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宰辅的交游行谊》
第41节

作者: syetsen12
收藏本书TXT下载
  严世藩落到这地步,仍旧嚣张,放言:“任他燎原火,自有倒海水。”
  几个被一起关押的党朋见严少爷这么镇定,连忙问计。
  严世藩得意洋洋:“通贿之事,不可掩遮,但圣上对此并不会深恶痛绝。“聚众通倭”罪名最大,可以派人立刻通知朝中从前相好的言官,在刑部把这一条削去,增填我父子从前倾陷沈鍊、杨继盛下狱的‘罪恶’,如此,必定激怒圣上,我辈可保无忧!”
  严世蕃不愧为“天下第一聪明人”,这招真灵,刑部尚书黄光升及大理寺卿张守直等人受传言欺弄,果然中计。

  言官撰写的罪状辞中也果真把严氏父子陷害杨、沈二位忠臣的事情写入,且大肆渲染。
  待他们持状入见首辅徐阶,徐大人早已成竹在胸,随便看了诉状一眼,置于案上:“诸位,你们是想救严公子呢,还是想杀严公子?”
  众人愕然,这是不需用脑袋用屁股都能想到的问题,异口同声:“当然是要杀掉他!”
  徐阶一笑:“依照你们所上诉状,必定会让他活得更自在。杨继盛、沈鍊蒙冤被害,天下痛心,但是这都是当今圣上亲下诏旨。你们在案中谈及此事,正触犯圣忌,圣上览之,必定认为法司是借严氏父子案件影射皇上裁断不公。皇上震怒之下,必然要翻案。到时候,严公子不仅无罪,还会款款轻骑出都门,你们各位就要倒霉了。”
  几个人一听,如雷轰顶,惊立当堂。
  良久,他们才讲:“看来要重新拟状了。”
  徐阶倒显得格外淡定,从袖中掏出早已写好的状疏,吩咐左右:“立即按此抄一遍即可。你们一定要保密,消息一旦泄露,朝中严党必有所备,那样,别生枝节,事情就不好办了。”
  众人唯唯称诺。
  大家看了徐相爷所草罪状,重点在于描述严世藩与倭寇头子汪直阴通,准备勾结日本岛寇,南北煽动,引诱北边蒙古人侵边,图谋倾覆大明王朝。
  果然不出徐阁老所料,嘉靖帝还没看完奏疏就拍案狂怒。他平生最恨的就是倭寇和蒙古人。小严和这些人勾勾搭搭,罪不可恕,马上下令锦衣卫严讯。
  严世藩等人,很快得知徐阶所拟的“罪状”,相聚抱头大哭,知道自己遇到更聪明狡猾的对手了,哀叹:“这回死定了!”
  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严嵩这个当政二十多年,权倾一时的二朝元老,终于彻底打倒,儿子被杀、家产抄没。

  严世蕃行刑之日,京师中的官民百姓,无不拍手称快,相约持酒到西市看刑。
  严嵩确为官场腐败的大蠹,后人曾将他家抄出的财产列清册,取“太阳一出冰山落”语意,名曰《天水冰山录》,仅仅登录财产字数都多达六万多:
  皮衣就有一万七千余件,帐幔、被褥二万二千四百余件,金窖十多个,每窖藏银一百万两,珍玩财宝不计其数。
  不久,严氏奸党也皆为徐阶等人清洗出去。严家大树,连根被拔。

