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41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09 20:49:11

  西夏天赐礼盛国庆二年(宋熙宁四年,1071)一月,梁乙埋听说宋朝在陕西五路新任命了42位将领,准备大举进攻西夏,以报上次环庆被围之耻,便决定提前做好准备,在绥德城(宋朝得到绥州后,改其名为绥德城)以北修筑啰兀城,以此城来扼守横山要地。种谔认为,横山地区的西夏人早就想归顺大宋了,如果此时能出一支部队攻占啰兀城,那么西夏黄河以南的地方就将不保。他把这个想法告诉陕西安抚使韩绛,韩绛也很兴奋,认为这是个好计划,就命种谔率所部两万人马从绥德城出兵,进取啰兀城,沿途诸将皆守种谔节制。

  梁乙埋虽然忙着修城,情报工作倒也做的不差,他及时侦查到了种谔的动向,率领夏军埋伏在铁冶沟(今山西横山县东),专等种谔到来。
  名将也有犯糊涂的时候,种谔也不例外,他就像个听话的孩子一样,乖乖地钻进了夏军的包围圈,之后夏军合围,准备把宋军包了饺子。
  宋军将士一看自己被包围,抵抗的决心就立马跑的无影无踪了,一个个惊慌失措,眼神中充满了绝望。身为主将,种谔很清楚现在的情况意味着什么,夏军的拿手好戏就是打埋伏,自己这些人恐怕要以死报国了。
  关键时刻,杀出了一个程咬金,宋宁州团练使刘阒率精骑前来支援种谔。这是个相当猛的猛人,夏军的箭嗖嗖往来射,他躲都不躲一下,带领部队四处冲杀。

  宋军居然还有支援部队,这大大出乎了梁乙埋的意料,看到刘阒如此凶猛,梁乙埋决定放弃围歼宋军的计划,先撤。
  梁乙埋一撤,种谔与刘阒刚好合并一处,包围了啰兀城。啰兀城守将、西夏都枢密使哆腊手中部队不多,只有三千人,这点兵力哪里是种谔的对手?宋军连胜五仗,哆腊被打成了惊弓之鸟,连天上刮的沙尘暴都以为是宋军进攻时扬起的尘土,吓得弃城而逃,宋军轻而易举占领了啰兀城。
  正如种谔分析的那样,啰兀城事关西夏横山地区的存亡,现在啰兀城丢了,就一定要夺回来,不然后果不堪设想。梁太后下了决心,夺回啰兀城!
日期:2011-03-10 20:18:23

  前几天《所谓西夏》被推荐到天涯文学的首页上了,加上去年的一次,这已经是两次被推荐了,说实话,我心里挺高兴的,毕竟这样可以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帖子,对于我来说,能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所谓西夏》,喜欢《所谓西夏》,这就是我继续写下去的巨大动力,也让我意识到,只有精益求精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接下来的内容写好,才能对得起喜欢这个帖子的朋友们,为此,我一直在努力。

  今天上来跟大家说这些本可不说的废话,主要有一个目的:我想向大家请几天假。
  是这样的,一直以来我都以为自己是国防身体,没想到国防身体现在也不国防了,连个感冒都没防住,我光荣地感冒了。本来前两天还不算太严重,每天还能坚持写东西,就是效率不高,更新的有点少。谁曾想现在感冒大有加重的趋势,根本没有办法写东西了,只能等我先把病养好,再继续写了,所以在此特向大家请几天假,等过几天身体好点了,再继续更新。
  谢谢大家!
日期:2011-03-15 21:00:43

  刚下定决心的梁太后就被泼了一盆凉水,没兵!原来梁太后对宋朝发动战争太过频繁,西夏人民不堪忍受这种整天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生活,纷纷选择逃避兵役,梁太后几次在全国点集军队,却少有人响应。
  找不到人,总不能自己亲自披挂上阵吧?再说就算自己亲自上,也起不到啥作用,梁太后一时犯起了愁。
  不过很快梁太后想到了办法:向辽国求援。
  小弟受了欺负,大哥你总得为我们出头吧?
  西夏使臣到了辽国,辽道宗相当大方,答应发三十万大军相助,必替小弟出这口恶气。

