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西的票号。票号是中国本土近现代银行业的鼻祖,也是中国本土最早的规模较大银行家。山西票号从事货币存取和兑换业务,票号在全国各个大中城市开立分支机构,客户如果需要从一地将白银等货币带到另一地,只需要在当地的票号上存入白银,票号会开出相应数量的银票,拿着票号的银票到另一地票号分支就可以取出相同数量的白银,只需交一部分的费用就可以,这大大降低了携带白银的风险,同时出行又方便。
日期:2011-03-15 20:16:04
第四节 财务会计制度的适用范围
财务会计制度的根本目的是进行经济活动的计量、记录、监督、所有权确认,将所想记录下的事物按照特定的利益关系,以最简洁明了的语言,以特定的形式记录在特定载体之上。
会计制度是在文字的基础上来进行运行的,因此在人类文字出现以前,不可能有标准的财务会计制度。当然,最初为了完成上述目的,原始社会的人员采用了一些简单的记录处理,如原始社会的: 实物记事(计数)、绘画记事(计数)、结绳记事(计数)、刻契记事(计数)等方式;这些记事方式是财务会计制度的最初模式,发明这些方式的目的基本上还是为了记录。从原始社会的这些简单的记事方式开始,逐渐发展到现代的复式记账,这是财务会计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世界考古目前确认最早的文字出现在6000年前,也就是说会计制度这套东西不可能在文字之前就形成,他是有一定的存在历史的,产生期绝对不会超过6000年。
西周时期我国就有了可以文字考证的会计制度的雏形:周朝中央政府设立了会计主管官员——“司会”一职,它是会计的最高长官,主要职责是利用账册、数字、公文、户籍、地图等文件中的副本,考核各级官吏的工作,并检查、听取他们的会计报告。
战国时期由魏文侯李俚所编篆《法经》,其中就有许多与会计有关的条款,最重要的是它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就会计账簿及安全受法律保护的问题做出了明文规定。此外,在《账法》、《杂法》等条文中,还对会计凭证、会计印鉴、仓储保管及度量衡等技术方面也规定有具体条款。
秦代法律中涉及到会计方面的规定就更加具体。如在《效律》中就严格规定了会计人员必须廉洁奉公,账实相符,记载准确,计算无误等要求。同时还对会计交接、财物损耗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
汉朝 对于会计账簿的设置与分类,会计簿籍的登记方法,会计计量单位与盈利的计算,会计凭证、会计报告、财物的保管与盘点等方面作了规定,初步形成了一套较完备的制度。如在《上计律》中就具体规定了“上计簿”的拨出程序与时间,严令对上报不及时或者不实者治罪。
日期:2011-03-15 20:30:49
唐宋时代史称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鼎盛时期,在会计方法的发展上产生了奠定当今账户结算余额原理的“四柱清册结算法”, “四柱”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即现时会计术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付出和期末结存。在会计机构的设立上又设立了专司审计的机构——比部。在会计立法方面亦更趋完善,不仅规定对违反会计制度的人给予较严厉的处罚,而且限定凡属经济报告上隐漏重复,收支不实者均从严治罪,甚至在有关条文中还规定了会计报告的格式及书法誉写要求。
元、明、清时期基本上还是采用“四柱清册结算法”,只是对会计制度均有相应的规定,并较之前朝更加具体与完善。
辛亥革命后 ,由于对外政治与经济交往范围的扩大,西方成功的会计理论与实务大量传入中国,推动了会计工作法制化的进程。1915年3月,北洋军阀政府参议院通过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比较完善的《会计法》,共九章三十六条,史称为“民三会计法”。后来,又陆续颁布了一些专业会计法规,但后因袁世凯倒台,北洋军政府内部分裂,全国发生军阀混战事件,致使其未起到应有的作用。1935年,国民党政府也颁布了一部含十章一百二十七款的《会计法》,其内容详尽,分项说明具体,加上后来于1945年颁布的《会计师法》,对于规范会计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日期:2011-03-15 21:01:39
新中国成立后,财政部于1949年12月设置了管理全国会计工作的专门机构,会计立法工作逐步展开。在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主要以财政部的名义颁发了一系列行业性的会计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会计操作法规体系。
为了发展经济、加快推行改革开放政策。1985年元月21日经第六届人大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同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会计法》的颁布,成为我国第一部关于会计工作基本法律性文件的诞生。这标志着市场经济的建立。
1993年12月29日,第八届人大五次会计会议做出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会计法》,实施范围扩大,会计工作地位与作用突出,与国际通行惯例相接轨; 1999年10月31日,九届人大十二次会议再次修订了《会计法》,其具体条款的规定更加适合经济发展对会计改革的要求。
上面大致为财务会计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形成过程。
日期:2011-03-16 18:06:14
公元11世纪后,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完成,这一历史进程比中国晚了一千多年。然而,中世纪的鼎盛时期转眼而至,商业的兴起,城市的建立与发展,约二百年左右,西欧便很快进入到经济专业化的兴旺发达时期,这种演进速度又比中国快了500年左右。公元后第二个千年会计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拉开了帐幕,此后,东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自然而然两者在会计发展方面的差距也逐步扩大,这是公元11世纪至20世纪世界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
西式单式簿记的崛起。10世纪至11世纪,作为中世纪西欧工商业中心的城市兴起,并很快得到发展。11世纪末至12世纪,在十字军东征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和中部的托斯坎尼开始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商人积聚了大量资本,并陆续将其投入到工业及银钱业中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和银钱业的发展。12世纪至13世纪,市民争取城市自治的运动日益高涨,并最终通过激烈斗争建立了一些城市国家,诸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很快便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基地。13世纪至14世纪,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区形成,威尼斯开始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介,至14世纪经营银钱业的商户已达一百多家。与此同时,在13世纪至14世纪,行会在各城市国家中发展起来,而通过行会所结成的资产者同盟,已成为向封建建主宣战的得力组织。上述变化结果是是西式单式簿记取代东方会计制度的历史地位,同时也促使会计制度向更高、更专业的水平发展。
西方复式簿记的产生。1494年,被誉为“现代会计之父”的巴其阿勒发表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复式记账法,这是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及生长阶段,产生了佛罗伦萨式、热那亚式与威尼斯式簿记、“三式薄记”的光辉照亮了未来西欧乃至世界会计的发展里程,它实现了世界由古代会计发展阶段向近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改写了世界会计发展历史,产生研究复式簿记的光辉文献《薄记论》,并揭开近代会计发展史的崭新篇章。在16世纪至17世纪,德国、荷兰、法国等先后继承与发展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实务与理论,最终在欧洲造就“帕乔利时代。”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障碍,进而带来18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这一重大变化使英国会计的发展进入到创新时期。同时,18世纪在巩固兴旺发达起来的公共会计师事业及它在审计、复式簿记原理与早期成本会计方面的贡献,使英国很快成为世界会计发展中心,这一历史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