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笔下的情色北宋》
第23节作者:
音有误周郎顾 日期:2012-06-14 12:05:34
(正文)
钱明逸为什么对欧阳修下这么重的手呢?他和钱惟演有关系吗?还真有,他和钱惟演的关系还非常的近。他的父亲钱易是钱惟演的亲弟弟,他是钱惟演的侄子。钱惟演对欧阳修多好啊,可是他的侄子却对欧阳修恨之入骨。为什么?许多人认为欧阳修在编写《新五代史》时对吴越国没写什么好话,尽是诋毁之词。钱明逸是吴越国后裔,因此怀恨在心。这种说法大错特错,欧阳修编《新五代史》是在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此时已距盗甥案发快十年了。而正因为钱明逸的所作所为,欧阳修才在《新五代史》中对吴越国没写好话(有仇必报?)。钱明逸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就是政治斗争,他是反对新政的,当新政失败了后,钱明逸们肯定是要对实施新政的人赶尽杀绝的,只是在北宋的那种政治环境下无法得逞而已。当然,仁宗皇帝也不愿意看到这种情况的发生。
这个案子最终是稀里糊涂完事,但真相到底是什么呢?从《望江南》中多少能看出欧阳修至少是有这种恋童情节的,让人觉得私生活不够检点,要不钱明逸也不会死揪住不放。词中所指的人是张氏吗?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钱明逸的证据从欧词中来得,那我就进入到欧词中去。翻来覆去的把《欧阳修词集》读了N多遍,功夫不负有心人,算是有所收获。
醉蓬莱
见羞容敛翠,嫩脸匀红,素腰袅娜。
红药阑边,恼不教伊过。
半掩娇羞,语声低颤,问道有人知麽。
强整罗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问假如,事还成後,乱了云鬟,被娘猜破。
我且归家,你而今休呵。
更为娘行,有些针线,诮未曾收囉。
却待更阑,庭花影下,重来则个。
套用网络语言,这首词赶得上直播了。词中有“乱了云鬟,被娘猜破。”之句,那就啥也别说了,看来可以定案了。
再来看一首欧阳修的闺情词。
南歌子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工夫。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
凤髻:古代的一种发型,即将头发挽结梳成凤形,或在髻上饰以金凤。
金泥带:金色丝带,束在头发上。
龙纹玉掌梳:如手掌般大小的龙形梳子,不是用于梳头,而是插在发髻上。
清朝词人贺裳《邹水轩词筌》中讲到:“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地,亲见其人,方为蓬莱山顶。”这首欧词就给读者以这种感觉,每每读这首词,都会让我仿佛融入到一对恩爱的新婚夫妻闺中调情浓情蜜意的画卷中。
洞房昨夜,风光旖旎,早上起来要拜见公婆。于是新娘金带束凤髻,上插龙纹玉掌梳,袅袅来到新浪身边:“郎君,你看看我画的眉毛长短深浅怎么样?”话音未毕,已依偎在新浪的怀中。一会学写字,一会又学刺绣。好不容易绣了一会,却又一脸坏笑的对新郎说:“你还是教我写字吧,鸳鸯两字怎么写呀?”
欧阳修曾在《盘车图》一诗中写道:“估画画一部滑行,没事咏物无隐情。忘形得意知者寡,不弱见诗始见画。”就是要追求一种见诗如见画的境界。这首词上阕前两句通过对新娘的发型和头饰的详细描写让人们看到了一位雍容华贵的少丨妇丨形象。 而随后的“笑相扶”“爱道”“弄笔”几个词,又尽显新娘初为人妇的娇憨调皮之态。
“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出自唐朝朱庆余《近试上张水部》一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但这首诗和词中的情景是没有任何关系的。这是朱庆余在即将考试之前,问主考官水部侍郎张籍自己的之前的表现怎么样,能入的了他的法眼吗?诗中朱庆余自比新娘,把主考官张籍比作即将拜见的公婆。啧啧,就凭人家这首诗写的这么有创意,想象力这么丰富,那还有个不中?张籍也是这个意思,他当下恢复了一首《酬朱庆余》:“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朱庆余在诗中用笔体,张籍也不能示弱啊,不然主考官怎么当。他把朱庆余比作采菱的越女,不仅长得靓而且能歌善舞,放心吧,明日一定金宝提名。
能与宋词匹敌者,唐诗也!
关于画眉的故事,出自汉朝,张敝和老婆很恩爱,常在家中给她画眉。汉武帝知道了就取笑他,他只好半开玩笑的说:“闺中之乐还有比画眉更过分的吗?”
有啊,欧阳修认为只有画眉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词中就有了“笑问双鸳鸯字怎生书”之句。这句已很有挑逗之意,但在闺情词中又显得比较含蓄,就如明人沈际飞的评语:“前段态,后段情,各尽,不得以荡目之。”
从这首词和前文读过的《临江仙》中都会让人有一种美感,一种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而产生的美感,一种格调清秀丽雅的美感,虽脱自花间但又绝无花间绮靡之气,这是欧词的一个很大的特点。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