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生日贺圣寿,紫极殿修成、紫宸宫完工进贺词,丰收了颂瑞谷,下雪了颂瑞雪,下雨了颂灵雨,元旦到了贺元旦,冬至到了贺冬至,出现白鹿、白兔,颂瑞鹿、瑞兔,一贺再贺,贺得"乾清坤宁"、"民康物阜"、"帝寿永绵"、"喜气春融"、"欢腾朝野"、"四海升平",有时还为严嵩、徐阶捉笔,代写贺表。
严嵩覆败之前,徐阶依然默不作声,年轻的张居正对严嵩及其党羽敷衍周旋,不亲不疏,若即若离。
他不像他的同年杨继盛那样不惜粉身碎骨弹劾严嵩,痛斥严嵩奸贪狠暴、祸国殃民,但也绝不为了自己荣华富贵而与严党沆瀣一气、同流合污,对严氏的误国误民他有着清醒的认识。
有一次张翰林主持会试,一个张门学子得意洋洋地炫耀自己深得严氏的欢心,张居正怒气腾腾,当众责斥他:你快走吧,不要侮辱我!
回朝这么久,张居正只得到一个到汝宁册封崇端王袭封的无足轻重的闲差。但汝宁距离江陵不远,因此张居正顺便回到家乡,最后一次看到他的父亲。
张居正第二次回乡之际,徐阶与严嵩的争斗逐渐地表面化、白热化。首辅严嵩和次辅徐阶的矛盾如此突出,与徐阶相善的友人畏惧严嵩的权势,与之唯恐避匿不及,而张居正却能在两位权贵之间相处自如。
日期:2012-07-20 15:18:47
老师的栽培
嘉靖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三月,刑科给事中吴时来、刑部主事董传策等官员同日上疏,接连揭露严嵩贪污祸国的罪行:户部钱粮大部分都被严嵩父子私吞。无耻之徒,如蝇逐臭,三五千两银子就能得一肥缺,七八百两银子便能弄一美差,卖官鬻爵,公然成风,即使是洁身自好者也不得不随风而靡,官场已经败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严嵩看得出吴时来、董传策是徐阶的门生和同乡,认定徐阶背后指使,遂在皇帝面前哭诉,声称徐阶及其门人欺负自己,致使这些敢言直谏之士,不是被下狱就是被充军。严嵩自认为有力地打击了对手,便愈发忘乎所以。其实,严嵩现在的权威已经下降,不能与夙昔相比,徐阶的地位则日渐提高。当年杨继盛弹劾严嵩“十大罪五大奸”时,严嵩已经开始猜疑是次辅徐阶暗中指使;后来赵锦、王宗茂相继弹劾严嵩,徐阶又提议从轻发落他们,严嵩更加不满,在嘉靖帝面前指责徐阶交结言官,加以反扑。
然而,令严首辅遗憾的是,嘉靖帝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因而他搬倒徐阶的计划也跟着行不通。
自此以后,嘉靖帝遇到重大事务需要秘询大臣,皆舍弃严嵩而独找徐阶。
在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徐阶便由少傅晋太子太师。也正是这一年,经徐阶的推荐,张居正从七品的翰林院编修擢升为六品的右春坊右中允,主管国子监司业事,相当于今天的国立大学副校长。
太学国子监
张居正终于迎来踏入仕途十多年以来的第一次升迁,官品虽然不算高,却是参与朝廷决策、主导社会舆论和士大夫的要职,这给张居正提供了进一步施展才能的机会。
这对张居正来说是富有挑战性的职位。他在众多国子监监生中树立威望,积蓄了大量的政治资本。要知道,明代的监生有相当一定比例能够入仕而任各级官员,在他们中间,酝酿出一种“谁人不识张江陵”的气氛来,到日后,必有大用。
张居正还在这里交到人生中又一位重要的朋友,时任国子监祭酒的高拱。国子监祭酒也就是国立大学的正校长,是张居正的顶头上司。
高拱,字肃卿,号中玄,出身于河南新郑的一个官宦世家,生而相貌魁伟,自幼颖敏勤奋,“五岁善对偶,八岁诵千言”,关注时政,胸怀大志。他曾是裕王(后来的隆庆皇帝朱载垕)的老师,与其关系密切,继严嵩之后,他成为徐阶的主要对手。
这段时间,张居正与高拱友情深厚,志趣相投。两人都被对方的才华和见识所折服,共同切磋治国安邦的大道。
