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中的道与术》
第2节

作者: 顺德天外天
收藏本书TXT下载
  俺轻轻摇了摇头,告诉行政主管: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一是会引起其他员工的寒心,二是让保安队长今后在老乡面前难以做人,三是作为管理者,我们明知公道在哪里,却还要采用这种方法,自己在良心上也过不去。
  深思了一个下午,接近下班之时,俺找来保安队长,首先问了问那名员工的情况。保安队长可能早有防备,马上表态:坚决按照领导的意图去完成任务,先礼后兵,先做思想工作,如果没有效果,就采取强制措施,坚决不让他再进入公司区域,请领导放心!
  俺看着保安队长,心里一阵颤栗:为了生存,这个社会已经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扭曲得六亲不顾、麻木不仁了……

  “说点别的吧,轻松点”俺叹了口气,似乎无意之中说起另一个话题:“你是聪明人,平时特别能理解领导的想法,这样吧,我说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你可以去想一想,但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能向外扩散”。
  保安队长不解地望着俺,俺故作轻松地说出几个在外人看来好象根本没有必然联系的“闲聊”话题:“第一,有钱人最怕什么,最珍惜什么?当然是性命!第二,某某小区门前的风景很不错,不知道你注意过没有?第三,苹果削掉皮以后,吃起来好象更甜一些,男人用大一点的刀子去削皮,好象更顺手一些吧。”
  保安队长愣了好久,还是不明白俺究竟想说什么。俺点到为止,让他先去吃饭,晚上再慢慢想,但不能让别人知道,并反复强调这个游戏只可意会,不能言传,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你会前途无量,不明白这个意思,那你只能永远做保安队长了。
  与保安队长“闲聊”后的第二天,那名被炒掉的员工没有按时前来HR部门“上班”了。当天晚上,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某小区门口,老板带着老婆孩子散步于小区的正门附近,相距百米之内,一名员工高喊“老板好”,接着,一边用左手拿出一个苹果,一边用右手举起接近一尺长的刀子,狠狠地砍向苹果,一刀,两刀,三刀,手起刀落,被砍下的苹果准确无误地掉进垃圾桶内!据说,这一奇观持续了3天,并且每天早上老板驾车出门时享受一次,晚上回家时再观赏一次。

  在老板连续观赏了三天之后,HR部行政主管接到圣旨:马上通知财务,以现金方式结清这名员工的工资,让他迅速离开,不希望再让他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
  听到行政主管的报告,俺立即找到老板,提出反对意见:这个先例不能开,如果开了这个先例,下一个会仿效的,如果大家都仿效,我们怎么办?
  老板发火了:怎么办还要问我?去制定一个政策,以后炒掉的,马上结清工资走人,最好是半天之内!
  俺装出忧国忧民的样子:还有一类,就是辞职的对象,到期了,是不是也应该照此办理?不然,以后谁都会通过被炒掉而离职,会影响正常的工作交接。
  老板还在生气:行了,行了,去做一个文件,做全面一点,细致一点,辞职的对象也包括进去!

  OK,有了他这句话,一个新的《离职管理规定》便诞生了,并且涵盖了大部分合法、合情、合理及员工能接受的流程和条款,从此,HR部门不再为这类事情而里外不是人了!
  多年以后,已经成为另一家公司行政主管的原保安队长在酒席上向俺提出一个问题:当时,你处理这个事件的意图为什么只是暗示,而不明说?让人猜来猜去很费神的!
  因为离开了那个是非之地,双方都不再与老东家存在利害关系了,于是便没有了顾虑,俺轻松地告诉他:
  第一,如果当时对你或那名员工明示,让他以非正常手段去讨回公道,遇到那些头脑不会转弯的员工,他可能在办理手续的过程中对同事们炫耀或泄露,或者直接对外人说出“主谋”:是×××让我去做什么的!一传十,十传百,一旦老板知道是你我在暗箱操纵,会认为我们在吃里扒外,一怒之下可能会开掉你我,作为负责公司日常工作的副总知道了你我的合谋,在今后的工作中,也将会送给我们二人几双美丽的小鞋;

  第二,这名员工是你的老乡并且关系密切,由你去布置和策划具体的动作,你私下叮嘱他守口如瓶,比任何人去授意他,效果更明显,保密方面也更为安全可靠;
  第三,俺当时的意图并不是仅仅只出于帮助他一个人解决问题,而是谋划着如何从政策层面、从根本上解决所有类似问题,虽然是非常规手段,最终也达到了这个目标,但其中有一点是存在风险的:我个人的本意只是希望在守法的范围内,通过高压的态势,通过这个假动作达到解决层面问题的目标,如果当事人假戏真做,那就涉及到法律风险了,从自身保护的角度出发,俺不能不考虑这一利害关系;

  第四,鼓励员工以非常规手段去寻求解决之道,即使你有一百个公道,你有一百分合法,即使能得到千百人的拥护,但将企业内部矛盾变成人与人之间对立化的关系,有损我们自身的职业形象,外界那些不明真相的人士,会认为我们一是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喜欢无事生非、小事闹大,一旦名声在外,将来还有哪个企业敢用我们?这就是俺当时不愿明示,事后也一直不愿谈及这些问题的真实原因!

  当今职场,多一个朋友,便多了一条生存之路,将各路精英聚集在一起,实现职场资源共享,达到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目标,是我们这些志同道合者共同的心愿,我们38名CEO共同组建了“江南职业精英系列群”,群内包括企业主(老板)、职业经理人、HR总监、HR经理、劳动法律顾问(律师)、咨询/培训/认证机构专业人士、猎头顾问、劳务派遣机构及其他行业专家学者等职业人士,一群群号91643450,二群群号90247142,三群群号38377319,四群群号106440141。群内经常讨论和解答HR及职场相关问题,欢迎更多的职场朋友与我们共同探讨职业发展之路。

  日期:2011-6-27 7:21:00
  【道与术系列02】逆向激励产生的正面效果
  2008年初,几名车间主管反映:总有一部分入职不久的员工虽然经历了岗位培训,但做事仍然经常出错,主要表现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作为主管,该说的说了,该教的教了,该讲的也讲了,有的员工表面上听得很认真,态度也很诚恳,过后一接触实际,又故伎重演,再次出现重复错误;有的员工却满不在乎,你说你的,他错他的,好象错了也不感到羞愧一样。个别主管甚至提出直接解雇这类员工,以减少生产线上的差错与返工。

  俺问道:以前,我们有个规则,只要不是原则错误,不是大的过错,第一次犯错,给予纠正并现场讲解,第二次犯错,给予警告,并由直接主管再次纠正和讲解,第三次犯错,就要采用经济手段,适当增加他们的记性了,为什么不用这样的方法呢?
  车间主管振振有辞:HR这几年招进来的是一些什么人啊,凡属这些出错的员工,在工作上要么满不在乎,要么反应迟钝,这些方法都用过了,我们办法都想尽了,这些人在工作中却还是连续出现四次、五次、甚至多次错误,你总不能让我天天给他讲课,天天罚他,天天让他长记性吧!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