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宰辅的交游行谊》
第40节

作者: syetsen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嘉靖皇帝龙颜大悦,重赏了徐阶,晋升徐爱卿为少师,兼领尚书俸,从此日渐疏远严嵩。
  徐阶善于谋算,对宫中日用物资和建筑费用的了然于胸,精打细算出既花费不多、又能如期完成的工程计划,并因此博得皇帝的欢心。
  老态龙钟的严嵩看到徐阶如此受宠,着实眼红,又耍出痛哭乞哀的伎俩,他设宴盛情款待徐阶,并让家人团团围着他叩拜。
  自己还说:“我是快要进棺材的人了这些人以后还望徐公不遇。”
  徐阶不吃这一套,推辞直说:“不敢当,不敢当。”
  历史上有些事,发端有时离奇近乎荒诞,说起徐阶最后扳倒严嵩父子,倒有一件饶有趣味的故事。
  上海人徐阶有着江南人特有的圆润、精明,善于权谋韬略。他在严嵩得势的时候尽量避免和严嵩发生冲突,唯唯诺诺服从严嵩,一旦政局变幻,严嵩即将失势,他就不择手段,落井下石。
  他利用嘉靖皇帝相信道教的弱点,收买了嘉靖皇帝身边的那几个宠信的道士,授意他们利用皇上扶乩的机会中伤严嵩。
  扶乩就是一个沙盘,一个道士装作神仙附体,在沙盘上有一个东西来写字,皇帝问什么问题,答案就在沙盘上面写出来,表示是天上的神仙附在他身上写出来的,而不是这个道士写出来的。

  果然,嘉靖皇帝心血来潮,有一天突然向蓝道行发问:朕对上天那么虔诚,为何朕的国家每况愈下,朝政混乱不堪?
  那个道士立即按照徐阶事先交代的诈为乩仙回答:贤能的人不得施展其才,不肖之徒肆为猖獗,所以国家衰败。
  嘉靖皇帝连忙追问:谁是贤能的人,谁是不肖的人?
  蓝道行就写出:贤能的人如徐阶,不肖的人如严嵩。
  嘉靖皇帝紧接着又问:既然上天都知道,为什么老天爷不发雷霆之怒,把他打死呢?

  蓝道行又写:上天的意思就是说他在京城,而且严嵩的家就在皇宫边上,如果这样搞的话影响到皇宫了,所以不能,你如果把他流放出去,上天就自然而然会惩处他。这些都留待皇帝自行惩处啦。
  信道痴迷的嘉靖帝默默地点点头,不再继续问下去,他对严氏父子更加不满,逐渐萌生了驱除他们的念头。
  这一切的铺垫之后,徐阶唆使门人对严嵩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徐阶的门生御史邹应龙正准备提笔你写奏章弹劾严嵩,朦胧间竟混混睡去,而且还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他梦到自己“左牵黄,右擎苍”,一个人佩弓取箭,离座而出,骑上一匹骏马,纵辔而奔,出门打猎了。正行间,忽遇一座高山挡着去路,应龙取箭就射,可这一箭轻飘飘的,只发出“嗖”的一声响,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他又接连射了好几次,却屡射不中。
  于是梦里的邹应龙就很沮丧,他再往前走,翻过了这座高山,突然发现前面还有一座小山,山脚东面有一座用土块垒起的楼,楼下面是一片田地,田里有一堆米,米上还盖着草。他不管什么,又拉弓搭箭向垒楼射去,只听哗哗一声巨响,楼已坍塌。
  这一下就像射倒了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牌,紧接着响声连天,米堆倒了,田也炸开了,小山也倒了,邹应龙回头一看,连身后的那座大山也倒了,响声连天,声势惊人,邹应龙也被吓醒了。
  邹应龙追忆梦境,细细解析,猛然醒悟:这个“高山”不就是一个严嵩的“嵩”字吗?所以直接射向高山的箭看来是没有效果的。
  “田”上一堆“米”再加顶上的“一”堆“草”,这些合起来正是一个严世蕃的“蕃”字,而严世蕃别号“东楼”,这个楼塌山倒,不正是象征着严世蕃的倒台吗?
  邹御史顿悟天机:先干掉严世蕃以后,再拿严嵩开刀。
  于是,他趁热打铁,连夜奋笔疾书,只列举严世蕃卖官鬻爵的种种不法行为,绝口不提严嵩的事儿:
  工部侍郎严世蕃凭借父权,招权纳贿,贪得无厌,广致贿赂,刑部主事项治元用一万三千两银子就能得到吏部稽勋司主事的肥缺;贡生潘鸿业以二千二百两买到临清州知州……如此买官的有百余人之多。
  天下水旱灾难频频发生,南北边境多警,而严世蕃仍然大肆搜刮民财。上行下效,内外百司,莫不竭尽民脂民膏,贪欲难填。如此,人民怎能不穷,国家怎能不病?天灾人祸怎能不接踵而至?请陛下将严世蕃斩首示众,以为人臣不忠者戒!
  严嵩父子的贪婪行径早已激起了军民共愤。
  民间盛传这样的歌谣:"臊子(俺答)在门前,宰相还要钱。"
  老百姓狠狠诅咒:"此时父子两阁老,他日一家尽狱囚。"
  嘉靖帝对严嵩父子日久生厌,一边是言官们的弹劾,一旁是道士们的窜掇,便下诏逮严世藩入大理狱,命严嵩致仕,但还发放退休工资。
  严世蕃发现皇帝对老父没有一棒子打死,深知事情不像想象中那样不可挽救。他通过早先交结的太监,奏称道士蓝道行与邹应龙里外勾结,陷害大臣。
  嘉靖帝各打五十大板,命人逮捕蓝道士送入牢房审讯。严嵩嘱托刑部的心腹,严刑拷打蓝道行,让他诬攀徐阶为幕后指使。英勇的蓝道士忍受着酷刑,坚决不承认受徐阶嘱指。

