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少年开始,他就一直活在父亲和弟弟光芒万丈的影子里,无论怎样努力,都没有一丝自我的光亮。他爱他们,以他们为荣。他更委屈,也更恨自己,同在一个屋檐下,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光宗耀祖,留名史册?如今父亲也去了,留下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举目无亲,但那光芒却始终罩在头上,怎么也无法超越。
杜闲真的很郁闷,在仕途路上最高也只混了个朝议大夫兖州司马当当,诗文还不及父亲的一半好。哎,难道这一生就真的只能这样平庸着,靠养家养儿孙打发流年么?他仰望苍穹,悲伤着,叹息着,直到月落星微……
命运真的很神奇,尽管杜闲没有出色的成就,但后来也同样留名青史------就在父亲去逝的第四年,他成了诗圣杜甫的父亲。
杜闲和清河崔氏结婚后生下杜甫,后来又与继室卢氏再婚,又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所以杜甫是长子。仿佛一种逃不掉的宿命,杜闲就象一轮明月,在历史的长河里闪闪烁烁,但那些光亮却都不是自已的。
审言生子闲,闲生甫。生命生生不息,如一条古老的河流蜿蜒流淌,诗歌是其波澜,绵延无尽……
---完---
日期:2012-04-16 15:34:00
九. 黄金台上铸金魂
档案:
名: 陈子昂
字: 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祖籍: 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
出身: 世代豪富之家
生卒: 659年~700年
名句: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成就: 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丨革丨新人物之一
作品: 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
死亡: 冤死狱中
经历:
幼时家住武东山下,与金华山隔涪江相望。始以豪家子,驰侠使气。至年十七八未知书。
十八九岁到金华山乡校读书,始发愤苦读,“谢绝门客,专精坟典。数年之间,经史百家,罔不该览。”是缘于习武击剑伤人的悔恨,也是由于其父及时的点拨启发。
公元680年,21岁的陈子昂学有所成,始入长安。
永淳元年(682)得中进士。上书言事,武则天见陈子昂才华出众,召见金华殿,任命为麟台正字。是时陈子昂崭露头角,诗文为人争相抄传,人们赞叹司马相如、扬雄复现于岷峨之间。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突厥侵边,陈子昂毅然投笔随乔知之北征,到达西北居延海、张掖一带。不逾年,得胜回朝。
永昌元年(689)麟台正字任满,迁右卫胄曹参军。
天授二年(691),“继母忧解官返里”,守制期满,擢右拾遗。
万岁通天元年(696)又随建安郡王武攸宜讨伐契丹,奉敕参谋帷幕。他要求分兵万人为前驱,一再进言,为主帅所恶,被革职降为军曹。陈子昂满怀悲愤,登上幽州台,仰天长叹,吟下《登幽州台歌》
圣历元年(698)以父老多病为由,挂冠归里,结束了15年的宦海生涯。回乡后,计划“自汉孝武之后以迄于唐”写一部《后史记》。可惜“纲纪初立,笔削未终”被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附会文法”,逮捕下狱。
武周元年(700)在狱中忧愤而死,年仅42岁。
日期:2012-04-18 20:53:29
唐朝,那是一个造就文学奇葩的时代。
古人云“诗庄词媚”,唐诗为壮士,宋词则为美人,唐诗之语言浓缩了时代情感,只要你回望,就能听到壮士那首空前绝后的悲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悌下。”这歌声不是“四杰”式的恃才傲物而慷慨陈辞,也不是刘希夷、张若虚式的为赋新诗而独上高楼的感慨,而是陈子昂面对浩渺历史和万里江山油然而发的咏叹,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生命逃不掉的悲剧意识,我们可以借此展望唐朝气象,一如通过龙门卢舍那大佛那抹神秘的微笑来眺望盛世大唐的精神。
这空前绝后的悲歌又意味着什么?
孤独,彻头彻尾的孤独。
孤独的陈子昂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国力昌盛、阳光普照,形式主义诗风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节奏,他心忧天下,大胆提出诗歌改革主张,在《修竹篇》序言中写到:“文章道弊五百年矣。汉魏风骨,晋宋莫传,然而文献有可征者。仆尝暇时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思古人常恐逶迤颓靡,风雅不作,以耿耿也。一昨于解三处见明公《咏孤桐篇》,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遂用洗心饰视,发挥幽郁。不图正始之音,复睹于兹,可使建安作者相视而笑……”
《咏孤桐篇》没有流传下来,我们要注意的也不是东方虬的诗,而是陈子昂对诗歌的革新主张。他谴责六朝时期的形式主义文风,认为“采丽竞繁”皆创作之弊,怀念“汉魏风骨”、“正始之音”,希望出现“骨气端详,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那样的内容和形式完全统一的诗歌,雄文一出,便震聋发聩,开一代诗风。
在初唐诗坛上,如果说从宫廷台阁走向江山朔漠的“四杰”是急先锋,刘希夷、张若虚为左右将军,那么军中主帅便非陈子昂莫属了。
高举“风骨”、倡导“兴寄”的陈子昂以诗著称、以文名世,不仅有自觉的理论,还有丰富的实践,他雄厚沉郁的感遇诗直接影响了倡导“风雅”的杜甫;遒劲明快的写景诗对注重“风骨”的李白有鲜明的启示;刚劲质朴的边塞诗为倾心“寄兴”的高适开辟了崭新的途径;就连几首富有禅意的山水诗也对诗画双绝、一味追求“平淡”的王维产生了深远影响……
于是,承前启后的陈子昂受到后人的肯定和敬仰便理所当然:
诗评者方回认为陈子昂乃“唐诗之祖”;
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赞其“国朝文章盛,子昂始高蹈。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 ”
诗圣杜甫专程到射洪,并写有《陈拾遗故宅》等诗作,大赞:“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 ”
诗仙李白将陈子昂和南朝时期著名诗人鲍照并称为人间罕有的麒麟与凤凰。
新乐府运动的领袖、现实主义大诗人白居易则将陈子昂与杜甫并题:“杜甫陈子昂,才名括天下”
同时得到唐代三位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如此高的评价,陈子昂在文学史上的显赫位置就确立了。五百年以后,金代诗人元好问更有“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著黄金铸子昂。”的赞誉,认为,陈子昂像越王勾践、宰相范蠡那样,有兴邦立国之功勋,应为其铸金像,永远纪念,永远崇拜……
如此圣贤,究竟有着怎样不凡的人生?
---待续---
日期:2012-04-18 21:47:58
蜀国,梓州,子昂正少年。
山青水秀中,有诗人甜蜜的单独,有蜜甜的闲暇,有散落在地的童言稚语,有奔跑嬉戏的影子。一天又一天的,只见他在疯长,季节在更替,时而是寒意肆虐的腊月,对面的金华山轻烟笼罩,远树凝寂,唯有箫音浮动;时而是早春的三月,杏花春雨,山脚下小河淌水,鸭声不断;时而是秋高气爽的九月天,果树蜜稠稠,七分鹅黄,三分橘绿,那份妙意只可去秋梦的边缘去捕捉……
生在豪富之家,“本为贵公子”的身份着实给了少年陈子昂的另类人生。懵懂的他住在武东山下,无忧亦无虑,任性,叛逆,不爱圣贤书。不仅染有纨绔子弟的习气,也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喜欢结交侠义之人,专好为人打抱不平。父母每每见他“挂彩”归家,忧虑非常,苦苦相劝,却又哪里听得进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