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那些事儿》
第4节

作者: 沧海一粟1101
收藏本书TXT下载
  就这样,李鸿章升官了,官位从七品升至六品。看来,在自己有能力的前提下,选准领导对获得晋升是十分重要的。这无疑验证了“在官场上跟对人才能升官发财”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还有一次是镇压活跃在颍州、蒙城、亳州交界地区的陈学曾、纪黑壮起义。起义军有四千多人,虽然把官军打得找不到北,但却不是李鸿章的对手。
  在这段时间,李鸿章还没有和真正的对手太平军交战,只是在安徽境内依靠地主团练镇压势力不强的小股捻军,并且只是扮演一个军师的角色出谋划策。
  日期:2012-05-14 09:16:53
  14.鸡蛋碰石头
  升官一级,一度让李鸿章非常兴奋。他暗自佩服自己的眼光不错,庆幸自己选择周天爵当领导。本以为可以就此依靠周天爵而鸿运当头,仕途会一帆风顺。但这只是一厢情愿的美梦而已,接下来的战斗很快变得残酷无比,事态的发展超出了他的预料。

  5 月初,安徽巡抚李嘉端到达庐州。也许是在和捻军作战中李鸿章神勇的表现征服了这位巡抚大人,不久,他就被从周天爵处调到李嘉端手下,协办团练。
  换了个新领导,起初有些不习惯,不过,对李鸿章来说,只要能保证升官,跟谁混都不是问题。
  这位新任巡抚决定点几把火,以便彰显自己的官威和能力。他确立的首要任务是:靖内变而御外侮。简单说,就是对内镇压境内以捻军为主体的群众斗争,对外堵截太平军进入安徽境内。
  巡抚李嘉端的设想是好的,镇压捻军,堵截太平军,从而缔造一个稳定和平的安徽。但他有心无力,仅本地的捻军就搞得他晕头转向了,根本就没有力量阻止太平军的攻势。
  所以,李嘉端根本就没有机会实现他的豪言壮语,在到达庐州不久,太平天国便先后派兵北伐和西征。以林凤祥、李开芳为首的北伐军率先挺进安徽。北伐军的攻势非常凶猛,5月10日占领滁州,18日攻克临淮关,直逼凤阳。
  日期:2012-05-14 09:54:36

  15.
  李鸿章暗暗握紧拳头,看来,太平军的战斗力果然名不虚传,接下来肯定会有恶战发生。面对这种情况,李嘉端胆颤心惊,寝食难安,他知道自己吹过头了,小看了太平军。
  “如今凤阳以南没有重兵,各城团练也是单独行动,如何抵御北伐军的攻势啊?”
  “大人莫急,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说得轻巧,来犯者不是捻军,而是战斗力很强的长毛啊。”

  “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官军和各城团练精诚团结,阻挡北伐军的步伐不是不可能的事。”
  也许你会说,李鸿章你好大的口气。
  没办法,咱意气风发,再加上和捻军作战又打赢了几场仗,有这种豪言壮语也在情理之中。
  为了保住乌纱帽,也为了能在太平军的刀枪下活命,李嘉端准备双管齐下:一面向朝廷求援,奏请朝廷速调江西、湖北等省官兵赶赴庐州救急;一面表示要号召兵勇亲自救凤阳之困。
  具体到如何救凤阳之困,李嘉端决定兵分三路,具体的军事部署如下:

  1.派候补直隶州知州李登洲率勇300名作为先遣队先行。
  2.派户部主事王正谊在梁园镇会合李鸿章,号召练勇,陆续前往凤阳。
  3.由他自己带兵200多名后续前进。
  这样看来,这个军事部署还是可行的,既有先遣队,也有预备队,但就是人数少了点,凭这一千多名兵勇想阻挡北伐军的步伐,真是异想天开。
  但是军情紧急,即使是拿鸡蛋和石头碰也没辙,只有硬着头皮上了。

