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那些事儿》
第5节

作者: 沧海一粟11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在这种危急时刻,江忠源新任安徽巡抚一职,摆出了固守待援的姿态。

  江忠源是湖南新宁人,湘军初期统帅,是湘军核心人物。早年是曾国藩的学生,两人有十多年的交情,在曾国藩的推荐下,他不负期望,屡立军功,两三年间,便由署理知县升到巡抚。
  当太平军包围庐州时,守城的江忠源虽然多次向在衡州练勇的曾国藩求援,但曾国藩却坚持不出省作战的原则,没有为朋友两肋插刀。
  不过,因为有骨肉至交的这层关系,曾国藩虽然没有出兵援助好友,但多次给李鸿章和江忠源写信,希望他们能团结一致,相互配合,共挽狂澜。
  说什么好呢,也许各有各的难处,但简单的几页书信无法抵挡西征军猛烈的攻势。
  江忠源抵达庐州两天后,便被困在孤城之中,这致使曾国藩的希望瞬间化成了泡影。此刻,李鸿章率勇驻扎在合肥冈子集,本想前去救援江忠源和庐州,却力不从心。虽然援助庐州的各路兵马抵达庐州城外,但因将相间不和,错过了最佳的援助时机。

  1854年1月,庐州最终被攻克,江忠源因不愿落入太平军之手也选择了投水自尽。
  眼见家园被毁却无能为力,内心极度痛苦的李鸿章只好率所部团勇北撤,继续跑路,等待时机再战。
  日期:2012-05-15 12:50:21
  19.只要活着就要去战斗
  江忠源的以身殉国,庐州的失守让清廷极度震惊。
  群龙不能无首,为了继续和西征军对抗,清廷派福济接过江忠源丢下的接力棒,继任安徽巡抚,令他会同另一个满族将领和春等控制皖北的危局。
  福济是满洲镶白旗人,是一个典型的贵族老爷,不善应变,对军事更是一窍不通。不过,因为李鸿章和这位贵族老爷有师生关系,再加上他在安徽也是小有名气的人物,所以有幸被召入幕,所部团勇也归福济辖制。
  自己好不容易带起的队伍要归一个不懂用兵之道的人管辖,这是不是亏了?其实不然。
  有人说,升官的最大秘密是“年龄是个宝,能力作参考,关系最重要”。这个关系主要指背后的靠山人脉与派系。所以,有这么一条升官捷径:千方百计地去投靠一个有实权的顶头上司,不惜一切手段去讨得他的欢心,你就会得到提拔。这已经是一条人人皆知的官场“潜规则”。
  吕贤基死后,一下子失去靠山的李鸿章有些茫然无措,急切盼望找到新的政治靠山,所以对福济奉承有加,自然愿意入幕了。
  找个满人大官来做自己的后台,这下应该能吃香喝辣了。但造化弄人,世间的一些事情往往都是事与愿违,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李鸿章做梦也想不到的。
  为了挽回在皖北的败局,清廷咸丰帝命令福济、和春尽快攻克庐州。

  于是,福济、和春下令强攻庐州,但因为太平军的援军、粮饷源源不断和庐州军民的固守,使清军的强攻未见丝毫效果。
  日期:2012-05-16 09:27:26
  20.
  清廷一个劲儿地在上面催促,而太平军占据的庐州却稳如泰山。面对这一困境,福济、和春着急了,希望有人能指点一二。
  此时,李鸿章以幕僚的身份站了出来,扮演了救星的角色。
  “两个拳头同时出击虽然有时候能取得奇效,但目前的太平军士气正旺,又有强势的后援,强攻不是好办法。”
  “你有什么妙计吗?”
  “既然强攻不能奏效,我们可以分兵,先断了太平军的援军和粮饷,那么,庐州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好,妙。”
  于是,福济决定改变战略决策:用围困代替强攻,即先断了太平军的外援,再合力攻打庐州。于是,清军分兵进攻东南的含山、巢县和西南的舒城。

