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辛辛苦苦把我和妹妹拉扯大,老爸老妈哪会衰老得那么快?自己在打工时吃点苦,那算不了什么,心里觉得最不安的是,大学本科四年读完,自己竟然还不能好好地孝顺他们,他们仍要日夜担心、操劳。
在图书馆看书,看累了,只要一闭上眼睛休息,顷刻间脑海里就会浮出一幅图景:老爸左手按着腰椎间盘突出的疼痛部位,右手在黑板上刷刷地写字,认真给学生上课;而老妈,在厨房里煮饭做菜、在阳台洗衣服,遥望着东州——儿子不断跌倒又不断站起的方向……每每想到这些,眼泪就一颗颗轻轻地滑落在桌面的书上。
如果不把眼泪都当成脆弱,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喜欢流泪的男生。
以前我的QQ名字叫“永远都不累”,那是舍友宝哥帮我起的,上大学后,我几乎每天睡眠时间都不会超过6个小时,这个习惯一直保持至今。快七年了,真的不累吗?在亲密好友面前,有时我也会向他们低声诉苦,说自己好累好累,多么渴望能睡个三天三夜。但已经习惯性睡不着了,一闭上眼睛,我就想到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太多太多的事情没有做,太多太多的东西需要学习。
那段时间里,除了复习,我还参加了几次面试,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我都没去这些企业。其中有一家全国排名TOP10的公关咨询公司,给了我还算不错的薪水,谈好了上班时间,最后还是没有去。
一方面是我对写广告软文没有多大兴趣,另一方面是我对这个行业虽然了解不深但总归有些了解,个性不允许我进入一个泥沙俱下的行业。只要暂时还能生存,就决不妥协,或许是我太年少轻狂、不谙世事。
七月中旬,东州已经是炎炎夏日,人光坐着不动就汗流浃背,中午我在图书馆看书的时候,电话突然响了,是老爸打来的:
“果冻,在干吗呢?”
“爸,我在图书馆看书。”
“有件事情我想跟你说说。”
“你说,我出去外面讲电话。”边说我边往图书馆门口走。
“我和你妈商量过了,你还是不要考研,认真找工作,好不好?”
老爸跟我讲电话是在用商量的口吻,而我知道如果不是深思熟虑,他不会给我电话。
回到图书馆的椅子上,再也看不进一个字。
黄昏的时候,我拨通了家里的电话,是老妈接。
老妈和我说了很多,大致意思是研究生就业形势非常不乐观(7月份,东州省的各大主流媒体,已经发布了2005毕业的研究生遭遇就业寒流的消息),与其花两三年读研再出来工作,不如现在就找份好一点的工作。挂电话前,老妈又补充了一句:“如果你还是想考,我们也支持,不过回老家复习好吗?我可以帮你做饭、洗衣服,你一个人在外太辛苦了……”
其实,老爸老妈知道他们的话对我而言,是没有多大说服力的。因为我早跟他们说过,我读研甚至读博的首要目的不是为了求职,更重要的是时刻涌动在体内的一种求知欲,以及我想做一个大学教师的梦想。
从来,不管发生什么,我都深深地爱着我的父母。只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我一定会发现他们是对的,错的人一定是我。是的,我可以选择继续复习,不顾老爸老妈的意见继续考研,但我不会再有那种奋力拼搏的心态了。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他们能够上大学就已经是一种巨大的幸运与幸福。当他们大学毕业时,做父母的就像指望田里的稻谷到了秋天能够得到好收成那样,等着他们能够享受丰收的喜悦。
父母从不要求儿女什么,不奢望从儿女身上得到某种回报,他们只希望儿女能过得比他们好,仅此而已。
如果没有相似的人生经历,你也许会指责他们是多么的短视,你甚至可能会鄙视他们的一言一行。但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农民孩子的心灵与很多人不同,早已烙上了农民父母的印记,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很难摆脱这样的“精神宿命”。
一直以来,我从不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而羞耻,也从不羡慕那些有富爸妈、官爸妈的同龄人,他们走的路比我平坦得多,但是他们少了很多生活历练,失去了很多奋斗、苦难所带来的乐趣。我又带着崇拜的眼光,看着那些农民出身的孩子,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奋斗、打破“精神宿命”。
偶尔会想,如果《东州品牌》杂志社最后一刻能足额发放工资,我的人生轨迹会不会有一个大改变?可惜人生是没有“如果”的。
常常憧憬,我要给自己的儿女创造一个比我年轻时更好的环境,可以支撑他(她)朝着梦想的天堂一路狂奔。
在使用过的一次性打火机里,有一个广告词写得特别好:“梦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尽管打火机早就没气了,我却一直舍不得丢。
人生永远没有回头路,无论后面、前面是什么,我们别无选择,都要一直走下去。
(未完待续)
日期:2006-11-30 03:40:10
(二十四)
八月的东州,闷热得像个大蒸笼,我住的出租屋没有空调,风扇呱唧呱唧地响、飞速地转动,不过不顶用,汗水还是拼命往外涌。我常跑到洗手间把自己全身淋透,以求一时凉快。
老妈常给我打电话,心疼地问:“热不热?热就回家避暑。”口头上我总是唯唯诺诺,内心里却不想回去。老家是一个小县城,跟东州这个国际化大都市是不能比的。我对家乡没有歧视,但就是不愿意回去,多年后我读到一本书上的一句话——“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才真正弄懂自己为啥不愿意回去:回去乡下,意味着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会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双城记》的开头说: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我不敢说现在是一个最好/最坏的年代,但是每个人都会有年轻的时候,都逃避不了与年龄相衬的躁动,以及躁动背后那颗不安分的心。
我找到下一份工作,也许可以说是“运气”,但更多的不是吧,冥冥之中必有必然。
这家企业是东州省排名前五的国企,资产额不是以千万计,也不是以亿计,具体多少不方便透露,说这些数据总之是为了说明这家企业的强大,暂且就称它为神龙集团吧。
当我进去神龙集团之后,很多朋友问我:你小子到底花了多少钱进去的?几万,还是几十万?我笑着摇头,因为一分钱也没花,从投递简历到最后确定入职,按理来说经过了四关。
非常偶然的机会,在一个专业性较强的论坛,我看到了下面这则招聘启事:
“某集团招聘资讯工作人员1名
招聘要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