他们以“国器”自命,励志要做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司马光这样的贤臣良相,甚至要超越这些人。而且都坚信自己能力挽狂澜于既倒,切扶大厦之将倾,他俩每谈到相投默契的地方不禁拍手称奇,“相得甚欢,如出一口”。
徐阶老谋深算,平厚阴柔,是给张居正传道授业的知交,又是一路提携举荐张居正的恩人,自然铁板一块,相处融洽。
高拱精明强干,直拙傲慢,不易相处,可他们在诸多问题上的见解甚为相投,共事友好。
在这两强之间也能左右逢源,可见张居正为人处事之能耐。
更重要的是,徐阶还委派居正参与重新校订《永乐大典》的工作。《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一部大型丛书汇编,它的规模空前绝后,不仅远远超过了前代编纂的所有类书,也比后来清室所修的《四库全书》更为全面。
全书仅目录就多达60卷,正文22877卷,装成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
处处留心皆学问,这个有心人在重新校订这样一部巨作的过程中,更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增强文化修养,对今后的政治生涯都有着极为积极的作用。
而后,身任《兴都志》总裁的徐阶推荐张居正做副总裁,实际主持全盘工作。
(《张太岳集》收录的《承天大志》)
《兴都志》绝非一般地方志,由于嘉靖皇帝是从外藩入嗣,出生在湖广的兴都(即安陆),这是他父亲兴献王的封藩之地,也是他的故乡,在他继位后,安陆即更名为承天,同时还有一个尊称叫“兴都”。
所以《兴都志》又称为《承天大志》,既是国史,亦是帝王家史,是嘉靖皇帝为自己的“正统”地位制造舆论宣传,所以编纂这部书成为老皇帝晚年的心头大事,每一篇稿件都要他御览审订,承修此志自是重职。 张居正在编辑《兴都志》时,一改笃实学风,极尽歌功颂德、阿谀奉承之能事。他把兴献王比做周文王:“我献皇帝,天纵圣哲……迈于周文”,还称嘉靖皇帝乃“今之尧舜”,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即便如此,负责修订该书的另一位总裁袁炜还觉得不过瘾,马屁拍得不够响,在他的指导下,张副总裁只得继续写马屁文章。
其实,张副总裁并非自甘堕落,不过是迎合嘉靖帝的虚荣心理,以此掩饰自己真正的政见和沉机密谋。
张居正仅仅用了八个月的时间即脱稿,这件事给嘉靖帝留下深刻的印象,故命他以右谕德侍裕王朱载垕讲读,为他以后入阁奠定基础。
张居正没有辜负恩师徐阶的期望,在裕王府讲读,裕王很善待他。王府中的太监也无不和张居正友好。
他讲课的时候,“必引经执义,广譬曲谕,词极剀切”,讲得非常到位,裕王听得津津有味,目不转睛地盯着张老师,以示崇高的敬意。王府的侍从大太监李芳,忠诚正直,对张司业也极表尊重,经常向他请教经书中的道理,畅谈家事国事天下大事。
日期:2012-07-20 15:23:28
徐阶VS严嵩
朝臣对严嵩的不满由来已久,聪明的嘉靖并非蒙在鼓里,对此决然不知,他不过是把严嵩当做自己的统治工具。虽然像宠物一样护着严嵩,可一旦"不如朕意",最高统治者的变脸也将不期而至。
身为次辅的徐阶深知个中三昧,他一如既往地不与首辅严嵩硬抗,少言寡语,虚与委蛇,默默等待时机。为了使严嵩放松警惕,徐阶把自己孙女嫁给严世蕃儿子,还和严嵩党羽——号称明朝第一锦衣卫的陆炳联姻。
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的那个冬天,皇帝在西苑永寿宫燃放烟花,不慎引发熊熊大火,烧毁了雄伟壮观的宫殿。
嘉靖想修复,严嵩却以费用巨大为由,请求嘉靖迁住南城离宫,可离宫是先祖英宗失去帝位改做太上皇的地方,这对嘉靖是一大忌讳。
此时,徐阶却出其不意地拿出一套方案--不用花钱,只需用宫中修三大殿所剩余的材料,就可完成修复工程,并请求让自己的儿子担任主管。准许后,不出数月即大功告成,更名为万寿宫。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