  在李嘉端的率领下,这一千多名兵勇好像敢死队一样向凤阳城进发。
  结果,这三路队伍刚刚行动不久,太平军北伐部队在5月28日便一举攻占了凤阳城。
  凤阳失守的消息让刚刚带勇赶到定远、凤阳交界的李登洲部乱作一团,甚至出现逃兵的现象。如果继续前进和北伐军对抗,就是自寻死路,所以,李登洲决定暂避锋芒,下令撤退。
  再看李嘉端,他在护城驿(今湖南省华容县护城乡)气愤异常又一筹莫展,因为他没有勇气率兵直逼凤阳,但又不想就这样干打雷不下雨。于是,他决定虚张声势,用军演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他下令王正谊和李鸿章从店埠到麻布桥点验练勇,用络绎不绝的枪炮声向北伐军示威。
  其实,这样做真是自不量力,如果惹火了北伐军,肯定没好果子吃。幸亏北伐军在凤阳城只是做了短暂的停留后便继续北上,并没有挥师南下,所以,李鸿章才逃过一劫,没有遭受灭顶之灾。
  回头想想,清军就好像一群张牙舞爪的猴子向狮虎挑衅,虽然勇气可嘉,但这种近乎于自杀式的行为真是可笑至极。
  日期:2012-05-14 16:30:07
  16.埋头跑路的日子

  看着北伐军北上的背影,李鸿章长出一口气,提到嗓子眼儿的心终于又落回到原处。本以为危险过去了,警报可以解除了。没想到,新的危险正步步逼近。
  北伐军还没有走远,新的劲敌——胡以晃等统率的西征军又长驱入皖。
  6月10日,北伐军占领毫州,西征军也占领了安庆。这一度让身在安徽的李鸿章陷入腹背受敌、惶惶不可终日的危险境地。
  虽然北伐军不久便放弃毫州,攻入了河南,但西征军却把安庆作为了自己的大本营。好在西征军的目标是江西,在皖北没有什么大的军事行动。所以,西征军南攻北守的方针让李鸿章松了一口气。
  虽然暂时没有什么危险,但上司李嘉端坐不住了。

  为了阻止西征军北上夺取庐州,李鸿章被派遣到运漕、东关驻防,而张印塘被派遣到集贤关驻防。
  我们知道,集贤是安庆北面的重要战略据点,而运漕和东关也是重要门户和漕粮的集散地。如此重要的关卡,西征军自然不会放弃。为了取得粮食接济安庆和南京,西征军进占了运漕。
  与西征军死磕,那是傻子所为。面对西征军的犀利攻势,李鸿章选择了带勇退防东关。
  在这段时间,李鸿章没什么大的作为,除了跑路还是跑路,但上司李嘉端却不这么认为,他在9月为李鸿章上奏邀功,在大肆吹捧一番后,向朝廷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赏给李鸿章六品顶戴、蓝翎,以示鼓励。
  也许,下属闪光,上司也会跟着晃眼。

  作为官场上的老油条,李嘉端为了掩人耳目,不惜颠倒黑白。这种伎俩虽然暂时能蒙混过关,但终究黑的说不成白的。西征军的攻势最终会让李嘉端露出原形。
  果然,就在李嘉端为我请功后不久,太平军的传奇人物石达开奉命到达安庆,主持西征战事。
  日期:2012-05-15 09:01:11
  17.
  先来看看石达开是何许人也。

  石达开,小名亚达,绰号石敢当,1831年出生于广西贵县(今贵港市)北山里那邦村一个一个世代务农的贫寒家庭,客家人,原籍广东和平县下车镇。他有两妹一姊,没有兄弟。幼年丧父后,八、九岁起便独撑门户,养活老娘和姐妹们。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不假。贫穷是一个人成长中宝贵的财富,受够了地主剥削欺诈的石达开不甘心一辈子就这样贫穷下去,受制于人,他努力改变着自己的生活状态。
  广西连年的自然灾害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让他义无反顾地加入了太平军,成为了反清大军的一份子。十九岁统帅千军,二十岁封王。
  这是一个传奇人物,自有他传奇的一生。
  石达开到达安庆后,改变了南攻北守的方针,开始进攻皖北,派兵攻取集贤关、桐城。只要听到石达开这三个字,清军就会不寒而栗。
  所以,面对如此厉害的角色,清兵选择了逃命,而把为皇上效忠的誓言置于了脑后。

  当时,吕贤基驻守舒城,但身边的兵力所剩无几,成了名副其实的光杆司令。11月,胡以晃率领西征军攻占舒城,走投无路的昌贤基用跳河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12月,胡以晃挥师直取庐州。
  西征军的攻势貌似锐不可当,但朝廷不会就这么把安徽拱手让给太平军。
  日期:2012-05-15 10:17:57
  18.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