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有些人会作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选择,甚至有些人总是在某个关键的骨节眼上出了什么问题,而且屡屡如此。比如下面这些事:
我还在读高中的时候,高考是先报志愿后参加考试,那时候我听说过上一届好几位学兄报考大学时所作出的奇怪的选择:他们如果报考普通本科或选择高等专科学校,被录取是很有可能的,但他们第一志愿不是北大就是清华,第二志愿不是清华就是北大,结果当然是名落孙山,以后干脆就不参加高考了。
同样还是当年高考的事,我认识一个女生,平常身体很好,学习成绩也不错,她似乎对高考也没什么太紧张的,但一到高考之前的一两天,她就莫名其妙地病倒了。她决不是装病,体温表上显示的是三十九度,应该急诊挂号的。高考正在进行期间,她会持续地高烧不退,直到高考结束,不用一针一药,她的高烧就自然地退了。她年年如此。
一位应聘者非常希望得到我们给他提供的岗位,据他介绍,在接到我们的面试通知之后,他提前花了好多时间专门研究了我们的公司,并对各种可能的提问作了很充分的准备。但是,他在来公司的路上居然怎么也记不起公司的地址,半路上打电话询问我们,确认之后,他换了一班车——不是来公司,而是回他住的地方去了。等他发现自己犯了这么个低级错误之后,终于到了公司,已经是下午了。
上述这些事,都可以在自我效能这个概念中得到解释。
当年我上一届的学兄们填报志愿时,明明不可能,却固执地非北大即清华,正是自我效能感太低,以至于选择了一种叫做自我设障的行为策略。当面对一项自己觉得特别缺乏把握的工作任务时,他们在行为上会选择自我设障也可以叫做自我击败的策略,以便于为完不成任务留下一个理由,从而维护自尊。自我设障导致的是行为没有发生,与努力去做了却败下阵来,算是小巫见大巫。高考招生工作全结束后,邻居问他们:你为什么没考上大学啊?都说你学业成绩挺好的嘛!这时,不论是他本人还是他的父母,都这样回答邻居:“就因为报了北大和清华嘛!要不然今年是要考得上大学的。”
那位忘了公司地址,绕了半天最后居然绕回到自己住处去的应聘者,同样也是采取了自我设障的行为策略。如果说我的那几位报考北大清华学兄选择的自我设障策略是有意识地做出的,那么,那位忘了公司地址的应聘者的自我设障策略,是潜意识的选择——他自己对自己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行为,至今肯定还是莫名其妙的。但愿他能够碰巧读到我这本小书,在这里,我将专门花费一些笔墨,把他的自我设障行为策略选择的潜意识的心理机制,给挑到明处来,希望有助于他的自我认识:
借一句《圣经》的说法,若非上帝所愿,即使一雀之微,也不至于无因落地。这意味着,人的一切细节行为,包括动作失误、口误笔误,背后都有一个心理原因。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象失误动作、遗忘、口误这类现象,背后都有一个“目的”——注意,这个所谓的“目的”,是个人自己意识不到的,是潜意识的。即使你把这个目的告诉他,他的意识也肯定会竭力否认。但否认却无法改变这样一个心理事实:那位应聘者运用自我设障策略,也就是成功之路上设置一些障碍,以便将失败归因于这些障碍。在赴一场自己并非不在意的重要面试时,潜意识驱使他故意遗忘地址,走错路,这样,如果他没有得到这份工作,他会归咎于迟到,而不至于因低效能感而伤害到自尊。
同样,一个人如果莫名其妙地忘记了某一个平常特别熟悉的人的姓名,怎么也回想不起来,便可以揣想此人对他必无好感,所以不愿回忆。一个人遗失物件,或者由于和赠物者吵嘴而不愿记起他,或由于厌恶旧物,希图找个借口获得较新较好的物品。又如将物件失落,损坏,或毁坏,也可用来达到相类似的目的。一个小孩在生日的前一天弄坏了自己的所有物如表和书包等,这能被看作是偶然发生的事件吗?
