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人笔下的情色北宋》
第17节作者:
音有误周郎顾 日期:2012-6-2 20:22:00
(正文)
张先的赞誉使得晏殊更加喜爱这个侍妾,但如此一来,晏殊的正室王夫人很不高兴,逼得晏殊把这个侍妾卖了。没几日张先又来,筵席上发现唱曲的人换了,便问原委,晏殊不语,让歌女唱了首他刚刚填好的一首词。
木兰花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闻琴:此典故出自《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载:司马相如至卓王孙家饮酒,卓王孙吗之女文君新寡,喜音乐,窃从忽窥相如,相如以琴心相挑。文君夜亡奔相如。此女很强啊!
解佩:汉刘向《列仙传 江妃二女》载:江妃二女出游于江汉之湄,逢郑交甫。见面悦之,遂解佩赠与交甫。
燕子飞走了,黄莺也飞走了,春天就又已逝去,细细思量人的一生漂浮不定哪有头绪。白乐天诗曰: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意为许多事物来时好像春梦一般短暂,去时又如朝云一般散的无影无踪。晏殊对于人生哲理的思考显然比白居易更为深刻和成熟,他认为事物来时即便比春梦长很多又能如何?还不是一样的去时如秋云一般散的无影无踪。词中的晏殊几乎已成为了哲学家,他对事物的认识比白乐天更深一层。如此富有哲理的句子已是不止一次在晏词中出现,看来晏殊不仅是宰相词人,还是词人中的哲学家。
虽然明白这些道理,但是对于侍妾的“散似秋云无觅处”,哲学家还是无法掩饰自己的追忆和失望。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私奔,刘向的邂逅,这些美丽的爱情故事真切的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它还是无言的结束了。自己又能如何?妾不见容于正室而出之,这个道理亘古有之,晏殊虽位极人臣,也无法作这独醒人,只有随众人一样,为忘却往事而趁着这花开季节烂醉于花间。
这算是晏殊为爱情的呐喊,为失去爱情无言的抗争。
大家可能已有发现,晏词中燕子特别多,我们读过的几首几乎都离不开。真不知是他和燕子过不去还是燕子和他过不去,总之对于晏殊而言,燕子一来,准没好事。呵呵,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以后燕子还是会给他带来好运的。晏、燕同音,晏殊,对燕子情有独钟。
日期:2012-06-03 20:33:04
(正文)
虽然晏殊对事物的分析很哲理,但风流的张先却认为这个词人中的哲学家太过理性了。人生所为者无非名利情三字,你晏殊晏大人名利已有,为何独独于待情如此之薄。既然要烂醉于花间,那么此花是花,彼花就不是花了吗?你不是教导过我们要“怜取眼前人”吗?于是张先当席做了首《碧牡丹》,来劝慰自己的领导。
步障摇红绮。晓月堕,沈烟砌。缓拍香檀,唱彻伊州新制。怨入眉头,敛黛峰横翠。芭蕉寒,雨声碎。
镜华翳,闲照孤鸾戏。思量去时容易。钿合瑶钗,至今冷落轻弃。望极蓝桥,但暮云千里。几重山,几重水。
步障:古时用以遮蔽风尘或视线的一种屏幕,晋朝时出现,唐时仍有使用。富贵人家内眷出门时为了不让外人看见,使用这种东西遮挡。应该是有三个面,上有竹竿抻着,下拉幕布,可移动。
香檀:檀木制成的拍板,算是宋代时的一种打击乐器。
伊州:曲调名,白居易《伊州》诗:“老去将何散老愁,新教小玉唱《伊州》。”《伊州曲》一般被用于表达哀伤。
翳:遮盖。
钿合:镶嵌金银的首饰盒。瑶钗:玉钗。
蓝桥:《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他们约会的地方叫蓝桥。史记中也有类似记载。后人称男女约会之地为蓝桥,而男女二人生不能相守,是为“魂断蓝桥”。这个词也是咱们国产,千万别因为那部外国电影就以为是舶来的,它的英文名称是Waterloo Bridge ,直译过来就是滑铁卢之桥,而我们翻译的魂断蓝桥多么有诗意有意境。祖国的传统文化我们要珍惜啊!
