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有,我在国企、外企、私企等各种企业都呆过,OP,不是Operation哈,都是常态,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心即江湖啊。这些都是必然会遇到而且必须的学会处理的。所以我给一些性格刚烈有余而灵活性不足的童鞋们的建议就是:如果你不喜欢那些政治,就由他去;如果影响到了你的工作,试着多沟通,一定程度上去妥协--毕竟人家要体现其存在。而且可以换一个角度去想你碰到的讨厌的人:上帝给了你磨练自己去普爱众生的机会,一定要藉此锻炼自己,并且抓住这个让你学习如何与自己不喜欢的人相处的机会。
再说,每个公司都有好的方面有不好的方面,换另外一个,没有这样的问题,就会有那样的问题。套这句“婚姻怎么选都是错的,长久的婚姻就是将错就错”,工作,也是一样的。
当然,出于有目的的符合自己职业规划或者碰到天花板了等原因而主动离职的,是值得赞扬并加以鼓励的;千万不要一时意气,错过了现在的工作,即使不不是很喜欢它,但是只要你有学习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至少再没有更好的机会之前,不要离开。
所以,现在来看,我当时辞职其实还是冲动的成份多一些。如果继续呆在那个企业里面,说不定现在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其实当时已经参加公司亚太区举办的一个青年领导培训项目,最后一次课我没去就离开了。在一个人的简历上,换工作太多,太频繁通常来说都不是个好事情,且在面试的时候大谈原雇主如何不好的人通常下一个企业也不敢雇佣你的。
好了,先到这里,就到这里了。偶困。。。为保证质量,后天继续。明天偶还要去外地办点事情。上面来踩过的童鞋,@532931944 ,@j4u1314 , @wangba3 ,一并表示感谢。后面两位童鞋的ID有很有意思哦。
日期:2011-02-27 21:39:18
说第4点,这个估计每个行业通用。偶本人深有体会,但是并不擅长;也正在努力地学习中。
4. 在这个行业建立自己的人脉。其实我也不是很擅长交结三教九流各式人等,我一向是感觉对的人才想去有更多的交流;但确实感觉到这一点越来越重要。不管是给别人打工到中高层职位还是自己创业,关系及人脉,人脉就是生意。毕竟我们是生活在一个传统的国度里面;再放大说全人类都如此。刚看到一本书里说巴菲特白手起家是骗人的,他爸爸是国会议员,呵呵。国内这样的例子就更举不胜举了。
上面好像已经说过这句话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心即江湖啊。
日期:2011-02-27 21:46:04
现身说法:
这个我自己也有体会,我到成都的时候,也是先投了很多简历,还电话面试了几次,都没成功;最后还是当时同事的朋友推荐,才碰到了贵人,有机会到成都工作的。
拿别人的经历现身说法:偶MBA的同学H,在船公司觉得混到天花板了,职位是AGM。另外一个同学在全球零售巨头里做HR VP,经其大力保荐,H同学成了那个公司中国区的Senior Strategy Director。据说本来可以做到更高的职位,但是H同学比较谦虚,接受了现在的这个职位。
个人认为,人脉并不仅仅是关系。现在对于“关系”这个词已经全世界通用了。记得在香港接受培训以及MBA上课的时候,外国音调的“GuanXi”也不时地响起在各种场合。
日期:2011-02-27 22:25:30
关于关系,多说几句。
做过货代,特别是在国内的物流公司里面做货代销售的童鞋应该深有体会,货跟人走。有的企业流失了一个销售人员,也就意味着流失了一批客户。这个很正常,在货代服务同质化日趋严重的情况下,我跟他熟悉,我找他做生意。在国内是这样,国外也是如此。有一些在国际物流企业工作的童鞋,应该了解一些这方面的事情。
偶还是不能指名道姓,但是所说是真实的故事。大家知道几乎所有大型的物流企业里面都有一部分比较特殊的销售人员--Key Account Manager,Key Account Managment Director之类的,中文都可以叫大客户经理。所谓的Key Account,通常都是大型的有稳定的货源和线路的企业。前几年,在像中西部的一些小的站点,某个大客户的生意可能占到其总收入比例的60%甚至更高。现在可能好多了,本地货源占的比例正在慢慢提升。这些被简称为KAM的人,做得事情大多都是和客户里面的人搞关系。对企业内部,某种程度上他们代表客户,和公司内部的操作和客服人员交流。大家不要以为这个职位很舒服--很多人对其的看法就是除了陪客户喝酒吃饭唱歌泡桑拿之外什么也不干。其实KAM,特别是有一些很难缠的客户的KAM是很辛苦的。半夜开Con-call,回email,在睡意正浓的时候被客户里面的一个小PP职员打电话臭骂,都是经常遇到的事情。这个职位咱不多说,但是,就像所谓的Global的企业里面,一个高级的KAM离开,很多时候也意味着公司将在不远的未来失去这个客户,至少都会失去某些生意。
我原来的公司也有这种类似的故事。其中有一个不是丢客户,而是丢了以后又抢回来的。客户是个美国企业,因为在美国和欧洲的服务很差,在一次Global Bidding的时候就把所有的货代业务都丢掉了。但是靠着日本的KAM和日本公司的关系,从日本的合同物流生意开始,关系又逐渐缓和,到最后又重新进入这家美国企业的LSP名单,后来业务量还比以前的时候多了。现在虽然不做货代了,但是也经常能听到朋友说:这个客户的生意别的公司抢不走,我们的KAM跟他们可铁了。我有时候只能在心里说一句,兄弟,祈祷你们的那个牛X KAM别被别的公司挖走,呵呵。
在Global企业里面,最难搞的要输韩国和日本企业。基本上这些客户的KAM都是棒子和鬼子。韩国还好,棒子们除了几家船公司之外,巨型的网络遍布全球的物流公司并不多,只要有一个能经常和他们一起疯狂到变态得玩乐,对于物流服务提供商-LSP是哪个国家的并不是很在意。日本企业就不同,首先他们选择的是日资LSP,即使别的国家的LSP来做,其KAM也一定是日本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