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笔下的情色北宋》
第26节作者:
音有误周郎顾 日期:2012-06-27 20:07:47
(正文)
对于这首词,众多的词评家的赞誉多集中于“山色有无中”一句,如明代潘游龙《古今诗馀醉》认为“只一句,此堂已足千古。”清代沈祥龙认为引用他人诗句,贵在天然浑成,让人读后感觉脱化如己出。“山色”之句就有此效果。
词人在词中更想表达的是自己的人生理念,向世人表明自己的心扉,展示自己的风流才情。一曲“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疏狂不羁的北宋文豪。
平山堂也因《朝中措》声名大震。作为第一个被推荐者,刘原甫一到扬州便去游赏,兴尽之余作《游平山堂寄欧阳永叔内翰》一诗,寄给欧阳修作答。诗云“水气横泄飞鸟外,岚光平堕酒杯间。”对平堂山的景色很是享用。欧阳修看到刘原甫的诗后,又回复了一首《和刘原甫平山堂见寄》,诗中不仅有“山横天地苍茫外,花发池台草莽间。”之句,对平山堂大加赞美了一番;而且还有“遥知为我留真赏,恨不相随暂解颜。”之句,显露出对官场的失望和对归隐的期待。苏轼更是因这首词三过平山堂,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苏轼有徐州调任湖州时途径扬州,第三次过平山堂。此时欧阳修已去世,苏轼遂作《西江月》凭吊恩师。
西江月
平山堂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
苏轼与欧阳修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公元1070年,故词中有十年不见老仙翁的缅怀。而“文章太守”“杨柳春风”字句皆用《朝中措》中词句,再度体现出苏轼对自己的恩师的敬重。由于苏轼喜参佛,最后两句以佛家之语道出他的人生哲理。即所谓人死万事空,但活着其实也想做梦一般。这种观点并不意味着苏轼的消极待世,反而因对事物的参透,苏轼能够淡然面对官场沉浮仕途波折,“乌台诗案”后仍能够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对于平山堂和欧苏,清初大才子王士祯论到:“平山堂,一坯土耳,亦无片石可语,然以欧、苏词,令地重。”地因文重,往往如此。
《朝中措》已略显旷达之风,对后世豪放词风有不小的影响,尤其是对苏词。《朝中措》中所体现出来的理念在词人到了颍州后,被颍州西湖的美景深深的烙印在词人内心深处。
在知守扬州一年后,欧阳修调任颍州(今安徽阜阳)。颍州当时有也一处胜景,那就是西湖。颍州西湖位于阜阳城西北一公里新泉河两岸,是当时颍河、清河、小汝河、白龙沟四水汇流处。后历年黄河泛滥,清嘉庆年间颍州西湖终因泥沙淤塞而消失了。但当时西湖十倾碧琉璃的美景令欧阳修陶醉不已,渐渐地,当时才四十多岁的欧阳修产生了归隐的想法,而归隐之地就是这拥有西湖之美的颍州。
颍州西湖有多美,我等已无缘得见,只能从欧词中来领略了。
日期:2012-07-02 11:21:08
(正文)
采桑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致仕,归隐颍州。此时已六十四岁的他终于能够置身西湖之中,寄情山水之间,或与良朋好友并游,或独自一人尽兴。有感于西湖胜景,欧阳修做《采桑子》一组十首。
上面这首是这组词的第一首,纯粹的风景写实。上下半阙都是静中有动,尤其是下半阙描绘水面之静似琉璃一样光滑,甚至感觉不到船在移动。就连船动引起的微微涟漪在极静之中却也惊起岸边的鸟儿纷纷飞起。
这种单纯写景的词在北宋词中是比较重要的题材之一,而欧词在其中绝对可算是翘楚。这种题材的欧词静动有致清新秀丽,美感十足。
采桑子
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文泛平波任醉眠。
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这首《采桑子》生动的刻画了词人在西湖上泛舟饮酒小醉后卧于舟中眼中的湖光美景。行云却在行舟下与疑是湖中别有天前后呼应,把词人和我们读者都仿佛带入了仙境。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鸳。人在舟中便是仙。
骖:谓仙人驾驭鸾鸟云游。
鸥鹭闲眠,风清月白,琼田一片,仙境般的西湖表现的各色姿态,难怪词人要发出“谁羡骖鸳”的感慨。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到谁家。绿柳朱轮走佃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小令高手欧阳修笔下的清明节不似柳永、周邦彦那样满眼的繁华香艳场面,但寥寥数笔,却也把西湖的热闹喧哗勾勒出来。都是清明盛景,柳词笔下浓郁而欧词笔下轻灵。
很想把十首《采桑子》都写出来,因为各个都是精品,笔者无从选择,但限于篇幅只有勉为其难,再读一首。
平生最爱西湖好,来拥朱轮。富贵浮云。仰俯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这是十首词中唯一不是描写西湖景色的,而是表达词人晚年的思想动态。词中虽有富贵浮云之句,但比之前人如晏殊比之后人如苏轼,欧阳修对官场名利其实还是比较看重的,不像前两人洒脱,不论是四十岁前还是之后。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