  李鸿章不仅能运筹帷幄,还向往硝烟弥漫的战场,于是向福济请行,结果得到了进攻含山的任务。
  1855年2月,李鸿章督兵勇向含山进攻,经过一番厮杀后,斩杀了千余名太平军,攻克了含山。因军功获得了知府衔的赏赐(从四品,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市长)。
  接着,李鸿章又配合副都统忠泰向巢县发起进攻,结果遭到太平军的顽强抵抗,双方军队相持不下。
  7月,父亲李文安突然死于合肥军次,临死前,还念念不忘与太平军为敌,手书训谕儿子们说:“贼势猖撅,民不聊生。吾父子世受国恩,此贼不灭,何以家为,汝辈努力以成吾志。”
  日期:2012-05-16 10:29:03

  21.
  父亲因户部左侍郎王茂荫奏保,在1854年回籍督带练勇,转战在庐州、巢湖一带,怎么一下子就去世了呢?
  父亲去世的消息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让李鸿章再也无心在战场上厮杀了。
  于是暂离军营,回家奔丧。
  磨店乡李家正在大办丧事,李府往日的欢声笑语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满眼的素白和一片浓重的悲哀。门前的旗杆上挂着长长的招魂幡,被晚风吹着,一会儿慢慢飘上,一会儿轻轻落下。
  当李鸿章一路风尘仆仆地赶到家时,看到自家门前一片素白,魂幡飘摇,便双腿发软,双膝跪倒在地。
  李家老小早已在门前迎接,李鸿章一眼看见母亲拄着拐杖站在正中,已经是满头白发,心中充满着怜悯,便不顾一切地跑上前去,双膝跪在母亲面前,哽咽地说:“孩儿不孝,孩儿来迟了……”

  话未说完,早已是泪眼婆娑了。想想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多么美好,许多幼时的情景还历历在目,可如今母亲已经如此苍老,父亲更是已经阴阳两隔。岁月真是无情、残忍,只顾着一天一天地拿走时间,丝毫不顾及世人的感受。
  在弟妹们簇拥下,李鸿章进了大门。在父亲的遗像前双膝跪下,开始痛哭起来,暗暗发誓要完成父亲的遗愿。
  就在李鸿章奔丧之际,巢县太平军万人猛扑焦湖清军营垒,结果,忠泰除了自身逃脱外,全军覆没,而李鸿章因为不在军中拣了一条命。
  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或是父亲的一种特殊的护佑呢?李鸿章不知道,也无从知晓。
  这些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只要活着就要去战斗。

  日期:2012-05-16 12:58:04
  22.人怕出名猪怕壮
  由于前线军情紧急,所以在父亲去世不久,李鸿章便不得不中止丁忧守制,回到军营,帮助福济攻打太平军,开始进逼庐州。
  1855年11月,福济、和春等督兵勇终于攻陷了庐州。李鸿章也因为这次胜利获得了善于用兵打仗的美名。因为从战有攻,他被朝廷授予了道员官衔(正四品官),并赏顶戴花翎。
  如果撇开个人的能力不谈,李鸿章之所以能升官晋级,多亏了靠山福济的提拔和信任。傍了这么一条粗大腿,他的春天貌似来了。
  攻陷庐州后,福济、和春决定兵分两路乘胜追击:西南直指舒城、三河、庐江等地,东南则瞄上了巢县、和州、东关等地。但除了在舒城得手外,其它各地都没有取得大的进展,太平军的顽强抵抗挡住了清军前进的步伐。

  李鸿章也参与了东南战役,虽然想与太平军死磕,但在太平军的顽强抵抗面前也毫无建树。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话不假。当你过于优秀出众,就会引起别人的羡慕和嫉妒;当你过于落后失败,也会引来别人的嘲讽和冷落。如今,李鸿章所取得的成绩和赏赐让同行极度眼红,封建官场中的倾轧便随之而来。
  一些谗言开始流传起来,还有人悄悄给上司打李鸿章的小报告:说李鸿章的那些功劳都是胡编乱造的。更让人气愤的是,来安徽的满族钦差大臣胜保也参了他一本,说他的真实面目是贪生怕死的小人。
  不过,谣言终归是谣言,李鸿章在安徽取得的成绩就实实在在地摆在那里,是不容被抹灭的。因为没有证据,类似的小报告最终不了了之了。
  但从此李鸿章在福济幕府处处受到掣肘,很不得志。再加上军事上的进攻很不顺利,离去的念头多次在他的脑海中涌现,但想想父亲临终前的嘱咐,便决心忍辱负重,咬牙立志与太平军死磕到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