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我为什么会对那样的小事情发窘,首先,我肯定不乐意在别人眼里成为一个花钱没有规划的人,人是社会性的,我不想别人对我产生如此评价,而且评价错误,不符合事实。但是别人为什么会对我有这样的评价,是因为我平日的作为。我是不吝花钱的人,这个是事实,我也乐意花钱去让自己开心,我不会刻意亏待我自己,甚至,很有些宠。但凡自己想要的,在一定原则上,都会给予满足。有自己个人的消费观,在某些东西上,重质可以迁就价高,热衷实用,所以电器一应俱全,因为他们才实际地改善我的生活,而非钻石黄金或者其他虚荣面子。对于自己不爱的,不喜欢便是不喜欢,男友对我有个误会,有次请我吃哈根达斯礼盒,我拿多余的送给公园环卫工人和陌生人,他以此认为我不注重钱。呵呵,我确实不注重钱,但这个例子更多说明,我不爱吃哈根达斯,我不爱,它再贵或者其他人再说好,我还是不爱,对我也无多价值。
然后我对金钱的态度,刚刚说不注重也有些偏颇,我不是完全不注重,所以我会关注理财以及如何更理性更好消费。我的财务情况父母很清楚,也就家人清楚,我不算有钱,但在同龄人中间也还过得去,上次同事嚷嚷买房,我也有点动心,如果合理计划有效安排,我也可以不靠父母独自供一套二手小房。我毕业不到四年,而且工作性质如此,拿的固定薪水(绝对低薪),没有降低过生活水准,没有压抑过自己吃穿住行的欲望,更无勒裤袋过过日子,有这样的现状,我觉得还算不错。我并无任何经济压力,如果结婚买房父母也会资助,我自然不会去惦记父母的钱,但总是一条退路,而且我也无买房压力,谁和我交往,我也无必要要求对方有房有车。我现在买房一为投资,二为将来小孩择校做准备。当然,我的财务状况属于我的个人隐私,我也无那样的爆私欲去四处公告,甚至别人如果提及,我内心有些反感抵触,我从来没想过去花别人的钱,我当然也非常不乐意别人对我的消费进而对我的事情指手画脚。
呵呵,写到这里,我突然豁然开朗。我在做一件虚幻的事并为之较劲,所以注定失败。记住一点,你只能控制你自己,你不能控制别人。做好自己,并巧妙地引导别人做自己想要他做的事情,这才是智慧,因为别人的不理解就气急败坏这是傻瓜行为。还有很多情绪及背后根源值得探讨,但慢慢来吧。今天到这里。
理智的人让自己适应世界,不理智的人让世界适应自己。因此,一切进步都有赖于不理智的人。Baby,加油!
日期:2009-04-01 13:14:41
(八十二)
我考虑了很久,犹豫要不要把我现在内心这样的情绪付诸笔端,并发在网上,这是我极其私隐的情绪和羞于见人的暗地,我隐匿了很多年,在真相面前苍白漠视,并在潜意识把这样的负面情绪泛化至生活的其他方方面面,而一直不愿意去正视它,面对它,这可能是人生而来的一个苦痛与弱点。
有天在网上和好朋友K探讨,为什么我是这么固执和自我的一个人。我从小到大,收到最多的评价除了聪明、有个性之外,就是自我。我的的确确的是个非常自我的人,而且到目前为止,我心底里都不以为错。因为这个特质一直在保护着我,给我带来好处。我们选择任何,心理学上,都是因为此事物带给我们好处,满足潜意识的渴望。呵呵,感觉有好多东西想表达,我慢慢说,这里反正是我的一个树洞,也并无中心思想,三个代表之类的要去跟随。
我成长在一个精神非常传统物质比较贫瘠的家庭,物质的东西与同年代的人一比,很容易都能释然,而精神上的处境,虽然结果可能相似,但是其中细节一一不同。
