark Ⅲ则开始采用了电子管技术,属于半电子半机电式的计算机,而存储器部分则使用了磁鼓。Mark Ⅲ是程序存储计算机,不过却不属于冯.诺依曼体系结构,Mark Ⅲ的程序指令存储和数据存储是分开的,这种计算机结构被称为“哈佛结构”(Harvard architecture)。1952年推出的Mark Ⅳ同样是一台“哈佛结构”的计算机,同是也是艾肯设计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Mark Ⅳ使用了王安设计磁芯存储器,成为最早使用磁芯存储的计算机。
从1939到1952,从Mark I到Mark Ⅳ,艾肯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大叔级博士毕业生变成了当时计算机领域最瞩目的实力派明星。不过,艾肯对于计算机技术发展所作出的贡献,并不仅仅在于此。在木王尤看来,艾肯对于推广计算机技术、培养计算机人才方面所作的贡献,要远胜于那几台不算领先,也不十分出众的计算机。
1946年,艾肯从海军退役,在哈佛创立了计算机实验室,并担任实验室的主任。在艾肯的领导下,哈佛计算机实验室成为当时美国领先的计算机技术研究中心和人才培训基地。此外,艾肯还在哈佛率先开设了“大型数学计算机”这一课程,随后又引入了计算机研究生课程,使哈佛成为最早授予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大学。艾肯本人带出了15名博士生,还有一批在研制Mark系列计算机时的助手,这些人散在各处后,大都成为计算机领域的技术中坚。我们说说其中的几位:
肯尼斯.艾佛森(Kenneth Iverson),加拿大人, 1951年在哈佛读博士,导师正是艾肯。艾肯当时正在研制Mark Ⅳ,艾佛森藉此开始接触到计算机技术,并开发出APL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毕业后,艾佛森留在哈佛当助理教授,由于得不到提升,下海去了IBM。在IBM期间,艾佛森进一步完善了APL,并在IBM主机上加以应用和推广。由于APL采用了解释而非编译的方式,使用起来比较方面,非常适合工程计算、统计分析等应用场合,因此广受欢迎。1979年艾佛森因为发明了APL语言,获得了图灵奖。
(139)
日期:2012-07-23 21:49:27
格里特.勃洛夫(Gerrit Blaauw),荷兰人,1948年进入哈佛,成为艾肯的弟子,曾参与Mark Ⅲ、Mark Ⅳ的研制工作。博士毕业后,勃洛夫回到荷兰,在阿姆斯特丹数学中心干了几年。1955年,勃洛夫回到美国,加入IBM公司,参与了S/360的开发工作,是S/360的主要设计者之一,他也因此获得了IEEE的计算机先驱奖。
弗瑞德.布鲁克斯(Frederick Brooks),先驱奖与图灵奖双奖得主。13岁时看到了关于Mark I的介绍,开始对艾肯和计算机技术心驰神往。1953年,布鲁克斯进入哈佛,师从艾肯,3年后取得计算机博士学位,成为美国首批“正牌”计算机博士生。艾肯与IBM是死对头,但艾肯的弟子不少都去了IBM。毕业后,布鲁克斯与他的两位师兄艾佛森和勃洛夫一样,去了IBM,成为IBM的技术骨干。关于布鲁克斯的故事,我们后面还会详述。
王安,博士毕业后加入哈佛计算机实验室,成为艾肯的助手。1948年,王安为Mark Ⅳ设计了磁芯存储器,并申请了个人专利,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再以后,王安进军计算机市场,“王安公司”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计算机公司之一。这是后话了。
格雷斯.霍珀(Grace Hopper),艾肯助手,先驱奖得主。霍珀的资历其实比艾肯还有老,她是耶鲁大学的第一位女性数学博士,比艾肯小6岁,但却比艾肯早5年取得博士学位。二战前,霍珀在纽约的维萨学院(Vassar College)教书。1941年的珍珠港事件改变了霍珀的一生,她辞去了维萨学院的终身教职,与结婚15年的丈夫解除了婚姻关系,成为美国海军后备军校的一名上尉营长。1944年,Mark 1运到哈佛物理实验室地库的几个月后,海军将霍珀调到哈佛担任艾肯的助手。艾肯对给他配了一位女性助手非常不满,而霍珀也从艾肯冷冰冰的态度中觉察到要想在这个男性主宰的领域里得到尊重,只有凭实力说话。霍珀开始一头扎进这台神秘而复杂的机器里,6个月后,她由一位从未接触过计算机的小白变成为这一领域的专家,并发明了应用于Mark I的编码系统。高傲的艾肯自此对霍珀刮目相看,霍珀随后参与了Mark Ⅱ的开发工作。
霍珀担任Mark Ⅱ的操作员期间,有一段至今为人津津乐道的趣闻。194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Mark Ⅱ突然停止运作。正在值守的霍珀开始寻找故障原因,最后发现是一只飞蛾夹在了继电器的簧片上。霍珀将飞蛾用胶带粘在工作日志上,并将这个故障称为“Bug”(虫子)。自此,人们开始习惯将计算机故障称为“Bug”,而将调试或排除故障称为“Debug”。
1949年,霍珀加盟毛克利与埃克特的EMCC以及随后的雷明顿兰德公司。期间霍珀开发了一系列编译器,其中FLOW-MATIC编译器后来发展为第一个被广泛采用的高级程序语言:COBOL。因此,也有人将霍珀称为COBOL之母。1967年,已经退休的霍珀被召回部队,参与海军的系统内的程序设计语言的标准化工作,一直干到80岁才正式退休。服役期间,霍珀做客哥伦比亚电视台著名的访谈节目《60分钟》,人们从电视上才知道有这么一位默默无闻的女性为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为海军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如此之多的贡献。霍珀一下子成为了明星级人物,随后被迅速晋升为海军少将,海军的数据自动化中心也被更名为更名为格雷斯.霍珀中心,海军一条导弹驱逐舰被命名为“格雷斯.霍珀”号。霍珀成为众多从事计算机行业的女性的骄傲。
(140)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