  严老头子晚景十分凄惨,临死前一直寄居墓舍。由于他生前作恶多端,死后没有任何人吊唁他,更没人收敛他的遗骸,他也作为明代第一奸臣,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张居正看到万恶的严嵩政权的倒台,内心无比欢欣,对自己的前途也充满希望。他欢呼:狂歌袅袅天风发,未论当年赤壁舟。
  虽说张居正在政治上和严嵩划清界限,但严嵩作为他在翰林院的老前辈,和自己还是有师生之情的。
  政坛新星张居正并不落井下石,他出面拜请江西分宜当地的县令把严嵩体面地下葬:“闻故相严公已葬,阴德及其枯骨矣,使死而知也,当何如其为报哉!”
  现在很多学者都为严嵩叫屈,甚至有人对他称赞有加:“他是明朝的忠臣、称职的首辅、品行端正的长者,诗文著称的名家、造福乡邦的赤子”,却被政敌折磨得身败名裂。
  明史专家方志远教授有言:“忠臣与奸臣都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牺牲品,严嵩正是这种牺牲品。”
  先不讨论严嵩的忠奸,但他的儿子严世蕃确是冤死的。
  大家可能会奇怪,严世蕃这个恶贯满盈的家伙完全是咎由自取,杀掉他大快人心,怎可能成为冤案。
  因为严世蕃的罪名是“通倭卖国”,完全是子虚乌有的罪名。徐阶等人使用阴谋诡计,用非法的手段处死一个本该处死的人,同样不合法理。
  后来张居正在编撰《明世宗实录》就提出异议:严世蕃凭借他父亲的威势,“盗弄威福”、“浊乱朝政”,完全可以用“奸党”罪处死,而司法部门却说他通敌谋反,这完全不符合法律规则。
  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则,也就是说以非法的手段处死一个本该处死的人。
  这让我们领教了在专制政治体制下,伸张正义也要使用这种非正义的阴谋权术。
  在徐阶和严嵩的斗争中,张居正从中受益良多。张居正及其钦佩老师,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厚黑权术,也懂得在官场需要隐忍,等待时机爆发立即大展拳脚,绝不手软。

日期:2012-07-20 15:29:01

  《嘉靖遗诏》革弊政
  严氏虽然垮台,但嘉靖皇帝照样不理国事,迷恋炼丹。
  嘉靖四十四年(1565)十月,户部主事海瑞上《治安疏》,论朝政得失,实则批评今上朱厚熜本人失德荒政,即“直言天下第一事疏”。
  海瑞在户部主事任职期间,对嘉靖时期的“君道不正,臣职不明”深感忧虑。他指责皇上迷信道教,大兴土木,竭尽民脂民膏;不视朝政,以至法纪废弛;听信道士妖言,不与皇子们相见,父子之情淡薄;在西苑深居不回宫城,夫妇之情淡漠;正是这些荒唐的举止,“天下不直陛下久矣!”
  其中有几句话直冲嘉靖的肺管子:“嘉靖者,言家家皆净无资财用也”。
  这句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人人心知肚明,但官吏谁也不敢在朝堂上直接点明。海瑞则是官场中的另类,他敢于在奏疏里,让皇帝当面知道“民怨舆情”,皇帝有错国家才出现危象。
  嘉靖帝接到海瑞的奏疏大怒不已,将龙案拍得山响,连声骂道:“畜物,气煞吾也!”
  忙命左右“快去抓他,休使逃遁”!
  身旁的太监黄锦钦佩海瑞的刚直,但不敢当面维护他,慢条斯理地回皇上道:“海大人上疏前买了一口棺材,和妻小也告别过了,现待罪于朝房,是不会跑的。”
  听了这话,朱厚熜龙颜沁汗,又读了一遍奏疏,叹息道:“这畜物欲当比干,陷朕于杀忠臣之过,可朕不是商纣王啊!”
  后又直喘粗气,还是要杀海瑞。
  幸好徐阶看出皇上的矛盾心理:“陛下杀海瑞容易,岂不成全他要做比干的心愿?”
  嘉靖泄气了,杀也不是,放也不是,最后将海瑞关入锦衣卫牢中,他躲过一劫。徐阶又成为海瑞的救命恩人。

  崇祯时期大学士朱国桢对徐阶就有这样的评价:“华亭善收人心。阳明(指王守仁)追封侯世袭,谥文成,而讲学之派归之矣。海忠介(瑞)即升京堂而节义之派归之矣。抚王龠州(世贞)兄弟,复其父官,而文章之派又归之矣。追雪贵溪(夏言)而分宜(嵩)客死,世蕃市斩,益见好恶分明矣。”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嘉靖老爷子因为服用过量丹药而引起燥热之症,不久就驾鹤西归。
  嘉靖死后,头等大事当属发表遗诏。明朝的遗诏常常是大臣的手笔,当遗诏草成时,可能皇帝早已咽气,所以实际上跟皇帝根本没有关系。
  一般遗诏的内容,无非是简略回顾死去的皇帝的政绩和成就,勉励即将即位的新皇帝勤政爱民等官样套话。然而,负责的大臣常常可以利用遗诏,对前朝的弊政做一次总扫除,因此在政治上,遗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