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西夏——讲点你不知道的历史》
第40节

作者: wmwm1989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1-03-07 21:47:30

  梁太后想到了两张牌,第一张是行蕃礼。所谓蕃礼,通俗点来说就是党项族的礼仪。李元昊时期确定了蕃礼至高无上的地位,李谅祚亲政后,因为羡慕中原文化,加上与宋朝和解的需要,就改蕃礼为汉礼。现在梁太后要恢复蕃礼,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拉拢党项贵族,获得他们的支持。
  可惜梁太后的小算盘打错了,她提出恢复蕃礼后,不仅西夏的汉族大臣坚决反对,就连一些党项族官员也不支持。
  为什么党项族官员也不完全支持恢复蕃礼呢?这个问题说起来就比较复杂了,西夏前期的历史,从根本上来说就是一部封建化的历史。想当年李继迁开始创业的时候,其政权组织形式还比较原始,他奋斗了几十年,才使后来的西夏国稍具雏形,此后的李德明和李元昊都不同程度上推进了西夏的封建化进程。李谅祚改蕃礼为汉礼,也正是沿着这种轨迹走的。因为他们都知道,只有不断地推进封建化,才能巩固新生的西夏政权,使西夏的国祚长久地延续下去,很多开明的党项大臣也都认同这样一条道路。现在梁太后要倒行逆施,自然不得人心,不反对她才不正常。

  不过虽然有很多人反对,梁太后还是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强行恢复了蕃礼,真不知作为一个汉人,她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梁太后的第二张牌是军事牌,也就是通过对宋朝主动发起战争来掠夺财物和人口,同时转移国内矛盾,与反对派一致对外。
  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矛盾,这一招在历史上也算古已有之,仅从中国历史上来看,很多朝代都用过这招,而且大多效果不错。
  但是梁太后走这一步却是一招不折不扣的臭棋。首先,夏宋双方实力悬殊太大,西夏对宋无必胜的把握,既然如此,也就谈不上转移国内矛盾了,激化国内矛盾还差不多。其次,宋朝手中握有岁赐和和市的主动权,而岁赐和和市对西夏来讲至关重要,所以轻启战端,对西夏绝对弊大于利。
  西夏乾道元年(宋熙宁元年,1068)五月,西夏出兵与宋朝争夺筚篥城(又叫甘谷城),此为梁太后掌权后与宋朝的第一战,此后,梁太后与梁乙埋又多次出兵进攻宋朝边境地区。而经过长期的战争磨练,宋朝人也早就摸清了西夏人的进攻套路、作战方法,对于如何抵抗西夏人的进攻也有了一些积极有效的方法,因此虽然西夏多次出兵,但是并没有占到啥便宜。
  与此同时,宋神宗下诏断绝了给西夏的岁赐,还下决心花大力气解决了一些无法商贩向西夏走私违禁物品的问题,态度十分强硬。
  打仗占不了啥便宜,宋朝还断绝了岁赐,总体来讲西夏还是得不偿失,可就算这样,梁太后和梁乙埋似乎仍不打算停战讲和,对此我只能说,如若不是脑袋进了浆糊,是绝对做不出这种蠢事的。

日期:2011-03-08 22:32:59

  西夏天赐礼盛国庆元年(宋熙宁三年,1070)五月,梁太后派兵十万在距宋庆州不远的西夏境内开始修筑一个堡寨,名为闹讹堡。宋蕃部巡检李宗谅的耕地与此堡相近,他怕西夏人修好城后,以后会来抢自己的庄稼,所以先下手为强,自己率领一千多人开始进攻修城的夏军。
  一千人打十万人,有个性,真有个性。
  时任庆州知州的李复圭认为这是个打击西夏人的好机会,不可错过,所以东拼西凑了三千人,命偏将李信、刘甫等人领军,前去援助李宗谅。
  一千人打十万人是愚蠢,三千人打十万人,也聪明不到哪去。
  李信出兵时,李宗谅所部已被夏军击破,他本人也已经战死。当李信带兵来到闹讹堡前,准备攻城的时候,西夏人郁闷了:就修城这么几天功夫,都来了两拨宋朝人挑衅了,我们在自己的地盘上修城,招谁惹谁了?
  看来宋朝人肯定是误会了,为了澄清误会,西夏人站在城头上大喊一声:“我们是来修城的,不是来和你们宋朝人打仗的!”(我自修堡,不与汉争)
  李信哪管你这些,他不仅首先动武,而且持续挑衅,这下西夏人也急了:“你真要和我打吗?”(汝真欲战耶)
  西夏人将部队分成两路,从侧面将宋军包围,就在所有人(包括李信自己)都以为宋军已经无力回天的时候,西夏将领又下令:“杀兵不杀将”,并主动把包围圈打开一个缺口,放李信等人出去。
  此战除李信等将领因夏军有意将其放回而逃出,其他宋军不是战死就是被俘,宋军大败。
  从这一战中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梁太后和梁乙埋这些人如何喜欢发动战争,广大的西夏将士是极其厌恶战争的,他们在宋军刚来的时候就表明了自己不想打仗的态度,而且对宋军的再三挑衅采取了忍让的态度,最后忍无可忍才发动反击,在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仍然决定放宋军将领一条生路,就是不想让冲突扩大化,避免恶化早已有裂痕的两国关系,可见这些西夏人的头脑还是相当清醒的。

  西夏人头脑清醒,李复圭的头脑却仍然相当糊涂。李信大败逃回后,李复圭认为李信之败会拖累自己,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他无耻地杀了李信、刘甫等人,并再次派部将郭贵等人率军偷袭西夏的栏浪、金汤等城。当时这些城中并没有西夏军队驻守,只有一些老人和孩子,郭贵竟然下令将这些老幼全部斩杀。之后,李复圭以此为军功向朝廷报捷。
  这一恶劣行为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史载“梁氏由此蓄怨”、“边衅大起矣”。夏宋之间的战争不再局限于小打小闹,开始升级为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了。
  之后,梁太后集中全国兵力,分几路大军从宋朝环庆路攻入,四处转战。由于这次西夏兵势浩大,史称宋朝“陕右大振”。宋朝守边的姚兕、林广等将领虽多次战胜夏军,但夏军仍然死战不撤,他们杀了宋朝郭庆、高敏、魏庆宗等四五位大将,继续攻城掠地。
  就在宋朝上下拼命想退敌方法的时候,西夏主动撤军了,原来西夏的老对手吐蕃趁西夏远征在外,国内空虚,出兵深入夏境,大肆掳掠了一番,梁乙埋怕都城兴庆府有失,赶紧下令退军,宋朝才算逃过此劫。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