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那些女子心中的秘密》
第8节

作者: 天池洼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徐悱,字敬业,东海郯人,当朝宰相徐勉的二儿子。东海郯州,就是今天山东的郯城,鲍照的故乡。两人所处的时代相隔不远,只是徐悱的门第比鲍照高得多,不用像鲍照那样辛苦奔劳才争的一个小小的官位。徐悱当官是轻而易举的事,官位容易得来,妻子也很容易就可离别。

  新婚后的离别该是使她受尽了相思之苦的。难耐寂寥的她在一个百花明艳的日子里来到寺院里拜佛求神,保佑丈夫平安,早日归来。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在佛教兴盛的齐梁,做和尚要比做官更吸引人。皇帝都信佛要到寺院里出家,普通老百姓对之更是趋之若鹜。这么多人中不乏风流俊俏的浪子。她就在这时碰见了令她怦然心动激动不已的那个僧人。于是,她穿过雄伟庄严的大雄宝殿,绕过曲折蜿蜒的长廊,提起绣着鸳鸯戏水的裙裾,轻轻的脚步,只为多看一眼那如女子般娇美的容颜。僧人停下,被她看得羞红脸,低下了头,然后……

  然后,我也不知然后,只是不久之后,花巷柳陌,垄头渡口,到处流传着这样一首歌:
  长廊欣目送,广殿悦逢迎。
  何当曲房里,幽隐无人声。
  意想不到的是,作者就是她自己。
  皇帝后妃们听了,也赞叹不已,每次宴会都命宫女再三演唱,想象着那令人羡慕倾倒的一幕。王宫大臣永远是时尚的风向标,经过他们的推广,这首诗迅速风靡全国,以至于被收录到了当时最权威的诗歌总集——《玉台新咏》里。
  这么广泛流行的诗歌徐悱怎么会不有所耳闻?
  任何一个人,得知自己的妻子背着自己去追求另外的男人都不可能不大发雷霆,何况她追求的还是个和尚!

  徐悱不愧是一个绝品男人。他非但不以为忤,反而兴高采烈地和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这样写的:“知君亦荡子,贱妾自倡家”。现在的人看了,不管他多开放,都会觉得难以接受吧。只要反观那个时代,就不难发现,那就本是一个浅薄轻浮的王朝,就像当时那些柔弱的宫体诗。从贩夫走卒,到文人士子,再到皇公贵族,都对这种浪荡行为习以为常,司空见惯浑闲事。

  也许徐悱那两句诗只是私下和她开的玩笑,不管怎样,这首诗的传来触动了他最柔弱的那根神经,终于忍不住思乡之情,给她写了一首诗,叫作《对房前桃树咏佳期赠内》:
  相思上北阁,徙倚望东家。
  忽有当轩树,兼含映日花。
  方鲜类红粉,比素若铅华。
  更使增心意,弥令想狭斜。
  无如一路阻,脉脉似云霞。

  严城不可越,言折代疏麻。
  “东家”、“狭斜”都有指青楼女子的意思,两情相悦之间的打情骂俏,看了不禁莞尔。她看了诗,见了丈夫的取笑,也写诗撒娇似地向丈夫诉说自己的相思之酸楚、度日之无聊:
  答外诗(其一)
  东家挺奇丽,南国擅容辉。
  夜月方神女,朝霞喻洛妃。

  还看镜中色,比艳似知非。
  摛词徒妙好,连类顿乖违。
  知夫虽已丽,倾城未敢希。
  徐悱看了,被她的真情感动,遥望落日的余晖,想起家中的她这时应该无精打采、神思憔悴地走出闺房,痴痴地看着天边独自神伤,于是情不自禁,又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赠内》诗:
  日暮想青阳,蹑履出椒房。

  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
  不见可怜影,空余帐帷香。
  彼美情多乐,挟瑟坐高堂。
  岂忘离忧者?向隅独心伤。
  聊因一书札,以代回九肠。
  日期:2011-04-10 21:38:04