所有的过失,遗忘,都是两种不同意向互相牵制的结果,第一个是“被牵制的意向”,比如应聘者要前往公司面试,就是被牵制的那个意向。另一个可称为牵制的意向,希望不要真的抵达公司、希望不要见到面试官,就是“牵制意向”,这个潜意识里要牵制意识倾向(即顺利地前往公司)的牵制者,是低自我效能感积蓄在他潜意识里的力量。人的心灵,其实就是不同意向相冲突的战场。两种相反意向相冲突的结果,就是:遗忘、动作失误。
作为对二十世纪人类文化影响最大的三个人物之一(另两位是马克斯和爱因斯坦),精神分析学创始人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引论》中介绍了大量这类案例。一个年轻人约会,第一次忘了约会时间,第二次忘了约会地点,第三次竟根本记不起还有这么个约会。这一切,都跟这位年轻人的记忆力毫无关系,真正的心理原因是:他讨厌这个不得不应付着要跟她约会的女子!连续多次的遗忘,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是两种倾向的冲突;用当代人格心理学的说法,就是自我设障。
就在最近,我还做过一个关于人的遗忘心理机制的实验:我把《认识你的职业性格》的地址,群发给好几位现在和过去的同事,邀请他们在工作之外时间读读,最好能跟帖提一些意见。其中,我选择了三分之二以上谈不上有什么私交的同事。半个月过去后,我又选择了其中的一部分,再发邮件提醒。几乎所有收到邮件的人都感到惊讶:哎呀,我怎么把这事给忘了呢?而另一些同事,见到我的时候会询问:“陈老师那本通俗读物写完了吗?”我便朝他微笑一下。因为他记得起我在写通俗读物这件事,却完全记不起我对他有一个要求,以至于才连载了一部分都一无所知。记忆总是有所选择的,人只记得住他希望记住的事物,而那些遗忘的内容,原本就是他觉得为难、厌恶,因此自己就希望赶快忘掉的事。
如若不信,你不妨试着考察一下债权人与债务人不同的“记忆力”,你肯定会发现,绝大多数的债务人记忆力都特别糟糕,而几乎所有的债权人都相反,他不但能够记得住本金,连利息也常常分毫不差地脱口而出。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谁不是你的热恋情人,却一样地日夜思念你,怕你生病怕你出车祸什么的,这个人一定是你的债权人。
借职业问题的讨论,顺便提一句关系年轻人的恋爱:如果你的男友或女友,连续多次总是忘记了对你的承诺,那么,他或她决非记忆力出了问题,甚至也不是“心里没有你”,说穿了就是:对方不喜欢你本人!遗忘这类事,只不过是他意识上不得不应付你,而潜意识中却不想应付你的结果而已。至于你是不是跟他继续恋爱关系,那是你自己的选择,我不好提建议。
自我效能会影响我们在追求目标时的生理反应。自我效能高的人在进行困难的工作时,焦虑感较少,相反,免疫系统的运作情况则相当糟糕。
那位一到了每年的高考时间,就象一个勤勉的职员准时上下班一样准时地病倒、又准时地康复的女生,问题仍然出在她的自我效能信念上。除了因为自我效能感极度偏低而在潜意识里运用了自我设障策略(病倒是逃避高考的最好不过的理由),还因为极度的焦虑使她的免疫系统受到了严重损害(因此她真的高烧了好几天)。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等人的一系列引人注目实验,证实了这一点:过强的心理压力损害了免疫系统,而提高减轻压力的能力却可以增强其机能。人体内的T细胞对病毒以及癌细胞等都具有毁坏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免疫系统机能的增加与自我效能信念的增加呈正相关,虽然压力的作用可能是负面的,但战胜压力所产生的觉知自我效能的提高,对免疫系统机能水平具有价值的适应作用。相反,自我效能感低下而只有恐惧与压力,T细胞水平则严重下降,免疫系统遭到破坏。这就难怪那位潜意识里要逃避高考的女生真的病倒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