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那些女子心中的秘密》
第7节

作者: 天池洼人
收藏本书TXT下载
  窦滔看了《璇玑图》,心有灵犀一点通,感慨万千。我想他未必真的能把图里面的七千多首诗全部读出。但他所求的本就不是把诗全部读出以显示才气,当初他狠心的离若兰而去,只是为了证明他爱的那个女子还爱着他。现在,他明白了,他是她的全部,《璇玑图》里的玄机,不是那么多的诗,而是一个女子对丈夫深沉的依恋。不久,他就遣去了赵阳台,用华丽的香车接来了苏若兰,从此再不分离。

  这一年,她二十一岁,公元379年。四年之后,淝水之战,苻坚大败,强盛无比的大秦帝国突然间土崩瓦解。此后的他们,我不知道怎样,或许,在战火中罹难,或许他们找了一处青山秀水去隐居。但无论是那种结局,我都相信他们会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生活之中难免磕磕碰碰,世间的你我不应太过计较,因为我们的相遇是那么的值得回味。如果总是纠结于是是谁的对错是非,伤害对方的同时,也刺伤了自己。
  因为开心而在一起,那是喜欢;在一起不再开心而不舍得分开,那才是爱。
  爱了就不要挑剔。
  苏蕙曾经错过,幸好,她明白的早,知道“曜流华观,冶容为谁”。

  日期:2011-04-09 15:46:13
  【六】道逢游冶女,恨不早相识
  这是一朵空谷的幽兰。
  她不染世间的一点烟火之气,冰清玉洁,虚幻缥缈。犹如偶过红尘的仙子,不知所来,不知所终。人们甚至怀疑她根本就不曾来过,可是她留下的余香千年不散,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她的存在。
  她父母早亡,家境清贫,从小和哥哥相依为命。
  人们在表达对一个人的推崇时会将他比作一个地位远高于他的人,就像“赛李广”“赛西施”这样的错号一样。杜甫在诗里推崇李白时,将李白比作她的哥哥:“俊逸鲍参军”。而他的哥哥鲍参军曾对孝武帝刘骏不无自豪地说“臣妹才自不亚于左芬,臣才不及太冲尔”。太冲就是左思。
  她的诗在钟嵘那极简约的《诗品》里占有一席之地,由于和她同时的另一位女诗人的诗全部散佚,她成了南朝唯一被后人提及的才女。
  她就是鲍令晖。
  道逢游冶女,恨不早相识。
  很早就认识她的哥哥,而她,却是今天才初睹桃花人面。
  荆钗布裙,素面粗服,不掩国色。
  后人对她的生活知之甚少,生卒不详,生于何地也只能依靠研究她的哥哥来确定。他哥哥鲍参军鲍照,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人,名气很大,却是一生穷困潦倒,郁郁不得志。在门第观念很重的南朝,“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如果出身寒微,就算当上了官也是抬不起头的。令晖的父母是谁已不可知,和她朝夕相伴一起度过童年岁月的只有哥哥鲍照,两人的生活只能靠鲍照挑材捆菜维持。

  艰难岁月中的兄妹之情更加深厚沉重。
  这不禁使我想起了中学时的一个同学,她也是父母早亡,全靠哥哥来养家糊口。她哥哥跟人第一次去城里打工前,来学校看她,走的时候,她突然嚎啕大哭起来。哥哥用他那双满是硬茧的手替她擦干眼泪,说以后会写信回来,她才安心的笑了。可是当她真的收到哥哥的信的时候,边看边哭,一天基本上都没吃饭。
  所以我不难想象鲍照离开家乡出去做官时,令晖是怎样的伤心欲绝。不是害怕这次的离别再没有相聚的时候,只是不敢想象以后没有你的日子我该怎么去过。此时的鲍照肯定也是舍不得的吧,涕零心断绝。将去复还诀。一息不相知。何况异乡别?
  只不过鲍照心中也有他自己的不甘:“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沈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慧,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千百年来湮没无闻的英才异士数都数不过来,堂堂大丈夫岂能隐藏蕴藉智慧,使兰艾不能分辨,终日碌碌无为,只与燕雀相伴?所以即使心中有万般的不忍,他还是毅然踏上了远去的孤舟。一路上的晓风残月,使他的思乡之情愈见沉重,到了大雷岸,终于按耐不住心中的郁结,大笔一挥,写就了洋洋洒洒八百余字“超绝笔墨蹊径”的《登大雷岸与妹书》。

