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类情况,在许多企业的中高层招聘面试中屡见不鲜,双方都在小心翼翼地据理力争:一方要求首先得到个人利益上的“过分”保障,另一方则要求你先做出成绩,然后才能给予相应的待遇。从各自利益的出发点上,双方都在争取对自己更“安全”、更有利的合作方式,我们从局外人角度分析,有时似乎两方的要求都有道理,简单地评判孰是孰非确实很难决断,于是,如何找到这个双方利益的平衡点,在双方都能接受,都能认可的情况下最终合作下去,就成了面试官需要考量的重中之重。
如果找到了这个平衡点,并且对于平衡点的认识双方都感觉出公平、公道,感觉符合市场行情或业内“规则”,达成基本共识之后,下一步的面谈中,企业再得寸进尺提出过高、离谱的要求,则反映出企业主希望使用廉价劳动力急功近利的真实心理;反之,如果职业人士也认可了这个平衡点,却又不愿接受这个起点,在目前劳动者权益可以得到基本保障的大环境之下,应聘者“寸功未立”便一味地要求起步高薪,甚至只要企业高薪,不愿回报企业,则反映出应聘者“捞一票就走”的真实想法。
趁着黄经理尚未到达之际,俺告诉张老板:无论对方提出什么待遇要求,你都先应承下来,俺再来一步一步分解,暂时不要现场拒绝。张老板爽快地答应了。
日期:2011-7-7 7:48:00
随着黄经理踏入接待室内,面谈便在亲切友好的气氛中开始了“茶聊”,“7”字形座位布局的面谈现场,张老板、老板娘、该企业的HR主管坐在沙发的一边,应聘人黄经理和俺并排就坐于另一侧,面前的茶几上摆放着鲜花、水果和相关文件资料,气氛显得温馨而又庄重。
按照招聘中高层管理人员的职场惯例,俺首先请张老板介绍一下企业的现状和招聘这一职位的工作范围,以及公司对这一职位的期望值。
张老板侃侃而谈:企业成立5年来,从起步到现在,每年的销售总额均在上年的基础上实现了飞跃甚至翻番,品牌知名度逐步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代理商、专卖店初步形成了网络,年度销售总额已经达到了2千万以上。企业形象在行业内不断提升,每年均获得政府的多项表彰和奖励,但企业认识到,自身的资源也是有限的,保持业绩继续高速增长,就存在一个市场资源后劲不足,急需开拓销售渠道的问题。招聘销售经理的思路,主要是为了另辟蹊径,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具体的设想,是将原有客户和销售渠道交给原来的业务人员管理,希望新来的销售经理组建一个团队,重新开拓出一些新的客户,从而增大市场份额,提高公司总体销量。
俺又请黄经理谈谈自己的经历、设想和具体要求。黄经理礼貌地向大家微笑了一下,然后谈到:自己进入这个行业十余年,一直带领团队就职于中小企业,长期在销售市场走南闯北,冲锋陷阵,自己培训、管理的销售队伍,曾经创造了年度销售总额3千万的奇迹,无论在客户方面,还是在同行业之内,都积累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完全有信心、有能力胜任这一岗位工作。
俺知道,这些相互介绍与展现实力的内容,在第一轮面谈中,双方可能已经走过一次过场了,下一步的重点,应该尽快转入实质阶段。
于是,俺直接开口:“那么,黄经理对于个人待遇方面,有些什么想法?”。
黄经理未加思索地应答:“希望年薪20万,每月不低于1.5万,其余部分年底结清”。
俺接着转向张老板:“销售经理的薪酬,行业内目前流行的做法有两种,一是年薪制,是一种以完成全年总体销售目标为前提并与之考核挂钩的方式,双方合作前,可以协商确定每月暂时领取的工资数额,在约定的时限内完成约定的目标之后,才能全部领到这个完整的总数,而约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目标,最终结算只能按实际完成比例领取相应的报酬,比如完成任务的50%,那就只能领取50%的报酬,多退少补;二是底薪加提成,底薪是固定的,团队业绩越高,部门经理的提成比率也就越高。现在,黄经理提出的这个要求,更接近第一种情况,企业是否可以接受这种形式?”。
张老板表现出少有的爽快,并不过问和确认哪一种方式,而是含糊其辞地回答:“没问题,只要业绩跟上,多劳多得也是应该的”。
到了这一步,俺再迂回到宏观层面开始布道,寻求双方的共识:“俺先谈一下个人的观点,第一,作为企业方,企业是经营机构,是以盈利为直接目标的商业化组织,这一点,不用多说,大家心里都清楚明白;第二,职业人士希望通过工作业绩证明自己的个人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自己应得的利益,这也是无可厚非的。这样一来,双方都在围绕‘利益’二字转动,于是,获取“利益”并使之最大化就成了双方合作的原始基础,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形成共识,然后达成同时保障双方利益的合作关系,大家对这个说法没有反对意见吧?”。
这么简单的道理,谁能提出反对意见?!张老板和黄经理同时表示认可。
“既然大家都认可了这一点,那么,我们先来算一笔简单的帐目”俺接着问黄经理:“如果你来就任这一岗位,你的直接下属就是区域经理,你准备配备多少区域经理?”。
黄经理应该是有备而来,立即接口回答:“6至8人”。
俺似乎随口再问“区域经理,每人月薪3K的基本工资,1%的业绩提成,在这个行业内应该是中等偏上行情,不知你是否认可?”。
黄经理连连点头称是。
“我们就按6名区域经理计算,提成先不管,每月的工资合计是1.8万,一年下来,6个人合计就是21.6万,这是明明白白的帐目”俺继续说下去:“业务员出差,按行业‘规矩’,每个季度安排出差一次,是应该的吧?每年按4个月出差时间计算,每个月按0.5万出差费预算,应该是比较保守的吧”。
黄经理再次同意这一算法,俺一边写写画画,一边汇总数据:“这样一来,每个区域经理每年就是2万元的出差费,6人就是12万,加上你亲自去一线市场跟踪巡查的差旅费用,我们只算3万,合计就是15万了”。
黄经理再次点头称是。俺继续说道:“你在行业内做了这么多年,那么,企业的制造环节、物流环节、产品宣传、展销环节、客户的迎来送往等接待环节,以及企业为此承担的工商、税务等一系列管理费用,分摊到产品中所占的比率,我想你比我更清楚,我们取一个平衡值,不就高,不就低,按5个点计算,你是否同意?”。
黄经理答道:“比较客观”。也许他以为俺只是在与他探讨业务与费用方面的行情,只是在试探他在行业内的“深浅”,因此,看起来,好象并未真正理解和预料到俺提出这些问题的深层含义,回答所有问题时也表现出轻松、自信的样子。
俺先后看了看张老板和黄经理一眼,话锋一转:“这个行业,看起来利润可观,而实际上,销售费用的支出占据了极大比例,导致产品销售只能依靠销量来争取利润,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现状,也是公开的秘密。这些产品的毛利,我们同样不就高,不高低,按20点估算,大家认为偏差有多大?”。
张老板和黄经理同时回答:“差不多”。
“那么,我们现在来汇总业务人员全年的费用,销售经理全年的工资20万,区域经理全年的工资21.6万,销售部门的差旅费支出15万,合计56.6万,这个数据,全部属于销售部门的直接支出,没有算错、没有异议吧?”。
“是这样的。”两人再次异口同声。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