  她收到雁信,这次是真的禁不住了,多日的伤心再次从丈夫的书信涌向心头。眼泪不知不觉地留下,不是自伤自怜,而是因为丈夫对自己的关心而喜极而泣。
  意多书不成,泪湿桃花笺。
  答外诗(其二)
  花庭丽景斜,兰牖轻风度。
  落日更新妆,开帘对春树。
  鸣鹂叶中舞,戏蝶花间骛。
  调琴本要欢,心愁不成趣。

  良会诚非远,佳期今不遇。
  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春日的淡淡傍晚,独立窗前,微微的风送来了一缕花香,却送不回远方的情郎。早上的残妆都已凌乱,对着镜子重新的描画,只希望能迎接到突然归来的游子,可是轻轻揭开纱窗的帘幕,只见繁花满树。黄鹂在树梢不住鸣啼,蝴蝶在花间来回飞舞,心头却又是一般的百无聊赖,不忍听闻。焚香抚琴,本来是为了消遣着寂寞黄昏,谁知,吱吱呀呀的弹不成声调。虽然欢聚的时刻不久就可到来,可是今天的这漫漫长夜叫人如何煎熬得过?

  欲知幽怨多,春闺深且暮!
  我苦苦追随那个年轻的僧人,世人都以为是我的风流浪荡杨花水性,可他们不知道,那个僧人的脸上有着你的神色。
  因为情真,所以意切,所以几年后她才能写出极其凄婉感人的《祭夫徐敬业文》:
  维梁大同五年,新妇谨荐少牢于徐府君之灵曰:
  惟君德爰礼智,才兼文雅,学比山成,辨同河泻。明经擢秀,光朝振野。调逸许中,声高洛下。含潘度陆,超终迈贾。二仪既肇,判合始分。简贤依德,乃隶夫君。外治徒奉,内佐无闻。幸移蓬性,颇习兰薰。式传琴瑟,相酬典坟。辅仁难验,神情易促。雹碎春红,霜雕夏绿。躬奉正衾,亲观启足。一见无期,百身何赎。呜呼哀哉! 生死虽殊,情亲犹一。敢遵先好,手调姜橘。素俎空乾,奠觞徒溢。昔奉齐眉,异于今日。从军暂别,且思楼中;薄游未反,尚比飞蓬;如当此诀,永痛无穷。百年何几?泉穴方同。

  她的公公、徐悱的爹爹、当时一流的名士徐勉在儿子不幸早亡后,打算像没了女儿的阮籍一样写一篇祭文,然而,当他看到她这篇文体清拔、情致缠绵的祭文之后,含泪搁笔。
  这虽是一个浮华的世界,可她仍有着真挚的深情,不因岁月的流逝而淡漠。一个世界无论它是多么的荒唐、多么的不可理喻,只要有一丝一点的真情存在,那就是温暖的人间。我想。在以后的岁月中,那种神色将会无日无夜不在她的脑海中流连徘徊,直至终老。
  她就是刘令娴。
  日期:2011-04-11 10:10:30
  【八】何处结同心?西泠松柏下

  看遍六朝的繁华,却没有一个名字比“小小”更好听。
  初次听到“小小”这个名字,是在十多年前的电视剧《少年方世玉》里。里面的“小小”姓什么,情节如何,都早已忘记,然而,“小小”这个名字却一直在心中缱绻。这一切,只是因为苏小小。
  苏小小,烟花易冷。
  现在已经很难确定历史上是不是真有这个女子,但不管有没有来过世间,她都是活在人们心中的梦,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名师大儒到她的墓前缅怀祭奠。经过一千多年的雪月风霜,她的青冢三毁三建,依然掩埋不了那一缕香魂。重建后的“苏小小墓”旁边有一座“慕才亭”,亭内有十二幅楹联,其中一幅是:
  烟雨锁西泠剩孤冢残碑浙水呜咽千古憾;
  琴樽依白社看明湖翠屿樱花犹似六朝春。

  西泠,即是西湖,从来就只属于小小一个人。
  大约南朝齐(479)时,一个女婴出生在钱塘西泠桥畔一个姓苏的商人家里,因为娇小玲珑,父亲给她取名“小小”。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