  在家镇日无聊镇日闲的令晖收到哥哥的来信,喜不自胜,热泪盈眶,读到最后那段时,再也忍不住,泪水汹涌而出:
  “夕景欲沈,晓雾将合,孤鹤寒啸,游鸿远吟,樵苏一叹,舟子再泣。诚足悲忧,不可说也。风吹雷飙,夜戒前路。下弦内外,望达所届。寒暑难适,汝专自慎,夙夜戒护,勿我为念。恐欲知之,聊书所睹。临涂草蹙,辞意不周。”
  从没和哥哥分开过的令晖应该会和我那位同学一样,不思茶饭,只愿哥哥能回来早日团聚。凝眉含泪的令晖找来纸笔,深情款款地写下了着首大为后人称道的《题书后寄行人》:
  自君之出矣,临轩不解颜。
  砧杵夜不发,高门昼常关。
  帐中流熠耀,庭前华紫兰。
  物枯识节异,鸿来知客寒。
  游用暮冬尽,除春待君还。

  “游用暮冬尽,除春带君还”,只盼着暮冬一过,游客将随着春天一起到来。这不过是令晖的一厢情愿罢了。两三个月都已过去,百花次第盛开,可还是望不见哥哥归来的身影,只有那荡漾的春风,一次又一次的前来撩拨本就煎熬的心:是时君不归,春风徒笑妾。
  我相信,令晖最终还是等来久别的哥哥。
  大约五年后,在外求官的鲍照重新回到了儿时的故土。这五年间,他曾谒见临川王刘义庆,毛遂自荐,却没有得到重用。后来刘义庆看到了他写的诗,很是欣赏,封他为临川国侍郎。不久,刘义庆去世,他也就失去了官职,回家乡与妹妹团聚。只是不久他又离开令晖重新踏上了仕途,在门阀制度深严的南朝,他只能沉沦下寮,难有作为。

  孤苦无依的令晖,只能将心思花在诗文上,以打发度日如年的一天又一天。每一篇都是呕心沥血,以求新巧,不落俗套。泣血般的诗文却慢慢地消耗了她的身体,病恹开始缠身。十年后,这朵洁白的兰花终于凋谢,飘零于空谷中的泠泠溪水,剩得余香满地。
  和左芬相比,令晖还是幸运的。虽然清苦,却还自由,还能享受一些人间的温情。
  令晖是嫁过人的吧!可能是邻家的阿哥,可能是落魄氏族的穷苦子弟,可能是征战疆场的士兵,可能是同鲍照一样四处奔波的小吏。总之他们都是寂寂无名的人,没能给令晖心灵的安稳。
  多么希望那个娶她的男人是谢灵运。庾信太萧瑟,颜延之太世故,只有他,让李白一生俯首的小谢,这棵山涧里的青松,才能不辱没了令晖那不世的风韵。
  我更希望那个人能是我。我恨自己没有早生千年,用前生千百次的回眸换来一场与她在那个桃花满树的村落里的不期而遇,一见倾心。在那个朝代频更的时代,找一块山清水秀的世外桃源,从此不管人间的是与非,对与错,只与她花蝶双飞。
  日期:2011-04-10 21:15:39

  【七】知夫虽已丽,倾城未敢希
  真的不愿提起她。在今天看来,她的确不是个好女子。可是在那个脂粉之气浓郁的时代,不得不承认她是最有名的才女。
  观其一生,忍不住的羡慕。
  她父亲是南朝齐的大司马大司马霸府从事中郎,生活优裕。
  她的哥哥后来是编选《文选》的昭明太子的老师,才名冠天下。
  她的两个姐姐,也都是当世著名的才女。
  当然,她还生就了一副艳丽的面容。
  这样的女子,世间少有,能配得上她的男子也应该是世间的绝品。所以,她十五岁那年,嫁给了徐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