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笔下的情色北宋》
第18节作者:
音有误周郎顾 日期:2012-06-05 19:24:36
(正文)
这首词虽雅却只是张先的平常之作,再来看一首颇有情趣格调的。
更漏子
锦筵红,罗幕翠。侍宴美人姝丽。十五六,解怜才。劝人深酒杯。 黛眉长,檀口小。耳畔向人轻道。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
能把才子佳人的艳遇写得如此具有故事性、戏剧性甚至颇具格调的情色韵味,我们今人能做得到吗。十五六,解怜才,黛眉长,檀口小,令人怦然心动。此等情景,两个人已是心有灵犀了。那总是要点破了吧,我们现代人无非是这几种方式:“饭后请我喝杯咖啡好吗?”(挺文雅的,够酸,实际操作的不多)“我很寂寞啊”(直截了当,比较常见,但显得没层次)“晚上有什么安排,咱么先K歌去吧”(迂回战术,较隐晦,但是大凡最终就是只K歌了,未遂)。
北宋的歌伎轻启朱唇:“柳阴曲,是儿家。门前红杏花。”此一句,秒杀所有今人。借劝酒之际耳语谓之聪敏,直言家居何处谓之直白,不言欲作何事谓之含蓄,话中之柳阴曲、红杏花引起无限遐想。。。
有没有人能告诉我还有比这个更有格调情趣的方法吗?
狗尾续个貂。如果男主人公是你我,听到歌女此言后,一定是急不可耐,无心酒饭,恨不得宴会早点结束,马上急吼吼的直奔柳阴曲而去。张先肯定不是这样,虽也急迫难耐,但依旧会填词、听歌、饮酒,从容不迫。宴席散后,回家沐浴更衣,才徐徐踱至柳阴曲。抬头一望,一颗红杏满树花,叩门曰:“云破月来花弄影郎中之张三影求见。”这是气度,是沉淀,是底蕴。
这三条我们一条都不占,岂不成了三无人员了。
张先还有的词就是比较露骨的了。
菩萨蛮
闻人语著仙卿字。瞋情恨意还须喜。何况草长时。酒前频共伊。 娇香堆宝帐。月到梨花上。心事两人知。掩灯罗幕垂。
“娇香堆宝帐,掩灯罗幕垂”场面香艳,但情欲不浓。女子不知什么原因不太高兴,但酒时色媒人,几杯下肚已然情难自禁。虽然两人心存芥蒂各怀心事,但还是先上了床再说!张先还是比较含蓄的,有底线的,往下就不可能再写了,再写就成了柳永了。北宋也就只有一个柳永!
日期:2012-06-07 11:34:20
(正文)
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四十八岁的晏殊又回到了京师,出任刑部尚书兼御史中丞。当时西夏建国,出兵陕西,晏殊推荐范仲淹和韩琦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废除内臣监军的制度。最终不战而迫使西夏降服称臣。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晏殊官拜宰相,以枢密使加平章事。第二年,以检校太尉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晋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学士,兼枢密使。可是了不得,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掌管行政的丞相,枢密使是掌管军事的丞相,晏殊身兼左右丞相,人生所追求的事业也不过如此。
此时的晏殊事业上已达顶峰,春风得意,生活中自是日日府会,极尽风雅之事。仁宗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元日,也就是大年初一,晏殊在自己的府第召开了中书省和枢密院两禁的公会(牛啊,在私邸议公事,在满清时是要获罪的,何况公然集会),盛况一时。
场面很大,宴席上晏殊首先做了首《木兰花》侑觞,以壮盛会。
木兰花
东风昨夜回梁苑。日脚依稀添一线。 旋开杨柳绿蛾眉,暗拆海棠红粉面。 无情一去云中雁。有意归来梁上燕。 有情无意且休论,莫向酒杯容易散。
梁苑:西汉梁孝王所见的动员,故址在今开封市东南。当时司马相如、枚乘、邹阳等皆为座上客。有时引申为文坛。
日脚:太阳的光线。
添一线:《岁时记》载,魏晋宫人以红线量日影,冬至后日影添长一线。此句意为时令已过冬至,白天时间变长。
词人的心情无疑是大好的,事业已至巅峰,皆因人生之春风吹拂到自己,而且这种沐浴春风的日子会越来越长,就像冬至后的日脚每日增添一线。庭院中杨柳似乎一夜之间就发芽,弯弯如女子的娥眉一般,解语的海棠花蕾一瓣一瓣地悄悄绽放,红粉如人面。
此时又见燕子,因春而归,词人自比春燕,回到了京师,回到了这个国家的政治中心。
千万不要就此认为晏殊对名利有着狂热的追求和不舍,有则喜无则欣然始终是他的原则,富贵气象也不是刻意为之才有的,这些都是因为他有着蕴藉从容的个性。所以,词人最终道出了自己的心声,有情无意且休论,莫向酒杯容易散!
词中人生得意时还能有如此平稳心态,真不易。晏词的种种特点如温婉秀丽、清疏俊逸、珠圆玉润、雍容典雅在这首词中都有体现,所以我始终认为这首词也是晏词的代表作,尽管诸多名家都不看重。
晏殊现场填写的这首词,博得在场诸人的赞誉和追捧,大家纷纷做和,引出了文坛的一大雅事,词家幸甚,文坛幸甚!
众人所做和词第一句皆用“东风昨夜”,不改一字。可惜的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有流传下来的其中三首,还都不知作者为谁。
其一
东风昨夜吹春昼。斗觉去年梅蕊旧。谁人能解把长绳,系得乌飞并兔走。
清香潋滟杯中酒。新眼苗条江上柳。尊前莫惜玉颜酡,且喜一年年入手。
其二
东风昨夜传归耗。便觉银屏寒料峭。年华容易即凋零,春色只宜长很少。
池塘隐隐惊雷晓。柳眼初开梅萼小。尊前贪爱物华新,不道物新人渐老。
其三
东风昨夜归来后。景物便为春意候。金丝齐奏喜新春,愿介香醪千岁寿。
寻花插破桃枝臭。造化功夫先到柳。镕酥剪彩恨无香,且放真香先入酒。
虽非佳作,但作为和词,却也还不错,风格、寓意,手法皆从晏殊之词。北宋政坛文风浓厚,即便都是副总理以上的高官,与文学事也称得上人才济济啊!再想象一下,两禁公会,就是说当时北宋的几乎所有政坛要员(负责财政和盐铁的三司除外)都聚于此,歌盛世渡佳节,一人歌之,众人皆和,虽觥筹交错妙歌曼舞而不失其雅,这是何等的场面。主人更如众星捧月,虽以此为傲却不因此而骄,又是何等的胸怀和气度!
此等政坛之文学盛事千百年来可曾再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