在广州日报看过武志红的专栏——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很有感触,这倒不是因为他说中我的现况,即我的父母不爱我,相反,他们是爱的,确切地说,他们在用他们认为的方式深深地爱着“我”,这是毋庸置疑的,而我的感受也非常分明,即在与父母相处的三分之二的时间,我感觉窒息与痛苦。
我父母的成长环境比我恶劣一千倍,所以他们自身就带有很多痛苦进而麻木的烙印,这是他们不可避免的悲哀与命运,肖申克的救赎为什么是我最爱的电影,因为我清楚,反抗——适应——依赖——崇拜驯服遵循,这是人性难以跨越的流程,所以我不怪我的父母,我能怪什么呢,怨恨与责怪都于事无补,只会让我更为极端与偏执深陷其中把不出来,进而更加痛苦与矛盾。对他们的经历进而形成的思想,我理解,我同情,我惋惜。他们也是被耽误的一代。他们的出发点都局限在他们的思想上,他们以此来爱我,并无考虑过我的感受与追求,对此,他们的话便是,你是小孩,你什么都不懂,你需要我们来给你做决定,于是他们决定了我的大学,我的专业,我的工作,现在轮到我的婚姻。如果这条路正常进行的话,我会是一个很听话的小孩,按照他们要求的方式生活,然后制造出下一个循环,我的生活在精神层面已经死亡,将永远麻木地进行着这个苍白的基调,我的孩子也无可避免。但是人不仅仅有家庭生活,还有学校还有社会,对一个弱小的小孩来说,他还有书本。于是,我就有了书本,我看过的书籍,在同龄人之中,应该算比较多的,涉猎广泛。我的初中日记已经在我离家前被我烧了,初中是我记忆里最压抑的一段时光,我很少回顾,我生性活泼好动愉悦,好奇心重,但初中三年,我文静沉默孤僻。现在想想,那应该也是家里经济压力最大父母最辛苦最暴躁争吵最多的三年。我的文静沉默孤僻,当时觉得这个性格不好,现在想来,这是一种把自己从那个环境隔绝开来当时的我能找到的最好方式,如果你说的话父母不赞同,你做的事父母反对,你想的东西父母鄙夷,你所有的一切,他们都批判挑剔无法认可(除了学习成绩,这个我一直不错,那三年都是全班第一),那你怎么能不沉默不孤僻呢。你除了这样,你还能怎么样。我一直是个好学生,而且我想为善,所以我尽量克制自己,没有成为太妹,没有因为想为善而不能去为恶,我把自己全然封闭,某种意义上,没有为这种恶为了那种恶。一有时间便去图书馆看书,我在那里,在书本里找到我的精神家园,在那里获得憧憬,在那里得到温暖。于是我的个性慢慢开始自我,我只能信我自己,信我的梦,这样我才会快乐,才能够继续积极地活下去,那个时候让我冷静客观去正面惨淡的人生、淋漓的鲜血,我无法承担。
一个人追求对另外一个人的影响力往往通过控制来实现,我的母亲对我穿什么样的衣服绑什么样的头发都有明确要求,到现在还是这样,为了我头发的曲直,她可以上升到我有无前途、未来是否幸福等等。她气来时不惜用恶毒的话语来预告我的未来,她发脾气时的心情理性上我能理解,但情感上无法不受其影响,当时十几岁的我应该更甚,我怎么办,我能怎么办,我选择了坚持自我,而这样的坚持,往往是选择了叛逆更多是封闭的方式。那时,我不讲究穿着发型,我对这些无所谓,这样你就说不了我了吧你就烦不了我了吧你就逼不了我了吧,而其他的关于我的内心思想我的追求我的梦,我懒得和你们废话,我躲在我的房间里在我的世界里,看我的书,那时日记本里一页页写着,快点长大要快点长大啊,到时候靠自己的努力想怎么样就怎么样。父母自然对这样的漠视无法容忍,后来把我房间的锁都拆了,呵呵,迄今都没重新装上,新家更是,直接没装,不过现在一年回去个几天,也无所谓。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