  可是辽国方面似乎是只见承诺不见行动,梁太后左等右等,就是等不到辽国的大军。
  不来也没关系,有您这句承诺就足够了。果然,西夏全国上下一听说辽国要发兵三十万相助,士气大振,这一次梁太后很轻易就召集齐了全国兵马,誓要夺回啰兀城。
  再说宋朝这边。种谔攻取啰兀城后,知道西夏不会善罢甘休,为保啰兀城安全,他在啰兀城周围筑了永乐川、抚宁城、葭芦川等大大小小数个城寨,分别派兵戍守。
  针对这种情况,梁太后确定了此次攻打啰兀城的战术:先攻占啰兀城周围的宋军城寨,最后总攻啰兀城。
  不用说,指挥西夏这次军事行动的又是梁乙埋,对于这种事情他向来是很积极的。梁乙埋首先选择进攻抚宁城。抚宁城位于啰兀城南面,西夏若将抚宁城攻下,就能切断啰兀城与宋军大本营之间的联系,啰兀城也将成为西夏的囊中之物。

  这一次,就连久经战阵、向来十分淡定的种谔也无法淡定了,据说他听说了夏军浩大的声势后,“茫然失措”,过了很久才回过神来。回过神来的种谔本打算写信召啰兀城守将燕达出兵救援抚宁城,可手却一直不停地抖,根本下不了笔,眼泪也止不住地流。
  抚宁城是个小城,而且建于平原,无险可守,守军也只有一千多人,在西夏重兵的围攻之下,很快便失守了,城中的一千多宋军将士全部战死。
  之后,宋军在啰兀城周围新建的几个堡寨都被夏军攻破,啰兀城已成为西夏重兵围困下的孤城。
  啰兀城告急,韩绛急命庆州发兵相助,结果援军走到一半就出现了内讧,两千庆州兵在广锐都虞候吴逵的带领下发动兵变,他们四处作乱,大肆掳掠,一时陕西大乱,连朝廷都惊动了。
  这个时候保不保啰兀城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如何平息兵乱,别让此次兵乱造成更大的损失。宋神宗无奈下诏,放弃啰兀城,城内宋军撤回宋朝境内。
  撤?怎么撤?啰兀城被夏军围得像个铁桶一样,如何撤的出去?

  不过,很快燕达发现城外的西夏军队似乎都撤了,他抓住机会,赶紧组织撤退。
  于是乎,乐观的燕达做出了一个十分愚蠢的决定:带着辎重走。
  西夏军队虽然撤了,可他们既没打败仗,宋朝也无援军出现,撤的很是蹊跷。此时燕达的正确做法应该是放弃辎重,轻装撤退,毕竟保命才是最重要的,可他却命令士兵保护着辎重撤退,实在是愚蠢至极。
  果然,宋军撤出城后,梁乙埋派兵在宋军的必经之路上打埋伏,宋军损失惨重,几乎全军覆没。
  有时候,放弃就意味着拥有。
  平心而论,夏宋啰兀城之战,双方应该算是打了个平手,宋朝夺取了西夏的啰兀城,西夏又夺了回来,双方损失相差不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场战争是发生在西夏境内的,这给西夏的国民经济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损失,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耽误了西夏战争地区的春耕。这个问题是很致命的,毕竟没有了粮食,再老实的人也要造反。另外,因为梁太后屡次犯边,宋朝已经好几年没有给西夏岁赐了,这对西夏来讲也是一个很巨大的损失。西夏的综合国力毕竟无法和宋朝想比,再这么打下去,后果很严重。

  所以在啰兀城之战后,梁太后及时派人到宋朝请和,希望两家能罢兵言和,结束目前的敌对状态。
  宋神宗同意了。
  其实从内心深处来讲,宋神宗是不想同意与西夏讲和的。宋神宗是宋朝甚至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有思想、有抱负的皇帝,他即位的时候还不到20岁,正是年轻气盛、血气方刚的年纪。那时候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明白,为何宋朝这样一个泱泱大国,在外交上竟是如此懦弱,在军事上竟是如此不堪,不仅无法和辽国抗衡,就连西夏这样一个葺尔小国,也常常把自己揍得体无完肤?
  这当然不是他的错,是在他之前的几任皇帝共同“努力”的结果,学名叫“积贫积弱”。自身问题一大堆的宋王朝,自然不大可能在对外战争中取得长久的胜利,这也就是为什么宋朝一直以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西夏给自己造成的威胁的原因。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