这首词算是描写离愁别恨的,第四章中会讲到大量的这类型的作品,只是这首离愁作品不是描写自己而是写他人的,是替他人而愁,很少见。词的上半阙是对这个侍妾在酒宴上的追忆,第一句借用步障一词代指侍妾,动红绮意为步障移动,这里是赞美这个侍妾在宴会上出场时袅袅动人,有大家风范。她的出现,使得晓月西坠,沉烟堆彻,有比于闭月羞花之意。随着香檀的缓缓响起,侍妾启朱唇,歌一曲伊州新调。此一曲唱的侍妾双眉紧锁,攒尽怨愁;唱的如泣如诉似雨打芭蕉之声,令人心碎。
古人非常喜欢用雨打芭蕉来比喻哀愁,如李煜的“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冯延巳的“风淅淅,夜雨连云黑。滴滴,窗下芭蕉灯下客。”这句词与众不同的是描写出雨打芭蕉之后的动态变化,芭蕉“寒”而雨声“碎”,读起来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人心中的无比幽深的哀怨,这个人是侍妾,又何尝不是晏殊。
下半阙作者把主人晏殊的内心情感替他说了出来,又对主人暗含责备。满头华发(此时晏殊已六十出头),在镜前顾影自怜,只感觉形单影只。分别是很容易,但看到她的“钿合瑶钗,至今冷落轻弃。”又怎能不睹物思人。但此时的伊人又在哪里呢?暮云千里,山水万重,望断蓝桥,倩影难觅!
既然都已“镜华翳”,那就应该更加珍惜已得到一切。张先在词中即明理又言情,他也很讲哲学啊。张先可不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于风流事,张先绝是不让他人的,此为后话。
晏殊听罢这首词,不禁怃然:“人生行乐耳,何自苦如此?”命人又把那个侍妾买回来,王夫人呢,也就没再说什么。
日期:2012-06-04 21:59:12
(正文)
从这件事中可以看出张先不仅擅写词,而且为人处世也很老练,所以他致仕后以一小吏之身周游于苏轼、蔡襄这些名人之间也就不奇怪了。
对比张先和宋祁,人生际遇不同。宋祁因官位较高,久居京师,荣华富贵,悠游一生;张先于仕途没什么奢望,逍遥自在。宋祁之风流性雅,而张先之风流则亦俗亦雅。
有一年正月十五,哥哥宋庠仍在书院读书,宋祁已在家中拥妓宴饮。宋庠有些看不惯弟弟的这套做派,第二天派人跟他说:“你现在每日里穷奢极靡,难道忘了当年我们苦读寒窗的事了吗?”宋祁的回答令人叫绝:“当年吃糠咽菜不就是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吗?”宋祁是很直白的,就如同晏殊一样,认为既然政府给了我们优厚的待遇,那我们就该光明正大的享受,何必做作。不只是晏殊、宋祁是这样,寇准,我们心目中的北宋清官的代表,比他们两人更是过犹不及。寇准世家子弟,少年时就放鹰走狗,当了宰相后生活更是奢华。有人劝谏,他做了首诗为自己辩解:将相功名终若何,不堪急景似奔梭。人间万事何须问,且向樽前听艳歌。这和晏殊、张先词中体现的及时行乐的观念无一丝差别。就像白居易一样,你能把这首诗和我们心目中少年时奋发图强成年后为官清廉的寇准联系起来吗?
生活奢华并不意味着贪污腐败,因为政府待遇优厚,所以大家才这么做,几乎所有的北宋官员都是如此,并不像别的朝代政府官员穷的穷死富得富死,这是那个年代的真实情况。
于工词一事张先是略胜于宋祁的,宋祁可能是因为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编撰史书上了。张先词作的精品要多于宋祁,因《行香子》中有“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之句,被人称作“张三中”。张先听说了并不生气,但也不满意。他认为这三句并不能完全代表他的水平,他认为自己应被称作“张三影”。因为他认为自己最得意的三句词《天仙子》中的“云破月来花弄影”《归朝欢》中的“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剪牡丹》中的“柳径无人,坠飞絮无影”都有一个“影”字,真可谓性情率真。因其风流,故闺情词在他的作品中占有很大比例。我们先来看一首比较雅的。
诉衷情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这种题材的词一般都是上半阙叙事,下半阙写景喻情,或上半阙写景,下半阙抒情。这首词的写法属于前者,首先是描写梦中与情人相会,但是酒醒梦断后看到窗外花儿也谢了月色变得越发朦胧。但是这个梦却激发了主人公的情愫,希望两人的爱情象开不尽的花无穷的月色一样,并愿变成杨柳千丝,缠住自己的爱人。最后两句和晏殊的“千尺游丝,惹住朝云。”何其相似。
宋词的写作手法上有很多共性或相同的习惯,如前文提到的燕子,其实不止晏殊喜欢,许多词人也多用。这首词最后两句中的“丝”字也是如此。一般认为“丝”通“思”,所以都喜欢用“丝”来表达相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