  严嵩专权十余年,尽管现已退休,但严党势力根深固结,依然很猛很强大。蓝道行最后还是被严党给迫害致死。
  蓝道行的死并没有阻止嘉靖处置严世蕃。法司最后“裁定”严世藩受贿八百两白银,上案于御前。
  廷议后,判决流放严世藩于雷州,其两个儿子及心腹罗龙文等人分戌边地。嘉靖帝念严嵩旧情,特宥严世藩一个儿子为民,回老家伺侯严嵩起居。
  严嵩离朝后,没人再与自己谈玄论道,加之蓝道行又被处决,年已半花的嘉靖帝追念老严过去二十多年的赞玄之功,悒悒不乐。
  于是,他把已经升任首辅的徐阶叫来,表示自己要退居二线,当太上皇,准备在西内一心拜道。徐阶极陈不可,谏劝皇帝不要搁挑子。

  嘉靖皇帝:“好,既然如此,你们一定要与朕同辅玄修,努力崇道,日后再有谁敢上疏劾奏追论严嵩、严世藩父子,朕一定下令把他们与邹应龙一同送斩!”
日期:2012-07-20 15:24:37

  尔虞我诈的官场
  远在江西南昌的严嵩闻此,知道嘉靖老皇帝仍有念旧之情,就趁圣上生日,在铁柱宫使道士建醮为皇帝祈祷,献上亲自撰写的《祈鹤文》。
  皇帝优诏答之。见有回信,严嵩立即乞求皇帝准许自己被流放的子孙回南昌能给自己养老。对此,嘉靖帝没有答应。
  事已至此,严世藩也不消停,惹事不断。他被明廷下令流放雷州,但是,刚刚行至半道,他便擅自回返,在南昌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别墅。

  更危险的是,他常常酒后宣言:“哪天我得以重起,一定要拿下徐老头的人头,邹应龙也跑不掉!”
  徐阶得闻,忽起斩草除根之心。
  严嵩听见儿子如此放话,叹息对左右讲:“此儿误我太多。圣恩隆厚,我得善归。此儿虽被遣戍,遇赦也可得归。今忽忽大言,惹怒圣上与徐阶,我严氏家族,横尸都门那天,想必不远拉!”
  袁州推官郭谏臣因公事路过严嵩府宅,看见一千多工匠正大修府邸。严府仆人作监工,望见郭推官根本不起身见礼,惹得郭谏臣大怒。
  郭御史先前劾奏过严嵩党徒,很怕日后遭到严嵩父子的报复,见此状大喜,真乃天助我也。
  他添油加醋地上奏严世藩在江西阴聚徒众,诽谤朝议,图谋不轨。同时,他还奏称严世蕃聚数千人以修宅为名,阴谋造反。
  嘉靖帝大怒,命林润诏逮严世藩等人入京审讯。
  林润得令即行,一面下令捕人,一面又上奏疏,半真半假,把严世藩一案渲染得活灵活现,要求皇帝杀掉严世蕃以为人臣不忠者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