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笔下的情色北宋》
第22节

作者: 音有误周郎顾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06-11 20:07:33

  (正文)
  钱惟演是五代吴越国最后一个皇帝钱俶的第十四子。吴越国在历史上不起眼,但其实它当时的口碑很好。历代吴越王都非常注重经济发展,直至北宋统一中原时,钱俶为不使生灵涂炭,直接投降。江浙历史上经过两次开发而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区,第一次就是吴越国所为,第二次是宋室南渡之后。因宋太祖厚待五代各国王室的政策,钱氏入宋后,日子过得还是不错的,当然也包括钱惟演。拿公款做人情表明钱惟演做官不怎么样,但又表明他对欧阳修这样的文人非常喜爱,尽管欧阳修还是自己的下级。这还不算什么,还有一件事更夸张。

  还是在洛阳,一次欧阳修和谢绛(也是钱惟演的手下)到龙门登山。不料天降大雪,两人当下四顾茫然,忽见远处有人骑马而来,冒雪渡过伊水,走近一看,是钱惟演的厨子和歌伎。来人传达钱太守的话:“登山很辛苦,两位就在山上安心赏雪吧,单位里公事不多,不必急着赶回。”我倒!就是欧阳修的亲爹妈也做不到这样啊!
  有这种象老妈子一样的领导罩着,欧阳修的小日子能过不好吗?
  玉楼春
  风迟日媚烟光好,绿树依依芳意早。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恨少。
  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未开梅萼小。尊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

  柳眼:早春初生的柳叶如人睡眼初展,故有此称谓。元稹《生春》诗之九:“何处生春早,春生柳眼中。”
  梅萼:梅花。萼:环列在话的最外面的叶状薄片,一般呈绿色,花萼是由若干萼片组成的,花开是托着花冠。
  这首词是欧阳修游洛阳上林苑所做。词人通过对洛阳初春美景的描写,表达了对新=初入仕途时对日后工作生活的希望和向往,但又多少有些许及时行乐的思想。很是奇怪,当时欧阳修也就是二十五六岁,年纪轻轻的就有这种思想,看来北宋士大夫的这种人生理念是不分年龄的。所以此时的欧阳修虽文章开始达天下,但词仍是娱乐遣怀的馀事,这种情况直至他二次被贬滁州才改变。
  被贬滁州,前文讲过,是因为庆历新政的失败,欧阳修上书为范仲淹等人辩诬而招致的。具体的说,导火索是因为那件扑朔迷离的“盗甥案”。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庆历新政刚刚失败,正在这个敏感时期,东京汴梁发生了一件看似很普通的民事案件。一个张姓女子,嫁给一个叫欧阳晟的人之后,与家中男仆通奸,奸情败露后,被抓去见官。在开封府大大堂上,面对着大堂上的龙虎狗三大铡刀,这位张氏吓得不仅对奸情供认不讳,而且还供出自己没嫁人之前寄居舅舅家时,曾和舅舅也有过私情。而他的舅舅就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欧阳修!此案一出,舆论大哗。谏官钱明逸上书要求严办,仁宗皇帝命当时的开封府尹杨日严主审,户部判官苏安世、入内供奉官王昭明监审。欧阳修面对这么大的丑闻不敢怠慢,开封府大堂之上连忙解释原委。欧阳修有个妹妹,作为续弦嫁给了张龟年,当时张龟年还带着一个和前妻所生的一个女儿,就是后来的张氏。没几年张龟年去世,妹妹就带着这个小女孩寄居在欧阳修家里,当时张氏才不过七岁。后来张氏成人后,欧阳修就把她嫁给了自己的侄儿欧阳晟。欧阳修的辩护词中心思想有二:一,自己和这个外甥女实际上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但毕竟有名分,所以证据的力度不够;二,当时张氏刚到欧家时只有七岁,自己就是再风流也不可能对七岁的孩子有什么想法。

  众人听了这番辩解,觉得挺有道理,但有一个人不这么认为,他就是谏官钱明逸:“七岁,这不正是学簸钱的年龄吗?”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大家都不明白,我也不明白,钱明逸当下拿出了手中的证据,欧阳修的一首词《望江南》。
  江南柳,叶小未成荫。人为丝轻那忍折,莺怜枝弱不胜吟,留待到春深。
  十四五,闲抱琵琶寻。堂上簸钱堂下走。当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词也能作为呈堂证供?北宋的司法机关思路蛮开阔的。既然说是证据,我们就解读一下这个证据。上半阙写物,江南柳,还没长成,很嫩,不仅人舍不得去折树上的轻丝,连黄莺都因为柳枝细弱怕经不住自己的啼鸣。最后一句很关键,现在没法下手,等到春深时,柳树长成了就可以了。上半阙还好,没什么破绽,下半阙却暴露了作者的真实想法。原来写柳树是比喻,人才是实体。十四五岁,“闲抱琵琶寻”寻找什么先不考证,但是已经成人了。接下来的三句最为关键,这是钱明逸的核心证据。

  “堂上簸钱堂下走”,簸钱,又称打钱、掷钱、摊钱。参与者先持钱在手中颠簸,然后掷在台阶或地上,依次摊平,以钱正反面的多寡决定胜负(以上百度)。这是当时孩子们玩的一种游戏 。
  这三句的意思是想当年在堂前玩簸钱的时候就已留心了,何况到现在都长大变得楚楚动人了呢?
  要命啊,欧阳文忠公,你怎么总是这么不小心。十几年前在洛阳你就在词中留下证据,还好当时的领导喜欢你,可现在是在京城,人员复杂,高人多的很呐!
  钱明逸的证据逻辑性很严明,无可争辩。但是,证据毕竟是一首词,没有指名,没有道姓,无法坐实啊!但就是这样,已使得欧阳修声名大损,仁宗虽爱其才,也无法佛众意,只好贬谪滁州。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